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帝要来,府里上上下下忙碌起来,姜夫人指挥着下人把庭院重新打扫了一遍,等会儿需要在院子里堆柴,直接在院里烧烤。
厨房更是叮叮咣咣忙个不停。
念若她们几个小的虽然不用做事,可皇帝要来,她们就不能穿得太随意,几人重新换过衣裳,梳洗上妆。
念若回房换了一身珊瑚粉色锦缎裹胸,下坠白色曳地烟胧荷花百水裙,外罩白色罩衣,领口用粉白线简单绣如意纹,挽了花冠髻,上面只插了一只白玉钗,念若不喜过意华丽的衣裳,她平时都是穿淡雅色,衣服花样款式也都选择简单的,不喜大面积绣花,腰间简单挂了一块玉佩。
姜一梅一身萌黄裹胸用银线绣荷花纹,下坠白色曳地烟胧荷花百水裙,外罩柳绿罩衣,腰间坠一条白色丝带,挂了个熏香荷包,不时散发出阵阵幽香,简单梳了个灵蛇髻,秀美清雅。
姜雨晴身着梅子红裹胸,用粉白丝线绣芍药花纹,下坠白色曳地烟胧百水裙,外罩梅子红罩衣,腰间挂白玉环。
……元光帝驾临,众人叩礼参拜,众人落座后,外面厨子开始忙碌宰杀刚刚带回的猎物。
席面设在松客厅,厅堂内铜炉香烟袅袅,紫檀木大圆桌上早就摆放了精致的糕点和茶水。
姜将军陪着元光帝说些朝堂政务,她们女子则悄悄坐着。
松客厅,左侧挂了一幅山水画,元光帝被画吸引,他起身走过去观看。
这幅画用色素雅,远处峰岫,黛青隐隐,近景崖石,中间则白浪滔滔,气势磅礴。
元光帝看了一下落款逸风,元光帝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问道:这逸风是?姜将军抱拳答道:犬子,‘逸风’是犬子的字。
元光帝爽朗大笑几声,称赞道:好画,能画出这样的意境,可见令子胸有日月。
元光帝欣赏地看了一眼姜一旻,姜一旻早已起身恭谨的弯腰侍立。
元光帝又回去落座,示意他们也坐下,又接着说道:好画配好词,谁能为此画题词?姜一梅悄悄瞄了九贤王一眼,起身回道:沧海辽阔无边际,长风来去千万里。
沧海辽阔无边际,长风来去千万里。
好诗!元光帝轻吟一遍,不禁拍手称绝。
因元光帝的称赞,姜一梅娇俏的小脸满是傲娇,随着她眉目流转间,耳边的东珠耳环轻轻地摇动,与绝美的容颜相映,如此光彩夺目。
谁又不喜欢聪慧美丽的女子,元光帝也一时看地失去了神。
姜一梅得了皇上称赞,她看向九贤王,九贤王注意到她飘过来的眸光,含笑点头以示对她赞许。
姜一梅心里欢喜更甚。
此时念若有点崇拜表妹,她也高兴地朝姜一梅竖大拇指。
元光帝又转身,称赞姜将军把一对儿女教育得极好。
闲叙间,上好的烤肉端了上来,大块的烤肉放在大银盘中,每人跟前一把小刀,自己割肉吃就可以。
吃肉少不得酒,下人为她们三位娇小姐送上来甜葡萄酒。
念若虽不善喝酒,但这种果酒她喝过,上次是九贤王给她送来一壶,她尝了尝甜甜的。
平日里吃饭讲究食不言,今日皇上在,大家饭间总不好闷头吃饭,姜将军、九贤王与皇上边吃边叙。
这种场合女子是不能轻易插嘴的,念若正好专心吃她的烤肉,念若平日里不喜吃各种肉,但是烤肉她特别喜欢,烤得焦滋冒油的肉撒上各种香料,放进嘴里嚼,那一个满足。
有句俗话,吃席吃不饱,这是说正式场合大家要寒暄,要注意礼仪,所以吃不饱。
与皇上同席更是如此,吃东西只是意思一下而已。
念若却吃得欢快,垂眸大口啃着肉,嘴角上扬,蹭得脸上都是油。
元光帝抬头刚好看到吃得一脸认真地念若,生出要捉弄一下她的想法,他接过四喜公公递过来的手帕,擦了擦嘴,放下手帕,指着念若对姜将军问道:这位也是将军女儿?(其实他知道念若是姜家表小姐)姜将军起身弯腰回话:臣下只有一子两女,那是家妹的女儿,名念若。
念若也赶紧起身给元光帝福礼。
