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街边纸条

2025-03-31 11:43:04

舒然微微笑道,八十两一册,的确不是小数目。

但我就是要一百两,不让价。

齐老板的书局生意是家传的。

他做生意有几十年,见多了各种各样的人。

他看得出来,舒然提的价钱是铁了心的。

如果再讨价还价,也不会有什么对他有利的进展。

齐老板沉吟道,舒姑娘稍等片刻,容我考虑一下。

舒然点头,齐老板尽管考虑。

齐老板抱着自己心爱的算盘进后堂算账去了。

又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

齐老板擦着汗出来了。

他看着舒然,欲盖弥彰地将笑容收敛了几分,说:一百两的确是个行内的大价钱了。

看在馨雅跟我们家世交的份上。

也看在舒大姑娘送来的这套书,看开头的确不错的份上。

我就为这一套书,赌这一把了!林馨雅明知这人是在故意卖惨,便笑着说:齐伯伯要是赚大钱了。

可别忘了我这个牵线搭桥的人啊。

齐老板有些尴尬地笑,那是当然的。

接下来双方立下了契子,各自按了手印。

舒然把剩下几册交给齐老板。

齐老板大略翻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滥竽充数的内容。

倒也干脆的拿出银票,给了舒然。

舒然又把自己刚才挑的书放在柜台上。

我要买这几本书,劳烦结账。

齐老板看了一眼,大方地说,第一次跟舒姑娘做生意。

就当是送给你了。

还请你在作者面前多多美言,催促他如期送书过来。

舒然保证道,放心,除了不可抗力之外。

一定不会耽搁您做生意。

齐老板收到了从未看过的新颖好书。

以他的经验,这部坊间读本一经面世,定然引起轰动。

此时他的心情也很好,甚至主动提出:等到新书刊印出来。

我一定预留一份,劳烦姑娘带回去给作者。

也算是留一份纪念。

舒然也没客气,那太好了。

反正她答应了要给秦浩留一套,这下还省得自己花钱买了。

从书局出来,已是正午。

舒然做东请林馨雅吃了顿饭。

饭菜上桌,舒然说,这个月卖茶的分红我不要。

都归你了。

林馨雅愣住,为什么?舒然道,这次你既帮我打听,又帮我跑腿牵线。

否则事情不会这么顺利。

我怎好意思让你白白的辛苦?林馨雅放下筷子,有些不高兴了。

舒然,我说了是帮你。

帮你不是生意,是情分。

生意上的钱,说好了怎么分,就怎么分。

多余的我才不要!舒然见她真生气了,急忙哄道,好好好,是我考虑不周。

我自然知道你帮我的情分。

我这不是过意不去么?你对我好,我也就想着要怎么对你好,仅此而已。

林馨雅这才有了些笑模样,你这些话说的不错。

不然啊,我连这顿饭都吃不下去了!饭后,舒然和林馨雅在酒楼门外道别。

舒然转身牵马时,有人迎面撞了她一下。

本来她还没在意。

但是伸手去解马缰绳时,却看见一张纸条从她袖口飘落。

她左右看没人注意,弯腰将那纸条捡起来。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老地方,姜。

舒然知道,这一定是姜彤给她的。

她回头望去。

人群中早已分辨不出刚才是什么人递纸条给她。

姜彤的院子里,午后树影横斜,水流潺潺。

到处都安静的令人昏昏欲睡。

舒然坐在水榭上,这里三面环水,将炎热都隔绝在外。

姜彤亲手把一碗酸梅汤放在舒然面前。

然后说,舒大姑娘买的消息总算是有回信了。

据你父亲亲口所说,他在同僚中并无结怨之人。

唯独随侍的一名书童,本名陈良的。

倒是在抄家前一日就不见了。

舒然微微蹙眉,看来家里被搜出那几箱银子。

爹和祖母、姨娘都不知其来历。

看样子是有家里的内贼里应外合。

姜彤做情报买卖向来谨慎,多以口述为主,免得留下把柄。

她接着说,你的第二个问题。

你父亲说,他当时想随了爱女唯一的心愿,促成你与凤三公子的婚事。

但是他自知门第悬殊,并未主动找上凤家。

是凤家大伯,也就是如今的凤家代理家主。

他主动找上了你父亲。

舒然怔住,不是我爹主动找他?是他主动找我爹?姜彤轻轻嗯了一声,眼神有些意味深长。

真没想到,帮着舒大姑娘做买卖。

还能知道公子过去的这点八卦。

她最后又取出一根湘妃竹制的毛笔,放在桌上。

这里面装的,是你家老宅地契的所在。

按行规,钱货有关的讯息,我的人都不会过手。

直接让你爹写下,亲自装进笔杆中。

除了你和你的家人,不会有任何外人知晓。

舒然收起毛笔,说,姜老板做事果然讲究。

姜彤娇笑,我说了,赚银子我是专业的。

不然,你们这些金主又怎能一而再的光顾呢?舒然想拿到的都拿到了。

从中又发现了一条疑点。

就是之前凤凌跟她解除误会时,曾说是舒侍郎主动找凤家提亲。

若姜彤的情报没有出错。

那么事实却是完全相反的。

难怪凤凌当初那么厌恶舒然,那么厌恶舒家。

只因他最初认为,若不是舒家不自量力提亲。

就不会给那些试图谋害他的人创造机会。

舒然从小院出来,也顾不得逛集市了,就紧赶慢赶回了北地。

到家时正是夕阳西下。

舒然拆开毛笔的笔头,慢慢抽出纸条。

她自己没看,先双手递给舒老太太。

舒老太太展开纸条,对着光线看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啊,还好,咱们家的老宅地契还在。

你也看看吧,这是你父亲的亲笔。

舒然接过来看,只见上面写着:老宅地契,父亲已于舒然出生那年送去河阳老家。

收在老宅父亲母亲当初成婚的卧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