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要生了

2025-03-31 13:17:29

春天柳芽卖给村里和市里一批化肥和种子,一下子赚了几万块,穆俊忠拿走两万和王民还有张诚做生意,据说这次是去首都,一来一回最少一个月。

你出门注意安全,想做什么就去做,我支持你,你也不用惦记家里,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啊!穆俊忠搂住柳芽,半天不舍得松开:我会尽快赶回来的,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听到没有,要不是因为你不放心爷爷,我一定会把你带在身边的。

我们都要保重,照顾好自己。

外面传来一阵阵的喇叭声,穆俊忠捧起柳芽的脸,在她唇上蜻蜓点水般亲了一口转身跑出屋,等柳芽回过神的时候,小车和穆俊忠已经没影了。

芽儿你发烧了吗?脸怎么这么红啊?苗芳问。

哪......哪有,我屋子还没收拾完,先回去了。

柳芽赶紧回屋了。

几天后,村里开始春耕,柳芽依旧留在家里做饭,她做好一大家子的饭菜有时候还会去看柳锦霞,苗家人也都下地了,家里只留柳锦霞做饭,柳芽隔几天就会给她拿块肉或者一些鸡蛋之类的,再不就给她一些白面大米。

苗家人过意不去,经常送些自己晾晒的菜干、野菜干还有晾干的咸菜条当做回礼,看到那些野菜柳芽想起现在已经到采野菜的季节了,村里壮劳力都干活去了,山边地头能看到一些老人和孩子的身影。

柳芽也挎着篮子挖野菜,没用上一个小时的功夫就挖了满满一筐婆婆丁和荠荠菜,回家摘干净包了满满两帘饺子。

从那以后有空柳芽就去采野菜,她不喜欢吃菜干,大部分用水焯一下放在别墅里冷冻起来,她还经常去给堂姐送野菜。

一转眼家里的小葱、韭菜都变绿了,为了让它们快点长起来,柳芽在菜地那盖了层塑料布,种的小菜也覆了地膜,她这些天就在琢磨不知道扣大棚种菜行不行,等穆俊忠回来和他商量一下。

日子过的飞快,四十天后穆俊忠回来了,下巴上长了胡茬,头发都快能扎小辫子了,柳芽把他带回屋送进别墅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

吃饭的时候穆俊忠把柳长锁请了过来,吃完饭给爸妈、大哥大嫂、柳长锁分了三百块钱:出去一趟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别人都用上电视、电话了,咱们用电还要靠发电机呢,实在是太落后了。

你怎么不知道知足呢,红旗公社也就咱们村拉上电了,别的村到现在还点煤油灯呢!穆文喜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

你呀,目光真是短浅,俊忠说的对咱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努力追赶上人家,咱们争取三年内给全村拉上电灯,到八零年也看上电视,用上电话!谢秀芬虽然是个女人,眼光和实干精神一点也不比男人差。

母子几个信心满满,穆文喜和柳长锁都觉得不可思议,苗芳小声问柳芽婆婆的话会变成真的吗?一定会的。

而且很快就能实现了。

又过了些日子,柳芽种的小菜都拱土了,别人家刚吃上自家的发芽葱的时候,柳芽已经给家里人烙了两顿韭菜盒子了。

芽儿,你说咱们要是春天早点,或者夏天晚些时候弄些菜,就算不卖自己家吃也行是吧!谢秀芬问。

终于有人注意到这是个商机了,柳芽故意拖延了片刻才回答:应该没问题,我以前还试着冬天用盆种菜,也出小苗了,我觉得要是有个暖房的话,冬天种菜更挣钱,只不过盖暖房要费些功夫,成本会增加,只为自己家吃菜成本太高了。

那要是能拿出去卖掉呢,市里和镇上都有招待所,让张诚帮忙打声招呼销路不成问题。

穆俊忠说。

穆俊杰觉得不太好意思,他们家麻烦张诚的已经够多了,穆俊忠告诉他有事尽管说,跟张诚不用客气,他们这次出门做生意,本钱是他(两万)和王民(一万)出的。

张诚提供了一些关系,分钱的时候他做主三个人平分的,现在是张诚欠了他的情,而不是穆家欠张诚的。

虽说朋友不用分的那么清楚,彼此间心里还是有数的。

穆俊杰和谢秀芬都觉得冬天种菜这条路可行,今年先选几户人家做个实验,在自家院子盖上暖房,卖菜收益个人家和大队平分。

穆家报了三个暖房,柳芽给爷爷报了一个,苗家也报了一个,还有几个村干部也报了,村里帮忙拉来土各家出人脱土坯,穆俊忠代替柳长锁干活,柳长汉听说这事把大儿子和儿媳妇打发到旺山村,让他们替柳长锁干活。

芽儿我们也想搞一个暖房,你看能行吗?柳江桥问侄女。

暖房种菜肯定没问题,现在就差销路问题,你们也知道冬天菜最怕冻了,从新发村到旺山村要是赶牛马车得一个小时左右,青菜最怕冻了。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柳芽告诉他们自己可以帮着弄些塑料布,春天早点,夏天稍微晚点种菜卖,虽然不能和冬天卖菜比,两季赚的钱应该和夏天差不多。

柳江桥也觉得这个法子挺好,他们夫妻俩轮换着在旺山村学冬天和反季节种菜方法。

柳长锁家暖房长十米,宽五米房子四周都留了窗户,房顶用稻草和黄泥覆盖,老爷子没事就在暖房里平整土地,柳芽还找村上木匠打造了很多个长方形木槽子,搭在离地一米多高的架子上种些小菜,比如小白菜、韭菜和菠菜之类的,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能增收。

芽儿啊,快去看看锦霞发动了,估计快生了!苗芳跑回来报信。

柳芽丢下其他人跑在最前面:穆俊忠你去开车,我们送堂姐去市里医院。

苗家已经请来产婆了,那个年代孩子大多数都是在家里生的,很少去医院,正因为这样的陋习,导致不少女人难逃生产的关口,还有不少孩子因为耽误最佳生产时间,落地不是身上落下残疾就是变成傻子或者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