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粮价连降

2025-03-31 13:15:09

更让她感到忧心的是,距离上一次涞水村的旱灾,已经整整过去12年之久了。

若真是13年,涞水村就会迎来一次危机,那接下来她们该怎么做?倒是身旁的林烁,一语点醒了她。

事关家族大事,村中变迁,不是你我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并解决的,应该与族长商议。

当天晚上,江玥瑶与江叔武二人,就将这个惊人发现郑重的告诉了她爹江青山。

听得江青山皱紧了眉头,端着茶碗就回房间开始翻书,油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

涞水村这一年的上半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

村民们都赶在立秋之前,将早稻抢收归仓,晚稻苗也已播种下地。

辛苦了大半年,终于算是闲下来一会儿了。

江家祠堂扩建的事,终于在立秋之后提上了日程。

开工的前一天,族里面开了大会,会上没有一人有异议,都说好。

谁知,当天吃过晚饭后,村里的人闲着无事,自发的聚拢在村中大槐树底下开始议论纷纷。

江叔武路过,见人多好奇,特意派遣了一个小弟混入人群后面偷听。

结果窃听来的信息,让他大吃一惊。

也不知道族长是怎么想的,原本计划祠堂的围墙只筑三米,突然就要加高到六米。

不仅如此呢,我还听说原计划是用青砖垒墙角,现如今变成了糯米浆糊石块,先砌三米高台作地基,再垒青砖。

这是扩建祠堂吗?我听着怎么像是砌堤坝。

可不是么,咱们涞水河上的水坝就是老祖宗用糯米浆糊的,大水冲了几百年了还结实的很。

没这必要吧?江家祠堂地势甚高,普通发大水都淹不着,何故要花这冤枉钱?嗐,估计是族里募集的钱多没处花呗,瞎糟蹋银子。

总之,各种版本的话,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

就连少部分的江家族人都开始怀疑,他们的族长之所以这么设计,是不是别有用心?一连几天,江族长都未出面解释。

村里说闲话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江叔武都开始替他爷爷着急了,找来江玥瑶和林烁商量主意。

江叔武与林烁,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不知何时起,算上江玥瑶,俨然成了个小三人帮。

江玥瑶觉得,她爷爷作为一族之长,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和长远眼光。

既然爷爷这样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

咱们不用管,听爷爷的话,照办就是。

江叔武急道:爷爷该不会是老糊涂了,真听信了咱们说的话吧?看这风调雨顺的年景,怎么像是会闹灾荒的样子?江玥瑶瞪了他三哥一眼,没大没小,爷爷英明神武,我看三哥才是个小糊涂。

咱们想事都只看眼前,而爷爷思量的却是祖宗根基与子孙后代。

就算明年不会有灾荒,以后呢?万一真有那一天,咱们村遭了大水,那江家祠堂就是族人们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江叔武说不过她,于是望向林烁。

谁知林烁只知道望着他妹妹,一脸赞赏的跟着点头。

小玥瑶说的对。

江叔武不满的小声哼哼。

我妹妹说什么,你都觉得对。

就在江家祠堂扩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村中不知是谁家起的头,居然开始卖粮食。

一天,晚饭时。

她大哥江伯禾兴冲冲的与她爹商量道:爹,今年收成好,咱家18亩地,打了有400多石粮食哩。

合算下来,每一亩产量近400斤!江玥瑶听完,忍不住抬头看了她大哥一眼。

这短短十几天,她大哥瘦了一大圈,黑了好几个度,然而一双眼睛却是明亮有神。

就连她也不得不赞一句,她大哥真是个种田的好把式。

即使是风调雨顺,村里其他人家的上等水田,亩产也就350斤左右。

而她大哥江伯禾,居然能做到亩产近400斤。

那家中18亩地,就足足比别人家多出了900斤左右的粮食。

江青山听完,眉眼含笑的淡淡夸道:不错!她大哥一年当中,也难得被爹当众夸奖,忍不住板直了身子。

随后放下筷子,双手放在膝盖上郑重的道:爹,今年粮食大丰收,我看村中其他人家都开始卖粮了。

卖得早的,能卖到280文一石,这几天已经降到250文一石了,我想着……要不……她大哥话刚说完,她爹就气的重重放下了筷子,随即皱眉道:新粮刚刚入库,二茬的秧苗才种下去,你就琢磨着卖粮食?一家人都不敢吱声,她大哥赶紧解释道:爹,我是想着……往年都没事,也不知今年她爹心里存着什么事儿,突然就发了脾气。

也不愿再听江伯禾的解释,抬手制止道:今年的粮食,无论是头茬还是二茬,一粒都不准卖。

若是平日里缺银子使,尽管找你娘要。

江伯禾顿时急了。

爹,今年打了这么多粮食,家家户户都不缺粮,若留到明年再卖陈粮,那卖价可就大打折扣了。

大嫂见自家男人跟公爹急了眼,赶紧伸手去拽他的衣服。

折价就折价呗,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今年风调雨顺,谁又能保证明年的年景呢?江伯禾不情不愿的坐了下去,心中委屈极了。

她爹江青山狠狠的瞪了大儿子一眼,道:你媳妇儿都比你懂理!说完,站起来便离了桌,径直出了院子。

江玥瑶看着她大嫂,温柔小意地哄着她大哥,不一会儿就将人哄好了。

忍不住悄悄冲着大嫂竖起了大拇指。

又过了一天。

据说,粮食最新的收购价格,已经降到了245文一石。

村中各家各户闻讯,开始蜂拥卖粮。

保守一些的,留下一年的口粮,剩下的全部卖出。

有那铤而走险的,居然只留出两个多月的口粮,剩下的新粮陈粮全部一起抛售。

县里下来收粮的,只有一个管事。

因此,若要卖粮,需要提前排队领号进行报备。

具体的粮价,根据当天的价格来。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粮价极有可能还会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