元光帝剑眉一挑,又说道:念若小姐,你可擅长什么才艺?你不是来吃肉的吗,不好好吃肉,看什么才艺,宫里没人会吗,念若内心嘀咕,抱怨着元光帝,但是面上却恬静淡然的回应:皇上小女不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不敢在皇上面前献丑。
元光帝可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她,直接说道:唱个曲吧。
上次丞相府赏梅宴两人在梅林见过,他听到了念若唱,念若不好再推脱,就清唱了一首,曲里写的是皎洁的月光下,小河水在缓缓流淌,小河里的荷花,在月光下朦胧的美。
念若清新的声音婉转,唱出了荷花月色的静谧之美。
唱罢念若又朝元光帝福了一个礼。
言语,仪态,礼仪,无可挑剔,元光帝又觉得无趣了。
他没说话,摆了摆手示意她退下。
……回到皇宫,四喜公公侍奉元光帝更衣。
元光帝坐在龙椅上,四喜公公小心地为他摘玉冠:四喜,你觉得姜家那位小姐怎样?四喜公公拿起象牙梳为他梳理乌发,回道:姜家那位嫡出的小姐,可是与中书令家的小女儿被称桑都双绝。
容貌、才学自然一等一。
他侍奉的这位主子,文武兼备,治理国家也是手段了得,就是性子冷淡,男女之事寡淡,如今宫里还没有几个人儿,连正主都没。
这还是元光帝自己第一次主动提及哪位女子,四喜公公自然要多加几把柴:姜将军是忠良,姜小姐又是个出挑的……元光帝没等他话再说下去,直接又说道:后宫随便塞个人儿简单,这皇后却是要慎重的,单单有才,有貌不行,起码要是个聪慧的。
这四喜公公原侍奉过先帝,但是他最忠心守候的,却是眼前儿这主子。
他刚入宫那会,也就十来岁,有次犯了错,差点被打死,当时还是在世的大皇子救了他,那时大皇子也才七八岁,幼小的身子挡在打他那人面前。
后来他慢慢做到太监管事,再后来又侍奉先帝,大皇子殇后,这份恩一直记在心里,他把这份恩情记在元光帝身上。
元光帝每日睡之前都会看会儿书,收拾停当,他坐在椅榻上又拿起一本书看。
四喜公公没有直接退下,在旁边待立,几次动动嘴角想开口,又终是没敢直接打扰。
元光帝瞟到他还在旁边站着,淡淡地说道:下去吧。
四喜公公一看再不说没机会了,躬身施礼说道:皇上,这春日里夜寂,你看寻哪位娘娘过来陪您?元光帝眼皮都没抬,直接挥手示意他退下。
四喜公公退出房,小心关好门,轻叹一口气,跟守在殿门口的小公公交代几句离去。
四喜公公心里琢磨,这样下去不行,这皇上年岁不小了,怎么不喜美色,这延绵子嗣可是紧要事。
元光帝夜里不用四喜公公侍奉,他每日侍奉元光帝就寝,回自己的小院休息即可。
像他这样的公公在皇宫有自己单独的小院,院里还有小公公侍奉他。
他回去坐下,一位小公公就奉上热茶,他挥手让人退下,端起茶碗吹了吹浮沫,吃了口茶,放下茶盏开始琢磨元光帝这个事。
不一会儿就有了好主意。
次日大早,四喜公公在宫女里挑出了两个最漂亮的宫女。
宫女沐晴清丽脱俗,宫女暖春明艳动人,二人被指派到乾明殿当差。
元光帝居住在乾明殿,平日处理朝政在一心殿,两处殿里侍奉的公公宫女自然很多,但是能近身侍奉皇上的也只有四喜公公和常乐公公。
这样说吧,这侍奉的人都有明确分工,比方负责茶水的,负责饮食的、打扫的、负责花草等,这个近身侍奉指的是平日里跟在皇上后面,递茶倒水,传话,帮着更衣,洗漱,沐浴等等。
再比如皇帝要喝茶,茶水房的宫人准备好茶,她是不能直接端给皇帝的,她端到殿门口,要交给近身侍奉的人,再端给皇上。
四喜公公安排沐晴和暖春以后在乾明殿近身侍奉元光帝。
四喜公公想,这美人每天端茶递水,在眼前晃,他就不信元光帝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