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唐小白骑马上高地,俯瞰黄河。
千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都会在黄河结冰之前聚在这里,祭祀,秣马,以待南下侵掠。
因为种种政治原因,本朝的北边边防一直偏弱,想要镇住漠南,辐射漠北,构建边防军事体系必不可少。
思忖时,感觉身后有人靠近。
马蹄哒哒竟也教她听出几分亲切。
阿宵?身后低低嗯了一声。
唐小白手指黄河,往北划了半圈,转回看到了李穆。
我们在这里筑城怎么样?李穆有些诧异,目光随着她划过的方向转了半圈:黄河北岸?是!唐小白道,前朝筑长城以戍边,但因战乱荒废,重新修筑未免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而且也太费时,不如沿着黄河北岸修筑几座军镇,再辅以烽候,首尾相应,以绝突厥南侵之路!目光指向拂云神祠。
这里原来是突厥人的军政要地,我们抢过来,变成我们的,如何?李穆顺着她的指向看了一会儿,目光回到她脸上,点头:好!……这就要筑城了?秦容的眼神,明明白白在说:你疯了吧?唐小白也有些意外。
她只是提出筑城,并没有提什么时候修筑。
不过小祖宗说现在,总有他的道理,不懂的事她就不插嘴了。
就是现在,李穆道,现在阿史那咄咄逃亡漠北,朝中又以为正在和谈,不会有太多反对的声音。
秦容笑了一声。
她发现这个太子还挺有意思的。
不好好去争权夺位,跑这苦寒之地,又是打仗,又是筑城,一副大局为重的样子。
但你说他大局为重吧,又算计得挺刁钻的。
倘若朝中同意筑城,必然要派工部、将作过来,那咱们破坏和谈的事,不都露馅了?李行远问。
李穆不以为意:只要诏书和人到了,其他的无妨。
秦容和李行远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都有数了。
不在意走漏风声,那就是早有对策。
既然太子殿下胸有成竹,他们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那漠北还打不?李行远摩拳擦掌。
等朝中议定,还有一段时间,你可以带队精骑去漠北跑一圈。
李穆口中应着,开始铺纸磨墨。
唐小白在旁默默听了许久,正觉得无聊,见状便主动凑过去帮他磨墨。
瞥见他起笔两字,一愣,问:你要亲自上书?唐小白问。
李穆嗯了一声。
李行远不解:为什么要亲自上书呢?以李枢的名义不好吗?至少郑师道会给点面子,要是两位宰相都反对,这事就难了!我会给王茂昭单独去信。
李穆道。
秦容斜了他一眼:你有把握?王茂昭都赞同和亲了!对突厥之战是李穆发起的,王茂昭没有和李穆商量过就同意和亲,足见二心。
七成把握。
李穆道。
秦容轻嗤一声,正要说话,瞥见唐小白点头附和,又将话收了回去。
唐小白点完头后,突然想起什么,也给自己铺了张纸。
见秦容看着自己,笑眯眯道:我写封家书,跟我阿爹说说!去年秋,吐谷浑战事罢,唐世恭已班师回朝。
但回京之后,就可想而知地沉溺于温柔乡,到现在一封信都没给她写过。
她开始还写两封,一直没收到回信,也就懒得写了。
但这回还是要写。
说是说这时候提筑城不会有太多反对的声音,但从先前两位宰相都赞成和亲来看,不反对筑城,也会有人反对小祖宗。
再加上筑城牵扯方方面面,阻力恐怕不小。
她得跟阿爹好好说说!秦容瞥了一眼唐小白,似笑非笑道:现在都忌惮着燕国公,他要是开口赞成筑城,只怕更多人为反对而反对。
唐小白笔下一顿。
胡说!国公英明神武,看到信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最先出声维护的反而是李行远。
秦容嗤笑:燕国公又不在,你用得着这么谄媚吗?李行远正色道:国公在不在我都是这么说!燕国公不在,燕国公的小女儿不是在吗?唐小白没留意这两人的争论,转向小祖宗寻求意见。
李穆点头:世子说得不错,国公自有主张,你只管写就是。
这样通篇都是为他铺路的信,多少他都不嫌多。
又想了想,道:写完先别漆封,我看看有没有疏漏。
他说得太淡然,唐小白没多想就点了头,埋头开始写信。
秦容看着这一幕,莫名觉得碍眼,轻哼一声,起身道:我去跟李枢聊聊!唐小白愕然抬头:聊什么?秦容笑:能说服郑师道的,也只有李枢了。
啊,可这——我也有七成把握!秦容朝她抛了个媚眼,施施然离开了。
她自有分寸,李穆淡淡道,家书写好了吗?唐小白点头,递给他,目光又朝外飘去…………半个时辰后,秦容回来了。
大剌剌走到李穆跟前,往桌案上丢下一封信。
李穆微一蹙眉,没有动手。
唐小白便主动拿来拆阅。
是李枢的亲笔信,写给宰相郑师道的。
言辞恳切,一字一句,无不在试图说服郑师道支持筑城。
唐小白不由膜拜地看向秦容:你怎么做到的?又是架空,又是软禁。
李枢都被虐成这样了,还这么听话?这就是女主光环吗?我告诉他,我们在这里耗费了这么多时间,是一定要做出成绩的,他要是配合,修完城池我们就回京了,不然带着他去漠北继续打仗!秦容道。
就这?唐小白有些疑惑。
听起来好像逻辑自洽了,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秦容看向李穆,道:李枢这封信晚点送去,首倡的功劳可不能让给他。
李穆点头。
他这次不借李枢的名义上书,就是这个意思。
秦容又道:李枢还透露了一个消息给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他说,冯朴是王茂昭派人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