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出差错?谁不要命了吗,敢在陛下送来的东西中做手脚?丽妃的脸色骤然的冷了下来,语气凌厉道:还是说本宫这寝宫之中出了内鬼,陛下送来后,趁着本宫不在时,在这香膏里做了手脚不成?娘娘息怒,娘娘的贴身用品都是奴婢经手的,全都仔细检查过了,平时也不让外面的奴才进入内殿来,绝对不会出半点差错的!双儿吓得面色发白,顿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慌忙解释道。
起来吧,本宫没有要怪你的意思,你是本宫的陪嫁丫鬟,就算本宫不信别人,也是会相信你的。
丽妃叹息了一声,她再次打开了那香膏的盖子,甜腻的香气扑鼻而来,里面那淡红色的蜜膏宛如琉璃一般漂亮,她凝视着那香膏许久,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玩意儿,竟然会是害人的东西。
可是……不知为什么,丽妃总是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太医说的没有错,这香膏的确是有问题,可到底是为什么呢?她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白落落,想到了如今白家的下场,想到白落落伴随陛下那么多年,不仅被陛下舍弃,连家族的昌盛都没能保全,她对白落落没有同情,但难免不会生出些许兔死狐悲之感。
娘娘,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也许陛下也不知道这香膏里掺着麝香呢?听说这东西是陛下出宫时,在半路上买下来了,难得陛下还记挂着娘娘。
双儿实在是想不通,陛下给自己的妃子下毒,除了得不到子嗣,这对他还有什么好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丽妃露出一丝苦笑,不提出宫的事还好,提起出宫,她便不得不想起了当初父亲送来的=那封家书,旁人都以为是静妃主动的留在邺城的,可父亲却告诉她是陛下将静妃抛弃了,叫她在宫中不必在担心静妃会夺了陛下的宠爱。
呵呵。
这难道不是个信号么,静妃追随了陛下多年,关键时刻都会被弃如敝履,而她又比静妃多了什么?单凭陛下这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作风,日后她会得到什么好结果么?越是这样想,丽妃越觉得自己那颗心如坠冰窖,她冲双儿道:双儿,你单独找一个罐子,把这东西弄出来一些放进去,想办法送去右相府,叫本宫的父亲找人来查验。
丽妃的眼中渐渐沁出些许泪珠,她深吸了一口气,又道:拿来纸笔,我再写一封书信,你帮本宫一同转交给右相。
是,娘娘。
双儿闻言重重点头,慌忙转身去找纸和笔……另一边。
周秉文已命人在太和殿摆好了庆功宴,为了表示对孙将军这一路辛苦的认可,他率先带头干了一杯酒,坐在席下的人,不紧有孙将军,还有其他几位一同来接风的朝中重臣,当然白落落也坐在这里。
她坐在次席位,身上的男装还没来得及退下,与人谈笑时从容淡定,若不是她细致的眉眼,娇媚的容貌,很容易叫人忽略了她静妃的身份。
不仅如此。
在被人询问起她治理邺城的细节时,她提出的治理之策,以及那什么杂交水稻,不仅让其他几位大臣闻所未闻,甚至更觉得如同天方夜谭。
本将军可以作证,那什么杂交水稻是真的,虽然名字不太好听,但是真的可以增产啊,粮食的产量是平时的五六倍,邺城的百姓高兴连觉都睡不着!孙将军几杯酒下肚,也不觉得种地是一件丢人的事,反正皇上已经嘉奖过他了,也认可了他的功劳,此刻他反倒觉得自己的付出是一件荣幸的事了。
静妃不是说了吗,要是没有他,就算有了这杂交水稻的技术也没有用,百姓们耕不动地,这次邺城能产这么多旦粮,其中有一大半的功劳是他的!真么想着,孙将军也就来劲儿了,借着酒劲儿开始跟身边的同僚吹嘘起来,道:你们是不知道,就连本将军都没见到过那么多的粮食,那场面实在是太震撼了,所有百姓都围在一起称粮食,最后家家户户全都主动把粮食送到了衙门,说是送给静妃……说到这。
他顿了顿,看见周秉文仔细聆听的神情,又匆忙改口道:说是送给陛下,感谢陛下的庇佑,虽然娘娘有功,但百姓们认为若不是陛下的庇佑,他们根本无法顺利度过饥荒,还迎来丰收。
真想不到静妃娘娘竟有如此奇才,我等敬佩敬佩!臣敬静妃娘娘一杯!臣也是!陛下有这样一位爱妃,真是天下百姓之幸事啊!坐在席上的几位大臣各个都听傻了眼,就算他们不相信静妃,难道还能不相信孙将军不成?见孙将军也跟着应和了起来,原本的三分相信,如今已经变成了十分,全都露出吃惊赞叹的神色,纷纷举起酒杯,朝白落落敬了起来。
宿主,你是怎么做到让孙将军也睁眼说瞎话的?系统忍了忍,最终还是没忍住,问出了口,这一路上,那些荒谬的传言它不相信孙将军半个字都没听到,孙将军又不是聋子瞎子,还有那些堆积在衙门口的粮米,孙将军不仅是亲眼看着百姓扛到衙门的,当时他还雇了好几辆马车,帮忙拉呢!那些东西,分明就是送给白落落的,不光如此在送米时,那些百姓嘴里还念念叨叨来着吧?怎么说的来着?好像是丧尽天良的狗皇帝,不配吃老子的亲手中的大米,但静妃娘娘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