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外人,跟青云宗几乎没一点交集,而颜烈本人又已经过世,余威不再。
没有权力和威望来背书,遗令就是一纸空文。
人情冷暖、人心世故,千岁和燕三郎再了解不过。
要是铁太傅不肯尽心尽力帮他,燕三郎几乎没有继任山长的可能。
你运气可真不错。
千岁悠悠道,青云宗正好遇上这么个大麻烦。
与运气无关。
燕三郎微微一笑,时势始然,我们只要顺势而为。
他蘸清水在木桌上画地形图。
千岁看了一眼就道:青云山?这是青云山。
燕三郎再不以画艺见长,也比千岁的灵魂画法要强上不止一筹,这两笔就很有灵性,看得出是抽象的群山,这是座落在青云山脉周边的城镇、乡县。
他画了十几个小点儿,又把其中两个圈了起来。
他指了指两边河流交叉的小点儿,就在青云宗领地内的东南角落:这是千渡城。
然后他又指了指山前的小点:这是白鸟城。
嗯哼。
她漫不经心,然后?燕小三心思缜密,不打无准备的仗,果然事先会将情报一点一点收集起来。
燕三郎看她表现就知道了:昨天铁太傅解说过。
果然她又没听。
他大白天说的罢?被抓现行,千岁毫无愧色。
白天猫都要睡觉的嘛,她也跟着咪一会儿,毕竟晚上都忙。
燕三郎也无责怪之意,只是往代表千渡城的小点儿上又一指:千渡城地理位置优越,是青云宗辖下最重要的一个大城。
它座落于大平原,能北眺青云山上的白雪,又正好在一江一河的交汇处,南来北往的商队,无论是陆地还是水运,这儿都是必经之路。
也是青云宗拿下的第一个城池。
嗯?打仗打下来的?说起战争,千岁终于来了点儿兴趣,咱也看了,这地方是真不错,开关设卡,光是收买路费都收到手软。
是。
燕三郎继续解说,颜烈兄弟的父亲颜屹设立了青云宗,就在宣国立国四年时。
颜屹父子前后历时七年,才将青云宗的统辖范围逐渐扩大至今天这般规模。
童渊族好战,青云宗的扩张和统辖方式就与多数玄门都不一样,倒和拢沙宗比较相似。
千岁知道,在世的玄门各有各的特点,但通常来说可分为两种。
一种像天狼谷,以玄门隐士居多,虽然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对辖下城邦只是松散管理,甚至有些城镇不须向它臣服,只要纳税或者进贡就可以获得玄门的庇护。
另一种就以拢沙宗为典型。
虽为玄门,但它对属地的管理和掌控极其严格,与一般国家无二,甚至城主和镇、乡首领的任免都由其指派。
燕三郎在拢沙界内的云城住过一段时间,那里的确繁华,但拢沙宗门人在那里的地位至高无上,几乎不受世俗律法管辖。
在铁太傅的描述里,青云宗趋于第二种。
童渊族大将颜屹亲自率兵打下千渡城,自己还当了几个月的城主,并以此为跳板,先后又打下白鸟等城池,确立颜氏对整片青云宗地界的领导。
颜屹建立青云宗,得到颜枭的大力支持。
甚至颜屹立宗之初人马不足,还是宣国出兵助它开疆。
彼时宣国已经立国,铎国和奚国被灭,战争进程结束。
飞鸟尽、良弓藏,颜枭纵然还需要拢沙宗的人才,对它也开始有忌惮之意。
颜屹立青云宗的时间在宣国立国之后,这么个大事件不可能瞒过颜枭的耳目。
颜屹父子不仅没受过任何责诘,还得到了强大的军事援助,可见颜枭就希望他们这么干。
如果青云宗能被扶持,或成对抗拢沙宗的利器。
很可惜,青云宗始终也没能办到这一点,到现在也只是个小宗。
领地、人数、人才水准,都不可与拢沙宗相提并论。
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
不过青云宗和辖下属城的关系很早就定下来了,城主由青云宗指派,各署、各部、各司,以及民间商会、工坊也有大量青云宗弟子任职。
玄门要掌握地方,长年累月地派驻人手是最好办法。
只须耗时几年,纠葛和利益就会把地方和玄门交缠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割。
所以呢?燕小三喜欢卖关子的臭毛病是跟谁学的?但是千渡、白鸟两城因为位置太重要,税收太高,反过来对青云宗也有很大影响力。
燕三郎终于说到了重点上,尤其是千渡这一个城池,就占到青云宗总收入的两成。
千岁懂了:能赚钱的亲儿子,说话就是有份量。
所以颜庆在长老会中拥有一席之地,在这里也有议事权。
颜烈说得好听,把山长之位给你!千岁切了一声,实际上不过一句空话。
继承山长之位,只是听起来很美。
颜烈已死,燕三郎并没有得到他手下的拥戴,区区一份遗嘱还有什么效力,青云宗为何非遵从不可?名份也很重要。
燕三郎微微一笑,在万事俱备之时。
名正言顺这四个字的份量,只有在条件齐备时方能显出威力。
……午后,铁府新到客人。
燕三郎知道那是谁。
他中午并没有露面,让铁太傅自家人安安生生吃顿团圆饭。
傍晚,燕三郎才慢悠悠逛去铁府前厅,果然看见铁太傅安坐厅中,对面还坐着一条大汉。
这汉子浓眉大眼,与铁太傅有四分相像,满身血烈之气,望过来的眼神虎虎生威。
燕三郎一看,就知道这是带兵打仗之人。
我来介绍介绍。
铁太傅笑道,这是次子铁钊,奉摄政王之命戍守小南天。
他又对儿子道:呶,这就是我跟你提到的清乐伯。
铁钊望向燕三郎的目光不掩惊讶,站起来行了个见面礼:燕公子比我想象中还要年轻得多,果然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