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玥瑶继续绕着古茶树找着,丝毫没发现螃蟹脚的影子,一旁的胡秀英反而陷入了沉思。
江玥瑶悄悄走过去,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嘿,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胡秀英忽然抬头,一本正经的道:我好像知道哪里有。
随后,她伸手指着山坳那边的某一处道:我记得那一边还有一小片这样的古茶树,树上长满了苔藓和你形容的那种螃蟹脚。
不过因为茶树上长满了青苔,不好爬,我很少去采那几棵树。
江玥瑶听完,立刻双眼发亮,走,咱们过去看看。
胡秀英却是有些犯难,抬头望着树上的两个背篓道:我们两手空空,就算那边有螃蟹脚,可采了用什么装呢。
江玥瑶却是无所谓,没事儿,没准在路上能再捡一个背篓呢,先去看看吧。
胡秀英显然觉得她在开玩笑,这深山老林里,哪会有背篓捡?不过咱们在树下等着左右也无事,不如先去踩点看看,究竟是不是螃蟹脚,万一我认错了呢。
胡秀英在前面带路,江玥瑶紧随其后跟着。
趁着拐过山坳的功夫,江玥瑶落后两步,飞快地从空间里腾出了一个竹篓子,随后又跟了上去。
来到茶树底下时,胡秀英都惊呆了。
玥瑶,你那背篓是哪来的?江玥瑶指了指来时的路,脸不红气不喘的道:就刚刚那个山坳,刚好路边上就有人扔了一个,落叶都积了一层了。
估计是谁扔那,自己都给忘了。
这不禁让胡秀英想起,上次他爹在林子里丢的扁担,还真有可能。
来到目的地,江玥瑶爬上树仔细辨认,果然是螃蟹脚!这些螃蟹脚和医书上画的几乎一模一样。
扎根在茶树表皮上,跟树藻似的,一串一串,干干净净特别好采。
俩人都是上树的一把好手,这一片长得又多,不一会儿就采满了一大筐,比采茶叶效率高多了。
看着两人的丰厚战果,江玥瑶心满意足。
这时候,耳边又响起了声音。
完成任务:奖励红茶制作工艺。
江玥瑶抿着嘴,挑了挑眉,心道:今天这系统的奖励来的倒是挺及时,只不过,这红茶的制作工艺也不知是从哪个方向来。
她随口问道:秀英姐姐,我看你对茶也颇感兴趣,那你会做茶吗?有没有听说过红茶?胡秀英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我就会嘴上说说,做茶还真不会。
听我爹说,以前我娘做茶可厉害了,会做很多种茶,可惜我从来没喝过,红茶也没听过。
江玥瑶的心像被针轻轻扎了一下,有一丝疼,一时不知该如何劝慰,最后竟鬼使神差的道:秀英姐姐,我娘可喜欢你了,以后我的娘就是你的娘!胡秀英颇有些感动,又有几分不太确定的问道:玥瑶,你是在暗示我,认你娘做干娘吗?还别说,看胡秀英的表情,似乎颇有几分意动。
江玥瑶被吓一大跳,赶紧打住道:秀英姐姐,我倒真不是这个意思!随后走过去,用肩膀轻轻碰了碰胡秀英的肩膀,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我如今正缺个三嫂,秀英姐姐,你觉得我三哥怎样?待俩人回到最初的那一棵茶树底下时,江叔武和林烁二人已经等着急了。
你们俩刚刚去哪儿了?再不回来,我还以为被老虎叼走了呢!江叔武半生气半着急的道。
谁知两个小姑娘刚刚不知聊了什么,此时都不说话。
一个满脸羞红,一个眉眼都是笑,不知在打什么哑谜。
回到家后,江玥瑶先将螃蟹脚晒上,随后开始望着那两背篓茶叶发愁。
说好的奖励红茶制作工艺,可到底是派谁来指导她呢?江玥瑶决定先问问她家最渊博的几个读书人,实在不行,一会儿再去祠堂那边问问爷爷。
红茶,听都没听说过。
我只知道咱们涞水村做的土茶,好像是绿茶。
江玥瑶彻底蔫儿了,该不会要等她这茶叶都加工好后,指导她工艺的人才会出现吧。
就在这时,胡木匠从外面走了进来,胡秀英看见赶紧迎了上去。
爹,您上午干嘛去了?回来半天都没看见您。
胡木匠呵呵一笑,道:再过两天,就是阿烁新房上梁的吉日了,我趁着今天没事,又去后山新房那里看了看。
胡秀英对这木工活不感兴趣,而是颇有些着急的问道:爹,您听说过红茶吗?知道红茶是怎么做的吗?胡木匠一愣,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来。
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了?这时候,一旁的江玥瑶走过来,有些抱歉的道:胡叔叔,是我想要问的。
之前曾听人说过红茶香香甜甜,好喝又养胃,可是从来没见村里有人做过。
却没曾想,勾起了胡木匠的伤心往事。
我确实会做红茶。
于是,胡木匠带着四个小辈一块做起了红茶。
看着两个背篓子里,截然不同的新鲜茶叶,胡木匠的脸色变得有些怪异。
这都是谁采的?对比之下一目了然,两个背篓里的茶叶,绝对是出自两个人之手。
江叔武和林烁不明所以,各自认领了一篓子。
江玥瑶和胡秀英也赶紧凑上前去看。
胡秀英好奇的道:这不采的都是嫩芽吗?都挺新鲜的呀!也没有老叶子掺杂在里面。
胡木匠看着自己的闺女叹了口气,不愿意说话。
看出区别后的江玥瑶,小小声的道:一个采的均匀整齐,另一个虽然也是嫩芽,却长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