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雪昨晚便停了。
整个山仓村仿佛盖上了一层冬被。
太阳开始冒头,相信冬被也很快会被掀去。
没有涝灾和大雪的困扰了,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粮食。
暴雨暴雪的天气,给山仓村的农作物造成了重重一击。
暴雨积水排得不及时,加上雪也开始融化,农田里积水成涝。
村民看着农田,很是担忧。
不过山仓村的人都不是听天由命的人,随着大队长一声令下,大家都自觉的进行排水。
这可是他们吃饭的家伙啊!看着大家都努力的进行抢救农田,楚晚秋心里酸酸涩涩的。
她莫名被这幅画面击中了。
他们努力生活的样子可真美好啊。
这一刻,她莫名的想为村里做些什么。
带领大家致富,让大家都吃上饭,都穿上好衣服!现在不允许私人买卖,楚晚秋就只能先说服大队长,用队里的名声做生意。
现在这个年代缺的东西有很多,缺粮,缺布,缺电……而楚晚秋也想到了一个缺口,那就是棉布。
现在人们最流行的布还是的确良布,这种布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够贴身,透气度不够,到夏天的时候就会很难受。
而楚晚秋想到的带领大家致富的第一步,就是从棉布着手。
棉布透气又耐热,有很大的市场。
棉布需要用到棉花作为原材料。
但是棉花,也是个紧缺物。
她空间里倒是有棉花树,而且棉花只要成熟,那就会有绵绵不断的种子,后续的棉花资源就不愁了。
所以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山仓村到底适不适合种棉花。
想到这里,楚晚秋马上回了家。
她打算去空间里,找找那些书,有没有相关的资料。
好在,在一本农业书里被她找到了。
看完了书,她总结出了所需的条件:阳光,水分,土壤。
楚晚秋很开心,因为山仓村降雨量还可以,阳光充足,虽然相较之下,北方来说更适合种,但是南方也不是不能种。
不过今年是不能展开手脚了,因为棉花要5月份种植,大概8月份收。
但也不是行不通,先种下去。
至于棉花的原材料,可以去北方收购。
而且收购回来的棉花,不仅可以制成棉布,还可以用棉布做成成衣。
有了计划后,楚晚秋从空间里拿出买的棉布,用剪刀剪出一块,带着去了大队长家。
爱国叔!你在吗!楚晚秋隔着篱笆喊道。
诶,谁啊?徐爱国走出来,刘婶也从厨房里走出来。
晚秋啊,快进来。
刘婶快步迎过来。
刘婶子好,爱国叔,我有点事想跟你商量。
刘婶是个识趣的,她给楚晚秋倒了一碗水,便开口道你们聊,我去做饭去了。
徐爱国带着楚晚秋走到客厅,招待她坐下。
说吧,啥事?楚晚秋把棉布拿出来,爱国叔,你看这棉布,怎么样?楚晚秋没打算绕弯子,在村子待了几个月了,她看得出来,徐爱国是个真的为村里人谋福的大队长,是干实事的。
我看看。
徐爱国接过来,仔细端详,还拉了一下。
这布料好啊,有弹性,而且摸上去也柔软。
比的确良如何?如果你是城里人,你来选的话,你会买哪种布呢?楚晚秋问道。
价格差不多的话,这个布吧,咋?你不会想做这个生意吧!徐爱国惊讶的看着她?您觉得有市场吗?楚晚秋不直接回,而且反问了一句。
徐爱国噎了一下。
当然有,但是这年头布料稀缺啊,而且晚秋丫头我告诉你,你可不能走歪路啊,现在禁止私下交易的。
楚晚秋摇摇头。
我没打算做私人生意呀,我是打算做集体生意,叔,要不要跟我做这笔生意?以村里名义卖出去,这是合理的。
楚晚秋直接问道。
徐爱国被她的大胆惊住了,第一反应是看看周围,没有人,放心了。
第二反应是回想了一下,好像……可行?楚晚秋其实看人是准的,徐爱国是真的想尽了办法,就想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你别看他看上去是五十多岁,其实他才四十二岁,至于显老,那是被事情愁的呀!他知道黑市,但没想过去走这条路。
他之前就想,如果可以做集体生意就好了,但苦于没有办法。
现在楚晚秋给了他一条路,说不心动是骗人的。
这个不是小儿戏,原材料问题怎么解决,这个布又怎么生产出来?能生产多少?徐爱国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楚晚秋惊叹,不愧是老狐狸,一问就问到点上。
她把她的想法跟徐爱国说了一下。
又继续说道爱国叔,村里出地方,我雇村里人,原材料钱我出,我占9成,给村里1成。
楚晚秋原本想给两成,但是想想,一成足够了,多了还容易引起纠纷,因为除了地以外不用村里人出什么,一成算是租地和把村里名声当品牌的费用。
徐爱国没直接答应,只是回应道我考虑下再答复你。
楚晚秋也不介意,拒绝了刘婶的挽留回家去了。
徐爱国问出那三个问题,楚晚秋就知道稳了。
不答应?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