行!男人突然大喝一声, 所有人视线都停在他身上。
只见男子咬牙道:不瞒您说,这躺椅我是想送给家中老父的。
他老人家苦了一辈子,这五两银子花在让他老人家好好享受晚年上,值!其余几人本觉得五两银子太贵,但听男子这么一说,都跟着唏嘘起来。
孟老爹自己就是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闻言更受触动,咬咬牙道:这位小兄弟,我看你是个孝子。
这样,三两银子,我接你这单。
男子都愿意出五两银子了,孟老爹却看在他孝顺的份上,愿意降到三两。
这都是仁义人啊!其他几个本就有意愿买躺椅的人,心里一合计,又仔细打量了下躺椅。
这椅子看起来太舒服了,这以后在外面奔波完,回家往椅子上一躺,茶水喝着点心吃着,日子多有滋味。
就是不知道这玩意禁不禁用,别买回去用上十天半月就坏了。
这时已经定了买躺椅的男子已经跟着孟老爹进屋,交定金记名字去了。
孟二见外面几人还有一丝挣扎犹豫,转头便往屋里走去,说道:兄弟,我孟家编织做买卖向来地道,这躺椅又是稀罕玩意。
这样,五年之内,只要这躺椅坏了,我孟二就免费给你修好!当真?男子惊喜,更加痛快地交了定金,三两银子保用五年,也是值了。
至于超出五年,躺椅本身年头也久了,再有坏损也算不上质量问题。
屋外几人听了,再不犹豫,纷纷进屋,都要订制躺椅。
最先定了躺椅的男子交完定金,又拿了取货凭证,满脸笑容的走了。
男子走了许久,竟径直出了光胡县城门。
城外一支驿队正在收拾东西,眼瞅着再过会就要走了。
旁边一个小茶棚,一个娇小女子端正坐着,后背笔挺像一棵溜儿直的小树,正是苏小梨。
男子坐在苏小梨对面,把取躺椅的凭证推到苏小梨跟前,微笑道:苏娘子,幸不辱命。
苏小梨举起茶杯,说道:多谢周先生了。
说完,痛快掏出十两银子,推给对方。
这位周先生名叫周庭,是个行商,常年跟着驿队走东闯西倒卖各地小玩意,生意不好不坏,勉强养活自己。
周庭是生意人,演出戏挣十两银子,是笔他无法拒绝的买卖。
周某跟苏娘子并不相熟,为何找周某做这件事?苏小梨坦言:两个原因。
其一,周先生是生面孔,今日离开不知何日才会再到光胡县,有您做托,露馅的可能性很小。
其二,苏小梨低眉一笑,看向茶棚外不远处的颀长背影,我相信相公的眼光。
孟常浩当初从靖州归来,是跟着驿队回来的。
他当时跟周庭有短暂几天的接触,苏小梨提出要找一个人做出戏后,孟常浩就推荐了恰巧在光胡县的周庭。
周庭也看了孟常浩背影一眼,感叹道:夫妻齐心,不错。
能这样支持苏小梨,还放心地任她单独和外男谈事。
看来这个声名在外的孟会元,不仅宠妻,而且也做到了尊重,信任。
真是难得。
到了时辰,驿队启程,周庭带着早已备好的行李,跟苏小梨夫妇告别。
苏小梨挥挥手,一回头,正对上孟常浩温和的目光。
回家。
苏小梨的心情,就如此刻撩着她头发的春风。
清新明快。
嗯。
一回家,孟二充满喜悦的声音就钻出来。
这回赚翻了啊!屋里,赵婆子、孟小妮、张氏、王氏等人都在,所有人都笑眯眯的。
尤其是孟老爹,满面红光,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见孟常浩苏小梨回来,孟老爹率先开口:老三媳妇你们回来了?我跟你们说。
咱这躺椅生意,赚翻了!足足九笔订单啊!光是定金就收了九百文,快一两银子了!等一一交了货,就是二十七两银子!二十七两银子对现在的孟家来说,不算是最高的收益。
但对孟老爹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凭自己的能力挣这么多钱,特别有成就感。
孟二也看到了躺椅生意的前景。
现在想想,上回分家的事虽然冲动,但也有好处。
挣的钱都是自己的,自己以后可就比大哥多编织店这项收入了。
孟二正做着美梦,赵婆子的声音忽然传来。
编织店是老三媳妇给我跟你们爹养老的,还真没想到能挣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