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梅同念若一样,都脏兮兮的。
元光帝走后,念若让她与自己一起去浴池里清洗。
念若让桑葚在门口守着,与姜一梅两人,相互帮对方拆掉头饰发髻,泡在池子里。
疲乏的身子泡在温泉水里,很是舒爽,念若懒散地靠在浴池边闭目养神。
姜一梅拢了拢长发问出自己的不解:娘娘您宫里也不缺侍奉的人,干嘛非要弄个来路不明的人进来。
念若睁开眼,笑着压低声音道:我这宫里侍奉的人不少,那可都是皇上的人。
姜一梅不解,一脸问号看着念若。
念若接着说道:你可知,自从月儿那丫头走了,我连个真正能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我这宫里每一个人都是皇上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服侍得当,言语恭谨。
姜一梅望着念若那张笑脸,品出了几分苦的滋味,她拉住念若手:娘娘,臣妾以后会多来宫里陪陪您。
……佛桑寺事件,元光帝亲自主办,三天后了结。
听说对抓到的男子用了酷刑,也派人亲自到男子居住的村庄做了查证,他与死去的壮汉是同村猎户,那件事也就是一个意外。
念若带回宫的女子,元光帝也派人去了她之前的主子家,一切都如她所说,没有问题,元光帝便命人把她带回了栖凤宫。
……念若与姜一梅二人正哄着甜儿吃牛乳酪。
那女子已经梳洗一新,换上了宫装。
桑葚引她进入内殿,她低着头跪在地上。
念若把盛着牛乳的小碗递给姜一梅,救女子那天她头发披散在脸上,念若还不知道她长什么模样:抬起头来。
女子缓慢抬起头,一张小圆脸,五官长得也很精致。
念若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女子忙恭敬回道:奴婢没有名字,请皇后赐名。
念若想了想,道:你是我上香是所救,就叫香儿吧。
女子跪谢答:香儿谢皇后娘娘赐名。
念若摆摆手让桑葚把她带了下去。
姜一梅为甜儿擦了擦嘴,对念若道:那天见她时,披头散发,像个女疯子,今梳洗打扮了,没想到模样倒也标致。
她把甜儿放地上,让她自己跑着玩,又接着说道:臣妾看那丫头眉眼间竟然与皇后娘娘有几分相似呢。
念若想了想,好像那丫头也长着一双清亮的杏眼,她笑笑道:缘分吧。
姜一梅朝殿外看看了,又压低声音说道:自从九……走后父亲就使人留意着他那边的消息。
念若知她是要说九贤王的消息,赶紧往她跟前坐了坐。
姜一梅又接着说道:我听父亲说那边单于突然暴毙,单于没有生育子嗣,找了同宗一位,年仅三岁的孩子继承了单于之位。
念若一惊:那九哥哥如何?因为九贤王是王夫,她不禁为他担心。
姜一梅把声音压得更低:娘娘不要轻易提九……的名,听说他现在监国,听说的那个劲……挟天子以令诸侯。
念若惊得嘴巴微张,她不可置信地望着姜一梅:消息确准吗?九哥哥……姜一梅,伸出手指放到嘴上,示意她不可唤那个人的名讳,任何称呼都不行。
念若赶紧收回话,重新说道:那边的讯息准吗?他?你说的这些事都好像不是他。
姜一梅苦涩地扯动了一下嘴角,摇摇头,又淡淡说道:八九不离十。
念若长长地拖着尾音哦了一句,又道:只要他在那边好就行。
姜一梅不放心,对念若叮咛道:娘娘切不可在皇上面前表现出异样,万不能让他知道您知晓那边的事。
念若心里了然。
将近申时,姜一梅带着甜儿回了王府。
念若叫桑葚去知会御膳房,为她加一条松子鳜鱼。
近日念若甚是清闲,上月元光帝见她管理后宫甚是劳累,命淑妃协理后宫,念若一下少去好多事,人闲就犯馋,她对吃食越来越挑剔。
元光帝则是个对吃食不太在意的人,在栖凤宫用膳时,总是念若让御膳房做什么他就吃什么,而且元光帝这人还从来不吃零嘴。
晚膳时元光帝来了,他笑盈盈地让念若伸出手,念若手心朝上摊开手,元光帝把自己手握着东西放到念若手心里:皇后喜欢吗?竟然是一颗浑圆硕大的东珠,有一枚鸽子蛋那么大,这样大的东珠念若还没有见过。
念若惊呼:这么大!元光帝笑笑得道:朕让人为你镶到凤冠上。
念若、元光帝净手后坐到饭桌前,元光帝看着满桌精致的膳食,笑道:皇后这几日心情不错,食量也渐长。
念若拿起玉箸,指了指松子鳜鱼:皇上这个好吃。
元光帝拿起玉箸夹起一块肥厚无刺的鱼肉,送到念若嘴边,看她吃得一脸欢喜。
他又为念若倒了一杯桂花酿,喂到她嘴边。
念若是酒量不行,但是现在又偏生的极爱这些甜酒,每日吃饭都要饮上一两杯。
待她把酒饮下,元光帝凑到她耳边轻声说道:念念太瘦弱了,每次朕都不敢太尽兴,你多吃些,养好身子多陪陪朕。
念若被他说得两颊飞红,因羞而怒,瞪了一眼元光帝。
元光帝也不恼,反而凑过去搂住她,在她唇上啄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