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秋明远的口风,分明是知道舒然在北地做的事。
她立刻看向凤凌。
这些话只能是他说的。
凤凌大方承认,是我说的。
秋老不是外人。
他说着,随手翻开两只茶杯。
亲自执壶倒了两杯茶,先把其中一杯放在舒然面前。
凤凌这番举动来的十分自如。
舒然也毫不客气,直接端起来就喝。
秋明远的眼神在两个年轻人中间打了个来回。
但眨眼间,他就掩去了那份微妙,对舒然笑着说:凤三的确跟我说了一些你做的事。
比如在北地,让那些犯人能心甘情愿地开垦农耕。
能让所有人都有了活路,提前解除了内讧的风险。
还借此让他们团结一心,能一致对外。
的确是个一举多得的妙计。
舒然说,所谓民以食为天。
若是大家连饭都吃不上了,北地又怎能安稳呢?秋明远一怔,他嘴里喃喃念了遍民以食为天。
像是回味无穷似的沉思了良久。
舒然不知道秋明远这是怎么了,只得又去看凤凌。
凤凌无声地朝她摆摆手。
又把桌上的几个点心盘子往她面前推了推。
意思是她可以安心吃点心。
舒然看了下那些点心。
有绿豆方糕、花生酥、油炸的糖面果子、不知什么馅儿的酥皮卷子。
舒然拿了块绿豆方糕,咬下一口,略显惊喜地点点头。
无声示意凤凌也尝尝。
凤凌原本不大爱吃甜的。
但他看舒然两眼亮晶晶地望着他,一副极力推荐的模样。
他也就拿了一块。
只是依旧不怎么喜欢,吃一口就得喝两口茶。
秋明远总算从自己的意识中回到了现实。
他惊喜交加地看着舒然,就像看到了一个新发掘的宝藏。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乍听简单。
却又蕴含着治国的道理。
民以食为天,百姓所求所图的其实并不多。
虽然他们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他们自然就支持谁。
奈何不是每个上位者都能明白这简单的道理。
舒大姑娘年纪轻轻,见解就能如此的切中关键。
真叫人感叹后生可畏啊!舒然没想到自己无心说的一句话。
竟然能引出秋明远这么多感慨。
她放下吃了一半的点心,端正坐姿道,明先生谬赞了。
这句话并非我自己想出来的。
我也是从别处看来的。
秋明远听了更是如获至宝,追问道,从何处看到?不知究竟是哪一本遗落世间的古籍?还是哪位隐世高人所言?秋家的藏书乃是当时第一。
但这世间总有散失的瀚海明珠。
秋明远毕生所愿,就是将这些明珠再次收集起来。
舒然看着秋明,既不忍心拒绝,却又实在无可奈何。
她总不能说这句话出自《史记》吧?据她的了解,如今所在的这个时空虽然有很多东西与她前世的认知重合。
但史书这种存在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毕竟,历史无可复制。
舒然只能说,对不住啊秋先生。
我也是几年前无意中在茶馆听别人说的。
哦……秋明远长叹一声,有些失望。
萍水相逢,的确是无缘了。
凤凌拿出一本蓝皮册子推到秋明远面前。
先生看看这份名册。
秋明远转移了注意力,总算为舒然解了围。
他拿起册子看了会儿,眉头渐渐紧蹙起来。
看到最后,他抖着手将册子甩的哗哗作响,怒气道:胡闹!照他们这样下去,朝将不朝,国将不国!最受罪的还是天下百姓啊!凤凌看出舒然好奇,便解释道,这是一份官职买卖名单。
舒然不由瞠目,这么厚一本?凤凌冷笑,从镐京到各府、各县。
可不是得这么厚厚一本才能写的下?舒然偷眼看向秋明远。
全国上下买官卖官成风,也难怪秋明远这种有识之士愤怒了。
秋明远越看越看,到后面就是大概翻了一遍。
他的情绪已经彻底平复下来了。
凤三公子能得到这东西,应该也费了不少力气吧。
凤凌说,我命人找到各处记录卖官的原本。
又总体誊写成册子,好让先生过目方便。
至于原本证据,秋先生若想看也没问题。
秋明远摆手,他叹了口气,像是十分疲惫的样子。
我虽然看在你祖父的情分和玄铁令的份上,答应帮你。
但你该知道,秋家从不参与党争,从不涉足朝廷更替。
凤凌道,凤三明白,自然不会令先生为难。
我只需要关键时刻,秋家和天下文人站在公理的一面。
以百姓为念,帮我向天下人陈述事实真相即可。
秋明远最近正带着几个族中子弟在东北一带游学访友。
凤凌得知他确切的行踪,就派人约见。
而秋明远曾经又与凤凌的祖父相交莫逆。
并且秋明远当年曾亲口许诺凤凌的祖父。
只要有天凤家后人拿着玄铁令为信物。
他就帮那位后人做一件事。
犹豫一番之后,秋明远独自一人前来赴约。
来之前,他也猜测过凤凌的意图。
因此亲耳听到,也并不觉得多么意外。
秋明远沉吟道,天下悠悠之口向来是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他抬眸与凤凌对视。
看来,凤三公子心志不低啊。
凤凌笑了笑,没有否认。
我可以用玄铁令起誓。
若我心愿达成,必然保秋家全身而退。
更不会逼迫秋家做任何选择。
秋明远目光落在桌上那本名册上,下定了决心。
好,为了天下苍生,秋家会帮你这个忙。
但愿凤三公子也能真正记得今日的话。
以苍生为念,莫要重蹈覆辙。
凤凌起身,万分郑重地向秋明远行了一个大礼。
多谢先生成全。
事情已经说完,秋明远也不多做停留,就先离开了。
凤凌和舒然又继续在雅间里喝了一会儿茶。
算时间秋明远应该已经走远了。
凤凌摸出一块银子放在桌上,说,不早了,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