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宫阙深重》林念若 > 第17章 女子如浮萍

第17章 女子如浮萍

2025-03-31 13:15:06

折腾这一天姜雨晴也累得不行,一觉睡到日三竿,醒来时跪了一夜的二夫人已回到了自己院。

杏儿也把信一大早送到了四方斋。

姜雨晴让杏儿带了药,随她去看二夫人。

刚进二夫人住的小院,就听见二夫人哀嚎着在骂丫头:轻点——你个小蹄子,上个药都不会。

姜雨晴走进房里,此时的二夫人正倚靠在榻上,露出雪白的半截腿,膝盖乌青,肿得像个馒头。

她示意丫头退下去,自己坐到床前圆凳上,接过杏儿手里的药:娘亲,这个药消肿快,抹上凉凉的一下就不疼了。

二夫人见女儿过来,心情好转,关心道:你身子可好?这可是孙府的孙儿,你万事小心,为娘不当紧。

姜雨晴小心地为二夫人上药。

一大早常妈妈就传了老爷、夫人的意,看来是允了你的事。

虽然为这个事咱们吃了苦,可终究是嫁入那太傅府。

说到这里二夫人是一脸的傲娇。

听他们的意思是让你尽快抬过去,这婚事只怕要从简了。

只怕父亲恨不得没有我这个女儿呢。

姜雨晴放下药,恨恨地说道。

二夫人抓住女儿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慰道:咱们以后嫁入了孙府,谁敢小瞧咱们?老爷、夫人是极其爱面子的人,你的事他们就算为着面子也不会太差,至于钱财嫁妆,母亲早就备好,不会比那一姐儿的少,为娘不会让那婆家小瞧了你。

姜雨晴望着处处为自己着想的娘亲,湿润了眼睛,她抱住二夫人,自己这个母亲一直不太得宠,可她给自己吃穿用度都是比拟嫡女的。

孙侍郎收到信与家人商议后当即就找了媒人,次日孙夫人与媒人就上门提亲来了。

姜夫人迎她们在厅里落座上茶,出这样的事情少不了孙家的算计,姜夫人也懒得应酬,寒暄几句就入主题:既然两个孩子有缘我们自然也是要随了她的意,你们回去就看个吉日,把这事办了。

孙夫人笑呵呵地回道:回去就找人去看二人八字,挑个好日子。

姜夫人感觉有点膈应,脸上笑着,话里冷冷的:我们老爷说三日后就不错。

孙夫人微诧:三日!这纳彩之礼怎么来得及,这酒席也准备不出来啊?旧时嫁娶有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婚嫁过程中使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迎书;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

这些复杂、繁琐流程的每一环节都代表了对新人的祝福,预示他们有好的未来,和美的生活。

姜夫人低下头看着自己染的嫣红的指甲,淡淡地说道:国丧期间一切从简,嫁妆这两日我们就会陆续送过去,到了日子你们花轿来迎即可,只要两孩子们好,不必在意这些俗礼儿。

孙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也就悻悻地告辞。

三日后姜府没有刻意装扮,只是在门口挂了几盏红灯笼。

姜雨晴一身桃红色嫁衣上了花轿,姜家也不算亏待她,备的嫁妆也算十里红妆,抬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跟在花轿后面。

姜雨晴嫁出去第二天,姜家二夫人染病,遵医嘱去别院养病。

……姜府庶女的出嫁就像水里丢了一颗石子,泛起的那点水花,即刻便不见了。

不过几日,姜府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阖府上下都开始忙活姜一旻的纳彩之礼。

《礼记·昏义》日: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婚礼下达,纳采用雁也。

意为男家向女家求婚,由媒妁代为转达。

女家同意后,再收纳男家送来议婚的礼物。

古人以雁为礼,一取雁是候鸟,每年秋分时节南去,春分时节北返,来往有时,从不失信。

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约,婚后夫妻坚贞不渝。

二取雁是随阳之鸟,喻妇人出嫁从夫;三取雁行有序,飞时成行,止时成列,迁徙中老壮雁率前引导,幼弱雁尾随跟进,井然不紊,喻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天桑国的风俗是皇帝宾天,新皇、皇子重臣守丧三年,不能娶正妻,纳妾可以。

