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沈小文在自己的小山坡上溜达,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还真让她发现了一小片竹林,现在正是春笋长成的时候,竹林里长了很多春笋,沈小文立马叫李春拿了把锄头挖了一小筐春笋回去。
沈小文想起沈家以前也是挖过笋吃的,不过很少吃,春天野菜遍地都是,这笋又要用锄头挖,剥皮又麻烦,太费事了,村里人都很少吃,沈小文也一时没想起来,再过段时间这笋可就要老了,不如到时候多挖点晒成笋干。
沈小文回去就烧了个油焖春笋,杨氏感叹:没想到这春笋和肉一起烧这么好吃!咱家小文烧的菜都好吃!沈忠由衷的夸道。
爹娘,我决定这几天去村里收春笋晒干拿来卖。
沈小文突然想起前世的笋干可是卖很贵呢!笋干炒肉,笋干老鸭煲,笋干炒腊肉,沈小文越想越觉得可行,现在多做点笋干可以拿去慢慢卖,反正笋干可以放个一年半载的都没问题。
小文,你要是想卖笋,咱家这么多人自个去挖就好了,南山下有一大片竹林,我一个人一天就能挖几百斤呢!沈忠说道。
爹,几百斤可不够,我要至少十万斤的笋。
而且笋要赶紧挖了,不然就要老了,我还需要家里几个人帮我制笋干,挖笋剥笋只能请人了。
我得赶紧去找里正说一下。
沈小文说完就立马跑了。
来到里正家沈小文说了要收春笋的事,承诺给村里人一文钱十斤剥好的笋。
里正一听这笋附近多的是啊!大的笋一个就有五斤多,两个可就有一文钱了,就问道:沈丫头,那你家要收多少斤啊!里正叔,多多益善,只要笋新鲜卖相好的,不管多少我都收。
沈小文回道。
里正听沈小文这么说想着村里人又可以大赚一笔了,就立马敲锣去祠堂通知村里人了。
沈小文怕村里的外姓人知道得太晚,又叫沈老爷子去找了上次的老乡说一声她要收笋的事。
于是村里又因为这个消息再次沸腾了,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收到消息后村里人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背着锄头赶紧去竹林挖笋了,村子附近的竹林里一下子人满为患,几千个人一天就把村子附近竹林里的笋挖完了,想着明天就把挖来的笋剥好送沈家去。
村里的外姓人还是晚了一步,去村里的竹林挖的时候已经被李姓族人挖的差不多了,找了半天都没挖到几个,于是第二天几户人家一合计不如去远点的隔壁村去挖,隔壁村也没啥人吃,果然一早上他们每个人都挖到了不少,然后他们中午就叫自己的婆娘和儿女先把挖来的背回去,自个又挖了一下午。
下午的时候李姓族人看见他们从村口背着笋回来,立马想到他们可能去隔壁村挖了,于是第二天村子里的人去了附近各个村子疯狂挖笋,其他村的人还以为李家村的人穷疯了,一个个都跑到他们村挖这没什么人吃的笋。
在李家村人热情高涨的挖笋下,一个星期沈小文居然就收了二十万斤笋,村里人把老远地方的村子里的笋都挖完了,沈小文付了二百两银子,这次李家村家家都挣到了不少钱,个个都欢天喜地的。
沈小文本来还担心收不到十万斤,看着家里堆着这么多的笋不得不感慨:果然人多力量大,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沈小文一家这个星期也很是忙碌,笋要做成笋干得把水烧开放盐先把笋焯一下水,再切好晒干。
于是沈忠沈孝大郎三郎收笋,其他人都要不停的煮笋切笋晒笋,还好因为分家新房子有两个厨房,有四口锅可以用,后来看笋堆得太多四个锅恐怕都来不及煮,搬了许多去老房子那里煮才刚刚好来得及。
这笋要晒两三天,家里新房子老房子的院子都晒满了笋,可还是一半都放不下,就又搬去了村里的晒谷场让大郎三郎看着才全部晒上,二十万斤的鲜笋只晒出了二万多斤的笋干,沈小文把笋干装进缸子里密封保存好,决定拿去悦来酒楼试卖一下。
密封保存了一天,笋干已经可以吃了,沈小文拿了一点笋干放盆子里泡上水就搬到了牛车上,另外又带了一百斤的笋干,让孙义带着她去了悦来酒楼。
到了悦来酒楼,盆里的笋干已经泡发好了,陆老爷刚好在店里,听沈小文说又有新的东西推荐给他,而且会先烧给他吃就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