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盖房

2025-03-31 13:21:34

夫妻俩回到祝家时,祝灿正带着云畔喂牛。

祝灿看到哥哥和阿嫂身后装的满满的竹篓时,忙跑过去帮他们卸背篓。

云畔也噔噔噔地跑到程喜漫跟前,踮着脚要抱抱:阿嫂,抱抱。

程喜漫将兜满野果子的粗布褙子递给祝灿,而后弯腰将云畔抱起来。

云畔又转头朝祝清吾甜甜一笑:哥哥辛苦啦。

祝清吾嘴角勾了勾,放下背篓后伸手揉了揉云畔的脑袋:乖。

祝灿掂了掂粗布褙子里的东西,偏头看向程喜漫:阿嫂,褙子里装的啥?程喜漫眉眼弯弯,笑着回他:你自己打开看看不就知道啦?祝灿微微挑眉,而后打开粗布褙子包成的包裹,圆圆的星星眼霎时亮了。

他张了张嘴,有些不可置信地开口:阿嫂,是山莓,还有桑葚哎!想吃就自己洗。

祝清吾一边晾晒砍下的树枝一边轻声开口。

祝清吾话一出口,祝灿已经抱着果子朝厨房快步走去。

临走时还不忘甜甜地夸一句:阿嫂最好啦。

说罢,又看了祝清吾一眼,憨笑着挠了挠头:也谢谢哥哥。

祝清吾唇角微翘,轻声回了个嗯。

阿嫂,我也想跟着阿灿哥哥洗果果去。

云畔搂着程喜漫的脖子,满脸期待地看着她。

程喜漫见状,只好将小丫头放到地面上。

云畔双脚刚一落地,便迈着小短腿去追祝灿。

程喜漫看到小家伙踉踉跄跄的小身子时,柔声嘱咐:慢点跑,小心摔了。

小家伙边跑边回道:知道啦。

天色逐渐黑了下来,程喜漫洗漱收拾了一番后便去做饭了。

她交代祝灿给冬郎拿了些桑葚和山莓。

山上的野果子到处都是,今天吃完了,明天还能摘得上。

反正她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要上山采药的。

每次采药时就给孩子们摘点酸酸甜甜的野果子回来解解馋也不错。

晚饭,程喜漫做了蒸了两笼地龙桃花饼,还做了桑葚山莓糕。

将桑葚捣碎,再将山莓肉切成颗粒,再撒少许白糖,清水煮沸后将各料放进去,用中火将果肉煮得熟软即可。

桑葚山莓糕健脑、益智。

吃过晚饭,祝清吾去打了几桶井水提到厨房烧热。

程喜漫带着云畔到西屋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祝灿也在东屋洗了。

祝清吾替他们倒了洗澡水,待程喜漫抱着云畔去东屋哄着两个小家伙睡觉时,他才在西屋洗了个澡。

春夜微凉,清月笼纱,星星明亮动人。

微风透过窗柩的罅隙吹了进来,携来一股淡淡的花香。

炕上,程喜漫缩在被窝里,只探出了个脑袋。

她仰头看祝清吾,柔声道:夫君,等四月初卖了这批药材,我们就再盖一间房子,好不好?祝清吾眉头微蹙,垂眸看她:不想去临川城了?程喜漫往他怀里蹭了蹭,开口道:想。

她顿了顿,解释道:但我们九月份才往临川城搬呀,我想再盖间房当医馆,然后再把旧房子翻新一下,住着也舒服。

程喜漫这话说的祝清吾愣了一下,他轻声问她:你想在村里开个医馆?程喜漫轻轻点头:对呀,如今村里大多数人都相信我的医术,而且咱们村里没有郎中,每次看病都得去镇上,我就想着... ...程喜漫将她的想法给祝清吾说了一遍。