所以姜一旻的婚事也要等丧期过后才能进行。

先纳彩、问名,纳吉,剩下的纳征、问期,迎娶都要等国丧后进行。

姜一旻是嫡子,也是姜府唯一的男丁,他的亲事自然是非常郑重,保媒请的是张太师,元光帝幼时的书画可都是这张太师教授的。

姜府这段时间上下都忙碌,念若反而多了一些清闲时间,她大多数时间都窝在自己的小院,手里拿着一些绣活打发时间。

姜府这段时间的事,都发生在念若眼前儿,发呆的时候她会想起姜雨晴,虽是庶女,但是生在姜府,自是尊贵的娇小姐。

如今嫁为他人妾,以后的生活怎样,全靠她自己了,看姜府这个态度,娘家估计指望不上了。

再看,一个好好的将军府二夫人,最后也不过去了别院养病。

念若在心里感叹女子如浮萍,她也开始忧虑自己的将来。

她没有娘家可以依仗,又有什么样的人家,什么样的人愿意接受她这个没有助力的孤女。

她能感觉到九哥哥对她的好,跟他在一起很自在,她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可以有自己的小性子。

她也喜欢九哥哥,只是不知道九哥哥对她的喜欢究竟入心几分。

她一个五品武将的孤女,配皇子做正妃还是有些难的,除非是做小,所以她也不太敢想。

九贤王对于念若就像那窗透进来的光,温暖和煦,寒夜里待久的人,就会不自觉靠近光。

小姐……,月儿挥手在念若眼前晃了晃手帕,把发呆的小姐唤回来,她这位主子心思细腻,纯良,待她几个丫头也是好如姐妹。

小姐是不是在想九贤王?她打趣道,她感觉九贤王对小姐最好念若拿手指点了一下她的额头,起身去抓月儿,作势要打她:竟然拿你家小姐说笑,看我不罚你,免得你失了规矩。

二人追着笑闹之时,九贤王掀门帘进来,念若一个没收稳脚步,马上要撞上去。

九贤王伸展长臂,轻轻一揽,把她稳住。

月儿不好意思低下头,笑着悄悄退了出去。

念若感觉自己耳朵尖发烫,羞的转身坐下,拿起绣了一半的手帕来掩盖自己的心慌。

九贤王在她对面坐下,接过她手的手帕,这个手帕绣工已经不错了,上面绣的芍药花,针脚精细,配色得宜。

下月初一是我生辰,皇兄在皇宫里设宴,你也一块去。

我?就我们几个打小一起长大的,一梅妹妹和一旻也去。

哦——念若笑着点头应允:九哥哥你要什么礼物?九贤王指了指念若手里的绣帕:不知道这几日是否能绣完,我觉得这个就很好。

念若看看手里的绣帕,又抬眼看了看九贤王,腰间系的还是她初次绣的那只荷包,上面七歪八拐的针脚,鸭子一样的燕子。

九哥哥那个你不要戴了,好丑,别人会取笑的。

九贤王拿起荷包看了看说道:我觉得很好啊,念若第一次绣的是最最好的。

我再给你重新绣个荷包,那个太丑了,手帕你生辰时我一准绣好送你。

九贤王担心她累到,叮嘱她: 这些不过打发时间的玩意儿,你不用累着自己。

九哥哥总是这么慰心,念若心里甜甜的。

她扬起一双杏眼,眸光笑意流转:九哥哥还有什么想要的?这些小玩意儿算的什么。

九哥哥什么也不缺,独独稀罕念若亲手绣的这些小玩意儿。

九贤王伸手揉了揉念若的头,他如今虽然是个闲散王爷,自己俸禄不少拿,这次出去建府皇兄赐了很多金银珠宝,身外之物他自是不缺的。

他的成长掺杂了太多苦涩,念若的出现就如同他生活里注入的甜,此生唯愿守护好这甜美的笑容。

再过五日就是九月初一,九月初一便是九哥哥的生日,这绣帕因要送他做生日礼物,接下来的日子,念若绣活做得更加精心,每瓣花瓣都用银线描边。

七月念若生辰时,九哥哥可是送了她一块上好的暖玉,通体碧绿的暖玉可是不多见,这羊脂碧玉可是九哥哥的娘亲留给他的,她现在贴身挂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