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便进入了春暖花开的二月,冰河解冻,柳树开始发芽,耕牛遍地走。
童试在即,5位参加此次科举考试的童生,需要提前到去清河县城做准备。
江仲文带着小杜鹃一块走了,屠氏也想跟着去随行照顾,被江青山强行制止。
他又不是三岁小孩,你跟着去做什么?大嫂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在旁边笑着劝道:娘,下个月瑶瑶和阿烁就要成婚了,家里许多事情都需要您留下来亲自操持。
杜鹃年纪虽小,却是个勤快又有眼力劲儿,会照顾人的丫头,有她跟着去您还不放心吗?本来还好,大嫂一提小杜鹃,屠氏更加不放心了。
望着村口道上的牛车越走越远,交叉握着的双手捏的指关节泛白,最终却也只能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唉,真是儿大不由娘。
昨夜临行前,老二江仲文在房中跟她说的话,屠氏仿佛还在耳边萦绕。
江仲文:娘,您想哪去了!小杜鹃才多大呀?她才11岁。
我纯粹就是缺一个人帮我端茶倒水,整理书籍,顺带买买饭洗洗衣服。
您知道的,我迟迟不愿意成婚,就是想考出个名堂来,也没有其他的心思。
我倒是真想买个小书童,可爹不是不让吗?每次一提他就说要打断我的腿……再说了,她一个小姑娘家家,就她那细胳膊细腿,您还真准备让她跟他爹回山里去打猎呀?江玥瑶倒是不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法。
她虽然不太懂科举考试,但曾听林烁分析过,她二哥知识储备和心态都没问题。
若再添上一两分运气的话,考个秀才就如探囊取物般简单。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小杜鹃她爹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江仲文走的第二天,他便收拾好行李来江家告辞。
江青山诚心留人。
一人久住山中,也非长久之计,杜兄不如考虑干脆搬到涞水村来住?村中现成的房屋还有好几处,价格也不贵,再置上几亩田地,养活你们父女俩,也能吃穿不愁了。
杜兄若是愿意搬下来,我可以当个中人,陪同你一起去里正那办理落户手续。
杜鹃她爹显然早就考虑好了,去意已决。
不怕青山兄弟笑话,我这一辈子只会打猎,压根就不会种地。
一个人住在山里虽难免孤独,我却也早已习惯。
更何况,山中植被茂盛,野生动物繁多,只要人勤快,大山就饿不死人。
住山下可不一样,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若遇上旱涝灾害的年景,那就难说了。
当年我父亲,就是在灾荒年间带着我和我娘逃进大山里,这才苟活到现在。
江青山见劝不住,也就不再劝了,尊重每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一旁听着二人谈话的江玥瑶,却是起了别的心思,一本正经的问道:杜伯伯,您在山里住了这么多年,山里就从来没有发生过旱涝灾害吗?比如干旱,所有的草木都枯死;连日大雨,山体滑坡等等。
杜鹃她爹憨笑着回道:干旱和连日暴雨,山中也确实曾在一些特殊的年景遭遇过。
只不过当年我父亲带着我和我娘逃荒的时候,选择扎根的地方正好有一条水脉。
那处水脉是从山缝里流出来的,虽然水量不大,但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它枯竭过。
我家小木屋所在的那一处山坳,森林覆盖下其实是一座大的石山。
暴雨不仅不会让山体滑坡,反而会让植物生长更加茂盛,滋养山中的生灵。
江玥瑶听完眼睛一亮,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想法。
杜伯伯,您刚刚说的那一处山缝间流出的水脉,能带我去看看吗?杜鹃她爹和江青山都是一愣,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明白,江玥瑶想的是哪一出。
看一看倒是没问题,可这一来一回,上山的路程可不短。
江青山则坐在旁边一言不发,若有所思的样子。
成!择日不如撞日,那杜伯伯你等我一会儿,我去叫上林烁,今日便跟着您一块上山吧!很快,三人成行,一路往山林深处走去。
林烁并没有问此行的目的,江玥瑶叫他了,他便跟上了。
不过,很快他也便知道了。
杜鹃她爹仍是好奇,边走边问道:玥瑶丫头,我说的那处水源虽然常年不断,但与涞水村却是相隔甚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你去看它做甚?江玥瑶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悠哉悠哉的道:远水怎么就解不了近渴了?我就是想去看看,能不能把这处水源引到涞水村来。
江家祠堂东边的不远处,有几亩低洼的上等水田,其实小时候听我奶奶说,那里原本是一个大池塘的。
后来河流改道,水位降低,池塘引水不方便,这才改成了水田。
村中大部分高产的水田,基本上都分布在那一片附近。
若我能将这一处常年不断的水源引到涞水村,将那一个大水塘恢复原状,水流不断。
那即便遇到百年一遇的旱灾,也能保证涞水村饿不死人。
杜鹃她爹听完,嘴角抽了抽,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头道:几亩上等水田,你居然想淹了当水塘?……后面一句,杜鹃她爹终究是没有说出口。
看那欲言又止的意思,大意不过是关于扛不扛揍的疑惑。
水田能产粮食,那可是白花花的大米,池塘除了养鱼还能做什么?浪费,浪费!啧啧!江玥瑶听完吐槽不仅不生气,反而觉得有趣,双眼笑的眯成了一条线。
杜伯伯有所不知,水塘的用处可大了!平时,它可以用来养鱼养鸭,鸭子可以下鸭蛋,可以做烤鸭,鸭蛋可以卖铜板,做成松花蛋、咸鸭蛋也能换钱。
池塘边上还能种桑树、种菜,桑叶又可以养蚕。
更不要说,大池塘对周围环境温湿度的调节,形成小气候对涞水村产生的影响了。
自从过了年关,江玥瑶便开始有些提心吊胆。
暴风雨即将来临,多做些准备,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