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向她坦白了

2025-03-31 13:21:36

程喜漫屏息凝神,专注地听他述说着这诸多事。

沉默良久,她黛眉紧蹙,凝神注视着他,冷声道:祝清吾,你可知血海棠的另一味解药是什么?祝清吾喉结微微滚动:天香续命丹。

程喜漫冷哼一声,又问:那你可知身中血海棠之毒的人在服用天香续命丹后,还需饮人心头血七七四十九日?程喜漫话一出口,祝清吾的神情显然一愣。

程喜漫自然捕捉到了他的神情,心里已似了然,夫君果然不知晓心头血的事情。

祝清吾张了张口,话到嘴边却不知该如何说出口。

漫漫之所以拼命攒银子的事情,他心中也猜出了几分的。

她应当是为了买制作天香续命丹的那几味药材,才拼命攒钱的。

他当年翻遍所有书籍,确实找到了血海棠的解毒之法。

一种就是找到江湖失传已久的《神复经》,一种则是得到天香续命丹。

但得到这两种解药,无疑都是难于登天。

世上早已没有天香续命丹,但这味解药制作的药材医书上倒是有记载,奈何这些药材亦是难于登天。

但他并未在古籍上看到有关解血海棠之毒需服用天香续命丹后,还要饮人心头血的记载。

漫漫这是打算用她的心头血为他解毒吗?思及此,祝清吾闭上眼睛倒吸一口凉气,在心底暗暗庆幸她今日发现了他的秘密。

如若不是今日她被裴云亭引到浮玉山,亲眼目睹那些事,他恐怕还得瞒着她一段时日。

到时候裴应川来了临川城自会与漫漫相见,小娘子定会向裴应川讨要那味药材,再凭着她攒下的银钱和她的医术。

待那时,她定能制成天香续命丹,待他服下解药之后,以她善良纯稚的性子,肯定不忍用旁人的性命为他解毒。

所以她一定会用自己的心头血替他解毒。

祝清吾这般想着,心里愈发懊恼。

这样看来,裴云亭倒也算歪打正着地做了一件好事。

程喜漫侧过头,看到祝清吾微阖着眼,透过窗柩照进来的白光落在他高挺的鼻梁上,衬得他愈发清冷。

她微微抿唇,于心不忍道:我也不是怪你,我只是... ...她话还没说完,祝清吾便伸出食指抵在她的樱唇上,温声道:怪我,我不该瞒着你的。

他叹了一口气,而后垂下眼睫,神情落寞:我险些酿成大祸。

程喜漫听到他这么说,心里酸酸涨涨的,她有些后悔将心头血的事情说与夫君听了。

如今看着他自责的样子,她心里也不好受。

她伸手环住祝清吾的腰身,柔声道:好了,不怪你啦!说话间又用手轻轻拍了拍祝清吾的后背,眉眼含笑道: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祝清吾:... ...程喜漫话说出口后,才觉得自己的言辞貌似有些不妥当,于是又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祝清吾将额头抵在她的粉颊上蹭了蹭,温声道:谢谢漫漫。

他今日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却不曾想他的小娘子竟会这般包容他... ...程喜漫闻言,哼哼唧唧道:先别谢我,咱俩的账还没算完呢。

说话间还不忘瞪着杏眸剜了祝清吾一眼。

祝清吾薄唇微抿,垂下眼帘,安静地看着她。

他知道小娘子要和他算什么账了。

她是想问他和阿灿身世的事情吧?她既想知道,那便将这诸多事一并告诉她吧。

漫漫是他的妻,理应知晓祝家的这些事情的。

他原先一直拖着未曾与她说是想着等裴应川来临川与她相认后,再告诉她关于他身世的事情。

夫君,你和裴云亭早就相识,对吗?程喜漫试探地问道。

她这次开口直接唤的是裴云亭的真名,而非何大人。

祝清吾点了点头。

程喜漫又道:中午在浮玉山上,我好像听到那些蒙面人唤那个红衣男子为常宗主,这北黎能被唤作宗主的常姓男子只有武安侯义子常星河。

常星河幼时也在京都的武安侯府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说,夫君也是京都人氏吧?程喜漫眨了眨黝黑清亮的杏眸,眼神略微有些固执。

似乎在等待祝清吾亲口将这些事说出来。

祝清吾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仍是点了点头:是。

程喜漫咬唇思索半晌,她静默片刻后,似是想到了什么,一双乌溜溜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

夫、夫君。

程喜漫声音有些颤抖,你和信国公府之间... ...她试探性地对上祝清吾宠溺的目光,轻咬唇瓣,屏息凝神地等待着他的回应。

祝清吾嘴角微扬,而后低头在程喜漫光洁的额上落下一吻,笑着应道:漫漫很聪慧。

我就是六年前死于大火之中的那个信国公府世子,祝晏。

祝清吾对上程喜漫的眼睛,微卷的睫毛如银蝶的翅膀般轻轻抖动了下。

程喜漫盯着祝清吾的脸看,发觉他再开口提起这件事的时候,面色平静,像是在述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她在听到他亲口承认自己的身世时,巴掌大的小脸微微泛白,心口止不住地快速跳动。

他、他真的是祝晏?她早就应该想到的,偏居一隅的小村落里怎么会生出这般修眉星眸、面若冠玉的小郎君。

而且夫君才华斐然,端的是龙章凤姿、惊才风逸的斯文做派。

他的容貌和才华,就连表哥都要逊色上几分,北黎境内,各样都能胜过表哥的,也只有六年前随母亲丧生于大火之中的信国公世子了。

她虽然未曾亲眼目睹过当年的北黎小神童的风采,但总能听身边的人提起。

比如小姨和表哥总会在她跟前提起信国公府的小世子。

表哥每次逃学闯祸,或者将国子监的几位大儒气的吹胡子瞪眼找陛下和小姨告状时,小姨在责备表哥的时候,总是会将祝晏拿出来与表哥比较。

北黎公侯伯爵家的世子,一般只能在年满十四岁时才能请封。

但祝晏在六岁时,陛下便将其封为信国公世子,还让国子监的一位大儒为他作了表字,连同封世子的诏书一同送去了信国公府。

祝晏身体孱弱,信国公夫妇更是拿他当千金小姐般的娇养着,吹不得风受不得寒。

信国公为了祝晏,甚至在府上创办了一座书院,还特意从全国各地聘请了许多大儒为他授课。

但让他被家喻户晓的还是五岁时帮陛下解获了一份从敌国俘虏手里获得的密报。

这之后,陛下便亲自去信国公府将祝晏接到了国子监,让他做太子伴读。

因体谅祝晏身体孱弱,还特意在国子监的后院给祝晏安排了一间单独的书舍。

陛下当年对祝晏的看重可是让那些个世家小公子们无不艳羡。

大家都心知肚明,陛下这是提前帮北黎储君挑选可靠的人才,而祝晏,便是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