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禀告的弟子纳闷的摸了摸头,想问水寒渊还去不去。
渊灵教一直各自为政,每个堂沿袭以往的门规。
渊灵教本门弟子若犯了小错,几乎就小惩大戒,挨点鞭子就过去了,若是大错,一般上个折子让水寒渊处置,在以往,水寒渊整日神龙见首不见尾,教中大小事务都有琅鸿代劳。
简而言之,渊灵教的门规特别简单,要么抽鞭子抽个半死,要么直接被宰了,所以谁能告诉他,水牢里那些人处于哪个分类,是全宰了吗?迫于水寒渊摄人的眼神,那名弟子话梗在喉间不敢问出口。
琅鸿适时阻止了亲传弟子作死的行为,将他带离亭台。
师父,神尊说的门规处置是怎样处置?百里长风本着不懂就问的优良传统,压低声音,边走边问琅鸿。
琅鸿在水寒渊座下十几年,一手操持教中事务,以杀伐果决震慑教中弟子,为人寡言少语,谁能想到他能带出一个这样呆萌的徒弟。
琅鸿一手在百里长风的后脑勺,训道:让你带个话,哪里那么多废话,神尊的心思少揣测。
百里长风摸着后脑勺,一脸无辜,这师尊,自己不敢问就派他去,美名其曰锻炼胆量,老是让他去当替死鬼。
虽然心里埋怨,百里长风仍然乖巧的回答道:是,弟子以后不问了。
百里长风跟着琅鸿进了地牢,这是他第一次进地牢,地牢里终年不见日光,昏暗阴冷,令他意外的是并没有受刑后的嘶喊声,整个地牢异常安静。
由明到暗,百里长风的眼睛过了一会才适应,长长的阶梯一直蜿蜒而下,绕了两三个圈才算落地。
地牢比百里长风想象的要大的多,前仙门弟子被分开关押,每个牢房都已人满为患,若是这些人都死在地牢,三界之人会坐视不理吗?百里长风眼中闪过挣扎之色,耳边传来琅鸿的判决声:百家为首作乱之人已除尽,尔等各罚一百鞭,活着走出地牢之人,仍为渊灵教弟子,不服者,就地处决,出去叛逃者,杀无赦。
牢中人听到判决声,纷纷起身,无一人发表意见。
这其中也不乏曾受过前师门恩惠的弟子,但如今整个境地,反抗只是无畏的牺牲。
他们中能够主持大局的人物,皆被水寒渊设计死于幽都城,留下他们犹如风中草,就算走出渊灵教,作为一名散修行走九州,凭他们的实力,也很难立足。
见众人鸦雀无声,琅鸿眼神示意施刑的弟子上前,这地牢刑具齐全,迟迟未处理这些弟子,还是托了沈流月的福,若沈流月没有失踪,水寒渊定会亲自下场处置。
琅鸿坐在牢外四方桌前,冷眼看着受刑的弟子。
一排几十名弟子趴在凳子上,被长鞭抽的皮开肉绽,因着水寒渊不喜吵闹的原因,这些弟子习惯性压抑声音,只发出低吟,死死的咬住牙根,生怕发出声响。
水寒渊留给他们的阴影太深,上次受刑后哀嚎的弟子,水寒渊当着众门人的面,一掌劈开了脑袋,脑浆留了一地,他那赤红的眼神,宛如修罗,谁能不怕。
几千名弟子,打完也需要一些时间,水寒渊在幽都城将渊灵教一团乱麻的事交给琅鸿之后,琅鸿几乎没合过眼,整个教中屁大点事都找他,多日不曾休息的他,听着这些低吟声,烦躁得很。
琅鸿起身道:当初万毒谷出来的那些人,找出来,断一臂。
长风,你就在此处监刑。
琅鸿边说边揉着太阳穴,头也不回的顺阶梯而上,留下百里长风监督乌泱泱的一群人受罚。
在校场的沈流月,吃着水寒渊递过来的葡萄,吃葡萄都懒得吐葡萄皮,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只要跟水寒渊独处,她哪哪都觉得不对劲,总想找个借口遁走。
现在,她的脑中正在快速运转,可是找个借口怎么就这么难呢?师尊在想什么?看沈流月云游天外,水寒渊探寻的目光对上沈流月。
为何师尊在弟子身边总是心不在焉。
水寒渊的语气有些哀怨。
沈流月暗自纠结,这怪谁呢?被自己弟子紧盯着,谁也自在不起来吧。
沈流月答非所问,道:渊灵教一切井然有序,并不像你说的一盘散沙。
除非水寒渊身死道消,渊灵教无人镇压,不然有琅鸿在,渊灵教还不至于沦落到一盘散沙的地步,水寒渊这么说,显而易见是为了诓她过来。
水寒渊目光灼灼,道:弟子创立渊灵教,是想师尊若归来,能名正言顺的留在修仙界。
沈流月摘着葡萄的手一顿,又继续送了一颗入嘴中,道:修魔之躯,留在修仙界有何用,我不日将启程去断魂崖底锻造本源,既已修魔,往日种种皆成云烟。
水寒渊暗自握紧拳头,脸上却仍一派风轻云淡,道:修魔之躯为何不能留在修仙界?师尊可曾想过,为何仙魔注定不容,仙与魔有何区别,这是谁定下的规矩,它的存在合理吗?人间界任仙魔两界宰割,毫无还手之力,修仙界占尽地势灵力,傲视九天,视魔族之人如草芥,魔族被人仙两界视如蛇蚁,明明都是九州生灵,为何会有高低贵贱。
师尊,若一定要有高低贵贱,谁为贵,谁为贱?修仙界占尽先机,自封为贵,而魔族,连飞升都不允许,这就是天道?水寒渊的一番质问,让沈流月无言以对,自她记事起,三界格局已定,九州以实力为尊,仙魔对立,自古如此。
水寒渊是未来的九州之主,他求的平等,必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苍生太重,本不是沈流月能够承担的起,在玄天门勉强担起流月仙尊的名号,已让她负担不起。
逍遥子将她送到现世,目的便是让她阻止九州战火,引导水寒渊走上正途。
但九州战火因何而起,逍遥子口中的天道预言,遮掩了很多关键信息,沈流月甚至怀疑,逍遥子将她送到现世,是为了维持九州现有秩序不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