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暮春时节,一片大好春光。
东市上行人熙熙攘攘,年轻的姑娘公子们已经早早换上了夏衣,各色绸缎锦衣、香粉氤氲,足可见太平盛世之景。
两个追逐玩闹的孩童突然停下脚步。
粉雕玉琢的小女娃抬手指着上方,哥哥看那是什么!小男孩看了眼,说,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这是细陶所制。
小女孩听出哥哥答非所问,不高兴地撅了噘嘴。
我自然知道那是陶制,但那个一二三四五个角,形状我从未见过的,究竟做的是什么东西呀!这时一位气质儒雅的青年男子走过来。
他神情温柔,略有些无奈道,你们两个,不是说好了不许乱跑么?才一眼看不见,你们就自己跑到这儿来,不怕丢了么?小女孩回头,扯住男子的衣袖,撒娇道,伯伯别生气。
我们不会跑太远,我们看着伯伯在后面呢!男孩子也不甘示弱道,伯伯看那上面挂的是什么?这里街边挂的到处都是,我们在家乡却从未见过!原来,一对小儿女并非这青年所出。
这时一阵风过。
屋檐下挂着的东西随风轻摇,竟然发出悦耳的叮咚声。
男子抬头看向挂在屋檐下的东西,眼神中浮现出浓浓的怅惘。
这个啊……他盯着那东西,似遗憾,似不甘,又有着令人看不懂的温柔缱绻。
两个孩子见伯伯许久不说话,面面相觑。
小男孩有些失望道,都说伯伯是咱们那地方百年来出的第一厉害之人。
年纪轻轻的就凭自己的本事科考,又直接官拜大学士。
我还以为这世上就没什么是伯伯不知道的。
男子却没有听见这些话。
他又呆呆地出了一会神,才似梦呓般地说:这是星星风铃,是摄政王专门为他的爱妻所制。
特殊工艺烧制的细陶星星,从皇城之外一直延伸到城中的九衢三市。
一如去年摄政王大婚时的满城红妆。
犹记得那一日,城中百姓纷纷走上街头看热闹,大有万人空巷之势。
之后有小半年京城百姓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便是这场大婚了。
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都说摄政王爱民如子,做事公正,从不任人唯亲。
摄政王的新王妃是个极好的女子,是摄政王辛辛苦苦追回来的。
还有说,摄政王爱妻如狂,一度想辞官陪妻子云游天下,却被朝臣们集体跪拜,请他务必留下主持朝政。
更有知情者透露,这满城不知是什么的挂件叫星星,象征着天上星辰,亦是摄政王与王妃的定情之物……市井中的人们对此事津津乐道。
只是少有人知晓摄政王的名讳。
凤凌,谐音风铃。
青年男子看着那一排星星风铃,叹了口气。
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上的老仆大声说:大人!白大人!您怎么还在这儿啊?快快上车,不然王府的宴会就快赶不上咯!这青年姓白,正是当初最早离开北地的白秋显。
如今他已经是京城闻名遐迩、秦凤国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大学士了。
白秋显又叹了口气,有些垂头丧气地带着一对侄子侄女上车。
他自然知道今日去王府有什么事。
若非是舒姐姐亲自下帖子邀他,他真的不想去。
摄政王府。
舒然又在后院侍弄自己种的那些花草。
听见脚步声,她头也不回地问,下朝了?凤凌嗯了一声,自身后环住她。
丫鬟们对主公和主母这般早已见怪不怪。
大家垂下头,纷纷后退。
舒然转身,细看才发现她腹部已微微隆起。
她笑着说,累不累?成日跟那些人勾心斗角的,真是苦了你了。
凤凌伸手轻轻摩挲她的肚子,笑道:看着他们是挺烦的,不过一想到你与孩子在家等我,顿时又觉得有了盼头,便能按捺住性子与他们继续周旋。
他回来时已经在前院洗手换过衣裳了,就怕熏着她和腹中的孩儿。
舒然拉着凤凌进亭子里休息。
今日的大事咱们可得办好了。
那些闺秀们应该就快到了。
等会儿你也得帮着撑场面,顺便劝一劝白小弟。
他如今年岁渐长,家中又只无父母,咱们是得帮着多操心点。
凤凌抱着舒然,舍不得撒手,成婚前他都没发现自己竟如此粘人。
此生竟有人能让他不可一日不见,片刻不见都如隔三秋。
夫人的安排,为夫自当遵从。
今日无论如何都要给白大人定下一门娇妻。
啊,最好还要给他连美妾都凑齐了!舒然狐疑地看向他,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没安好心呢?凤凌眼中闪过一抹幽光。
那是自然,为夫总要早点让情敌妻妾成群。
免得他总是三天两头为吾妻写诗,还流传的满城都是!舒然失笑,人家何时说过那些诗歌是为我所做?大家夸的,也是白大学士有才华,就你想得多!凤凌不答,只是越发下定了决心。
哼,媳妇竟然还在帮那家伙说话。
必须赶紧解决!必须!******************************本书由玖玖为您整理推荐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