祝清吾薄唇紧抿,仔细琢磨了半晌,而后眉峰微挑:那药材呢?自己炮制?程喜漫笑眯眯地点头:自己采,自己炮制。

若是开方子时我这里缺药材,便让他们去镇上的徐家药铺抓。

她咬了咬唇,又道:药材都是我自己采,自己炮制的,也没有啥成本价,所以我就把药价压低点。

隔了半晌,见祝清吾不说话,程喜漫便伸手推了推他,柔声问道:夫君觉得怎么样?程喜漫说的头头是道,祝清吾轻叹了口气,也觉得她说的这些未尝不是一条赚钱的好法子。

可这样的话,小娘子到时候便会忙得不可开交了。

但他也知道,她今日跟他说这些事,大抵是打定了主意要做了。

她也是为了这个家,想多赚些银钱罢了。

思及此,祝清吾便也答应了。

程喜漫抬眼看他,笑意盈盈。

许是太过开心,她的桃腮染了一层薄红,犹如熟透了的山莓汁涂在两颊处,衬得她愈发明艳。

祝清吾被她仰起脖颈看人的模样撩拨的红了耳尖。

他喉咙滚动,伸手将她箍在怀里,隔了半晌,他起身端了杯凉茶一饮而尽,而后才躺回了被窝。

刚躺进被窝,小娘子便挪着身子又黏了上来。

一双细腿搭在他的腰间,双手搂着他的脖子,小脑袋时不时地蹭一蹭他的胸膛。

此时的祝清吾不单单是红了耳尖,他的眼尾也隐隐泛红。

偏小娘子还不老实,一会儿摸下他的鼻梁,一会儿又揪一下他的耳垂。

祝清吾索性将她那双作乱的小手握住,藏在怀里。

他将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润如春风:乖些,睡觉。

程喜漫小声嘟囔道:夫君抱抱。

祝清吾身子微怔了下,而后轻声笑了出来。

倒是越发娇气了。

白日里在弟弟妹妹跟前做着温柔贤惠的嫂嫂,到了晚上,便在他怀里撒娇卖乖。

当真可爱极了。

祝清吾放开她的手,而后重新将娇人儿拥入怀中。

想来也是,小娘子也才十五岁。

若是程家没有发生变故,她如今在京都定也是个养在深闺,无忧无虑的娇小姐。

京中女子大多都是十六七岁才议亲。

像她这般大的,放在京都,也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娇娇儿。

可自从她来了祝家,便吃了好多苦。

想到这里,祝清吾心口处像是被细细密密的针尖戳过一般,刺刺的疼。

漆黑的屋内一片静谧,直到耳畔传来平稳的呼吸声,祝清吾知道她睡着了。

他垂眸看了她一眼,而后在她秀挺的鼻尖上落下一吻,才缓缓阖上眼。

圆圆的春月,像闺阁秀女们手里握着的精致团扇,轻轻一扇,薄薄的云雾便已消散。

--春日,鸟雀在田埂间欢快地唱着,漫山遍野的野花灿烂绽放。

整个三月里,程喜漫早出晚归地采药。

采药一月有余,她又赚了三四十两银子。

前些天她去村长家找村长商量了一下在村里开医馆的事情。

村长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这段日子,村里人有个小病小灾的,大多都不去镇上了,而是直接来祝家找程喜漫诊治。

自打村里那几个到处作妖的妇人消停以后,村里人对程喜漫的态度转变了很多。

乡邻之间也越来越和谐。

村里人每次找程喜漫看诊时,要么直接给她诊费,要么给她拿些鸡蛋呀,肉呀什么的。

程喜漫心里觉得自己的医馆还没有开起来,村里人每次看诊完给诊费的时候,她都会推辞。

直到村长再三劝说后,她才过了心里那道坎。

慢慢的也就习以为常了。

但程喜漫每次收诊费,总是比镇上其他医馆里的郎中少上那么一半。

村里人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怎么选。

四月初七,程喜漫去镇上请了几个砖瓦匠修缮了下家里的三间旧房,屋里的家具也全部换新。

四月初十,风和日丽。

祝家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一片,好不热闹!因为祝家在盖新房子。

程喜漫让工匠将院墙推倒,扩建了院子,又在院子的南边新盖了一间房。

村里人听到祝家要盖新房子,而且这房子还是要当作医馆使用的。

便纷纷过来帮忙。

程喜漫见状,又和祝清吾去镇子上称了十来斤猪肉,买了四只公鸡来犒劳大家。

许是人多的缘故,一间新房花了不到十日便已盖好。

期间,徐郎中和叶氏专门从镇上跑到祝家来帮忙。

叶氏和张婶还有赵婶又是帮着砌墙,又是帮程喜漫做饭的。

叶氏水肿病才刚好,程喜漫不忍心她做重活,叶氏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云畔的活儿。

徐郎中临走前,又给程喜漫仔仔细细地讲了一遍开医馆的注意事项,包括市场上的药价、诊费等。

四月底,祝家医馆便正式开张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端午节。

程喜漫正在厨房内教祝灿和云畔包粽子,就听到院里传来一道急切的声音。

喜漫,喜漫在家不?程喜漫忙擦干净粘了糯米的手,掀开门帘去看。

来人是王家村的刘大,刘大身后还背着个四五岁的小男童。

刘大看到程喜漫后,忙擦掉额上的汗珠。

喜漫,我家虎娃从昨儿个夜里便发热,今早直接晕了过去,你快给看看。

刘大急的在原地直跺脚,说话的时候声音颤的厉害。

程喜漫忙让刘大将虎娃背到了南屋。

程喜漫帮虎娃把脉的时候又仔细问了刘大关于虎娃近日大小便和饮食方面的情况。

半晌后,程喜漫长叹了口气。

她转头看向刘大,语气略有责备:虎娃昨个夜里发热的时候你就该带过来的。

脉滑数,舌边溃疡,苔中根黄厚,汗出热不解。

她顿了顿,又道:不思饮水,小溲黄赤且大便干燥,这正是外感发热之症。

说罢,她开了副凉血退热,清热透邪的方子。

方子里的金银花、板蓝根、生石膏和鲜芦根等药材她这里就有。

所以直接从柜台上用戥子给他称了药材并调剂好,而后连药方一起给了刘大。

程喜漫嘱咐道:水煎服,每日两剂,隔两到三个时辰服一次,明早便可退热。

紧接着又给刘大嘱咐了些孩子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她抿了抿唇,又道:待虎娃醒后,你再让刘大嫂煮饭的时候,每次熬上些豆腐黄瓜汤,或者给孩子做点芦根粥。

这些都是清热养胃,益气生津的药膳。

刘大竖尖了耳朵认真听着,生怕一个不仔细就漏掉什么。

时不时地点点头。

嘱咐完这些,程喜漫又去厨房里煮了点软烂的绿豆粥,一点一点给虎娃喂下。

不出半个时辰,小家伙便醒了。

刘大看到虎娃醒过来后,才暗自松了口气。

待给了诊费后,便背着虎娃匆匆回家煎药去了。

程喜漫看着刘大放在桌上的二十五个铜板,唇角不自觉地翘起。

诊费十文,药费十五文。

她在心底给自己暗暗打气。

慢慢来,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不过医者仁心,她虽想多赚几两银子,但也希望村里少些灾病。

大家都是靠几亩农田吃饭的,过得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