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看着眼前五个半大的孩子,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分家他们几个小孩子该怎么办?自己都还不能照顾自己呢。
如果不分家,继续跟着赵大全家的,可能都活不过这个冬天。
老太婆一听赵琪说要分出去,立马高兴坏了,能一下子把这一窝小孽种全部赶出去,怎么不高兴。
赶紧来到村长身边道:村长,我看行!我们家也不是多富裕,养不起他们,既然想分出去,就让他们分出去吧。
村长理都不理老太婆,只看着赵琪道:你们分出去,以后怎么办?你还那么小,弟弟妹妹们也小,你怎么照顾他们?我不怕,我一定好好的照顾他们。
我想带弟弟妹妹们走,就是死在外面,也不想再待在这里了,求村长爷爷成全。
赵琪说完给村长磕了一个头。
身后赵睿也对村长磕头:爷爷,让我们分出去吧!我们实在是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我会帮姐姐一起干活,照顾好弟弟妹妹们。
老太婆呵呵笑了两声道:哎呀,村长!你看小琪他们执意要分出去,就分出去吧!我呢,以后也不要他们的奉养银子,她们分出去之后我也不管,这样多好。
大门外的邻居听了这话一个两个的都对老太婆鄙夷不已。
不就是把这几个孩子扫地出门吗,还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村长看着赵琪认真的表情,又看了看她身后的弟弟妹妹们,最终还是点头道:好,既然你们要分出去,那我就帮你做这个主。
村长说完,对着外面的人招呼了一声,让去请里正过来。
赵琪一听这话,心下高兴,里正,在古代是专门管理户籍和田地的。
只要拿了分户文书,他们就自由了。
村长说完转回头看看老太婆道:赵大全家的,既然要分家,你准备给多少田地和银子呀。
老太婆一听村长这话,刚才还喜笑颜开的脸立马变了,大叫道:什么田地银子?他们那么小给他们田他们也种不了呀!而且我们家里一大家子要吃喝,哪来的银子给他们。
此话一出,门外的街坊邻居就大声的叫嚷道:既然要分家,肯定要分田,分银子呀!不然让这几个小孩子怎么活。
就是,就是。
不分田不给银子,这大冷天的,把他们赶出去,不就是要让他们死在外面吗?他们早就看这老婆子不顺眼了,这不是要把这几个孩子往死路上逼吗。
赵琪暗暗给门外的观众竖了一个大拇指,好样的,这观众能处,有事他们是真上啊。
村长冷笑一声道:既然分家,就要分田给银子。
你家有十五亩良田,我看就分小琪她们三亩吧,再拿五两银子,这样就差不多了。
老太婆听到村长的话,脸都绿了,大叫嚷道:三亩良田?五两银子?村长,你开玩笑的吧。
她一个子儿都不想出,还要给三亩良田,五银子,做梦!正说着话,西边的屋子里突然走出一个妇人来,这妇人二十五岁上下,生的又高又壮,膀大腰圆,皮肤微黑。
长得倒是不赖浓眉大眼,就是眼珠子一个劲儿的乱转,一看就不是个省事儿,眼皮子浅的。
赵琪看到这女人,心里冷笑一声。
这位就是赵琪的三婶子,最是精明,斤斤计较,还爱占小便宜。
出了名的抠,有进无出。
哎哟!村长啊!你可不能这样呀。
我婆婆年纪大了,我们孩子又还小,一大家子就指望着那几亩田,可不能分出去。
三婶子一上来就打苦情牌,还拉了拉老太婆的袖子给她使眼色。
老太婆一听,眼珠子一转就道:是呀,村长,就是这个理儿。
我年纪大了,又不能干活儿,孩子们又小,那里有田能给他们呀。
村长却是不理会这对婆媳,只冷冷道:赵老二也是你儿子,按照习俗分家的话,十五亩良田,他们三兄弟平分一人五亩。
如今我还少说了两亩呢,就是看他们小,种不了那么多。
三婶子一听急了,赶紧道:村长,话不能这么说,二叔都已经不在了,这婆婆以后可就靠我们两家养活,这五亩田就该是我们的。
这几个孩子又小,也不能指望他们干什么,怎么能分给他们那么多田呢。
那可是三亩田,老二已经死了,那就是她们的,就这样让她吐出来,她可不干。
老太婆也上前道:就是,村长,老二都已经不在了,我以后可靠不了他。
这地不能给。
赵琪听得心烦,她可不会种田,就是给了他田也是被卖的下场。
不愿再听他们婆媳来回在这儿扯皮,她可快要冻死了。
赵琪上前一步道:村长爷爷,我们几个人小,也种不了田。
不如就把田地换成银子吧。
村长本来不同意,老一辈子的人,就感觉还是有田地傍身才能活下去。
不过又看了看赵琪几个小豆丁,转念一想也是,就算给他们他们也种不了。
那行,既然这样,那就给十两银子吧!村长说着,十两银子,如果省着点儿花,已经够他们生活一两年的了。
赵琪也挺满意这个数,就点头表示答应。
那婆媳俩听赵琪不要田了,还没来得及高兴。
就听到要给十两银子,一下子又不乐意起来。
老太婆嘟囔道:村长啊!我上哪里去找那么多银子呀,我这一大家子要养活呢,哪里能拿出这么多钱。
就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三婶子也附和道。
村长却是冷笑,村里的事他还不清楚吗,这几年行情好,他们家有十五亩良田,一年下来,怎么也能剩下个三四十两银子。
外面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邻居们纷纷嘲笑出声:赵大全家的,你说谎也不打草稿,你说说,你说的这话,你自己信吗?就是,不就是不想出钱吗?那这还分什么家?就是直接把人赶出去吗?他们这些人家,一年赚的银子也都差不多,十五亩良田,再加上行情又好,说拿不出十两银子,他们可不信。
无非就是这婆媳俩不想出钱,在这儿哭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