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珩到达新安城的第三日,楚天阔带着大军兵临新安城下。
容珩站在城墙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着城下的大军,没有丝毫惧色。
容珩,你这乱臣贼子,竟敢成立伪朝,你有何面目面对先帝,面对你的列祖列宗!楚天阔高声骂道。
无耻之徒,皇上有先皇的遗诏,遗诏上写的明明白白,立皇上为储君。
容曜才是狼子野心,为了遗诏诛杀老相国一家!容珩身边的副将回骂。
楚天阔冷冷一笑:什么遗诏,不过是容珩伪造的罢了。
老相国早已经致仕,皇上登基是有先帝口谕的,当今相国难道还会假传遗诏不成?当真可笑,唐文华的空口白牙也可作为凭证吗?历代皇帝登基,要么有先皇的遗诏,要么当众托孤,从来没有听说过以一个人的口谕为凭证登记的,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晋王不相信遗诏,却相信唐文华的空口白牙,还敢宣之于口,简直贻笑大方!楚天阔面色一滞,但不过一瞬,他便恢复了平静。
何必在这里斗嘴,他可是有八十万大军在手,就不相信不能将容珩的防卫撕开一个口子!容珩,大家也曾一同在朝为官,本王就给你一次机会!你若举城投降,本王在皇上面前一定能够保你无事!他才不会真的这样做。
容珩连一个冷笑都不屑于给他,声音平静,但足以让楚天阔听到:楚天阔,朕也给你一次机会,你若退兵,朕饶你一命。
轻飘飘的一句话,听在楚天阔的耳朵里,便是十足的嘲讽与蔑视。
容珩,本王已经给过你机会,是你敬酒不吃吃罚酒!容珩最后给了楚天阔一个眼神,转身离开了。
楚天阔面色阴沉,挥着佩剑,高声命令:攻城!诛杀容珩着,赏万金!这个条件对士兵们来说是十分有诱惑力的,足以拼上性命去争取。
可惜的是,即便是拼上性命,这万金也得不到。
呐喊厮杀的声音传来,却不是从前方传来,而是从他们的后方。
连楚天阔大大的吃了一惊,直到斥候来报,才知道怎么回事。
王爷,有人偷袭右翼,足有两三万人!不是一直有人盯着吗?怎么会右翼出现了人都不知道?楚天阔扯着嗓子吼道。
从他驻扎在城外开始,就派人一刻不停的盯着新安城,从来都没有见过有人出了新安城!他毕竟也是在战争上拼杀过的人,慌乱也只是暂时的,马上就镇静下来,命令副将:你分兵一万,与右翼一万人马会合,务必将其击退!副将领命退下。
就地方上的兵力他是清楚的,与其说那是地方上的守卫军,不如说是百姓临时组成的。
都不能说是战士,只能说是血肉之躯。
至于容珩带走的龙岩大营的三十万大军,也不能和他的军队相比。
龙岩大营建立之初,甚至在两年之前,都能算是强悍。
可是自从容曜登基,龙岩大营中随着容珩南征北战的许多人都已经卸甲归田。
后来的龙岩大营,一大半都是新兵,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没有操练,怎么能与他精心调教的大军相比。
并且之前与朝廷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面交锋,可也是日日警惕,他的大军可是一直都在休生养息。
现在就像是刚出鞘的利剑。
这般分析着,楚天阔自信满满。
就在今天,就是这新安城城破之日!想着,他挥着佩剑,高声命令:攻城!话音落地,他身后的兵马呐喊着,往新安城攻去。
城墙之上,守城的士兵丝毫没有慌乱,每一个行动都十分有秩序。
楚天阔攻城的工具也就是重木敲击城门,用攻城梯想要攻上城楼。
然而他们的城门早已经被换上了坚固而厚重的青铜门,之后用粗重的铁条挡住。
虽说不能保证一定不被攻破,但是坚固的程度肯定是木门不能比的,楚天阔的大军一时半会儿肯定撬不开。
至于攻城梯,在前期只要将其掀开,敌军一时也不能爬上来。
不过在不远处,楚天阔也设置了弓箭队作为掩护,这对城墙之上的士兵是十分有利的威胁。
万箭齐发之下,即便是有盾牌,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害。
更何况他们的目的是守城,而不是挡剑。
在楚天阔第一轮的攻势之下,城墙之上也有伤亡。
楚天阔在远处看着,嘴角向上扬起。
他何尝看不出来容珩的目的是守城,但是这城,也不是这么好守的。
然而就在此刻,从城中不知迅速飞出了什么,准确的打在了弓箭队所在的位置。
霎时间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还有浓重的烟雾。
等到烟雾散去,弓箭队所在的位置基本上没有活人了。
众人看到这一幕,一开始是目瞪口呆,随后眼中都出现了恐惧。
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听说了,容珩的军队有一种谁都没有见过的武器,威力十分巨大。
有许多人以为只是谣传,毕竟从未亲眼见过。
如今他们才知道,那并非是讹传。
楚天阔也不由觉得震惊,也明白了容珩一开始为何没有动手,原来是在确定他弓箭队的位置。
没有了弓箭队的掩护,想要攻破新安城根本不可能。
此消彼长,楚天阔的军队没有了弓箭队,新安城上的将士便杀红了眼一般,搭弓上箭,如同雨点一般的箭矢朝着城下的军队射去。
顿时军中传来一片惨叫声。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原本排列有序的军队,现在完全乱了,不管将领的呼喊,士兵们只顾得上抱头鼠窜,想要躲避流箭。
王爷,看来我们是中计了,不如先撤退。
楚天阔身边的另一个副将说道。
以目前的情况看,不撤退只会损失的更多。
楚天阔咬紧了后槽牙,怒声道:撤!在他的一声令下,将士们拔腿就往后撤去。
不一会儿的时间,方才还锣鼓喧天的城下,只剩下了尸体和被丢弃的辎重。
城外的宋修文回城之时,以最快的速度打扫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