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只能摇头:这回他是如愿以偿死了。
预知自己的死期,着实不是件好事,能让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猜疑和恐惧中变得癫狂。
他想起那一天的司南翔,的确已经不像个正常人了。
赵丰告辞丁氏以后,旧街重游。
原本烧成废墟的地方,已经重新搭起了木架,但是火烧过的痕迹犹存。
他往这里一站,没来由想起那本垫桌脚的怪书鸳鸯谱。
在书里,他和风立晚的图案连结在一起,那是否也叫做命中注定?……四个月,转眼即逝。
陪伴夏天的脚步一起走入春明城的,是个大好消息:梁王军于毒龙山剿杀得胜王!得胜王的皇帝梦,最终随着他自己的人头落地而灰飞烟灭。
前后历时四年,梁国的内乱终于要结束了。
梁王召大军回朝,准备论功行赏。
风家上下喜气洋洋,丁氏却来找赵丰问:风将军打了胜仗,我丈夫什么时候能回来?这就要问内行人了。
依旧护在赵丰身边的赵虎道:皇帝要求先班师回朝再论封赏,算上庆功,再算上朝廷一帮大臣争吵,哦不,是讨论封赏,怎么也要两个月时间吧?你们也知道这几年大战的功臣众多,奖赏可得一个一个定夺,可费功夫了。
丁氏啊了一声:那还要两个月哪!不止。
赵虎道,战场在南边儿,梁大都在北边儿,军队要从南往北走。
将军受了封赏再南下离开梁国、穿过拢沙界南疆,最后抵达春明城,这路程算下来最快也要大半个月。
满打满算,至少还得三个月。
丁氏沮丧,赵丰却把情绪隐藏得很好。
他好言安抚,成功把丁氏哄了回去。
又过三天,新的消息传来,更具体了。
原来这一次围剿行动的指挥者是另一名梁国大将荀培,而风立晚只是协同作战,双方参战人数超过十七万,但过程很迅速,只持续了不到十个时辰。
得胜王老巢都被端了,最后走投无路,举剑自刎。
原来剿灭得胜王的最大功臣不是风立晚。
春明城的权贵们心里暗笑,但表面上却是一副扼腕叹息的模样,尤其面对风老爷子时。
像千岁这样的知情人兼有心人,难免就会深想一层。
在她的撺掇下,燕三郎直接在塾里开问连容生:夫子,那大将荀培是什么来头?连容生看他一眼,想起这小子曾为梁人,但离开梁国时年纪太小,没听过这些人名也属正常。
荀培也是沈钦文麾下的猛将,但他与风立晚不同,乃是根正苗红的前相之孙,同是年轻有为,今年只有二十三岁。
过去几年里,他在战场上和风立晚配合多次。
燕三郎目光微闪:那么这次围剿的功劳?连容生好像明白他想问什么:主功劳永远属于总指挥者,从来如是,勿庸置疑。
说罢,把话题引了开去,不再谈论。
回到春深堂,黄大一听就跳了起来:黑幕,这里面绝对有黑幕!白猫打了个呵欠:还轮得到你来怀疑?费心布局、拿到重要情报的分明是风立晚,为什么最后主功劳却被荀培所得?这是荀培个人去抢功劳,还是上头的意思呢?毕竟,一次大型会战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必然有分工有合作。
赵丰如今住在杏花街,第三个店铺也开起来了。
如今他在商户里很有名气,除了手艺好、为人谦和之外,开一家店就毁一家店的传奇经历也为众人津津乐道。
但到目前为止,这家归属于燕三郎的铺子一直很太平。
这一天又到打烊时间,赵丰关好店门走回后堂,正想给自己煮碗面条吃,一抬头却见桌边坐着个人。
这人似乎很瘦,跷着二郎腿,手按在膝盖上,也不知道在那里坐多久了。
赵丰吓了一跳,手上的烛火一晃,这人即笑道:小心点,别把铺子再烧了。
声音清脆,带着三分调侃,重点是还很耳熟。
赵丰呆住,随即喜出望外:九小姐!他往前紧走两步,烛光照亮对方眉目,可不就是风灵昭?她一身利落的劲装,满头乌发只在脑后扎了个粗大的辫子。
赵丰还注意到她靴子上沾着的黄泥,因此知道她刚从外头回来。
嘘。
在烛火映衬下,风灵昭的目光闪亮,却竖起一指挡在唇前,别声张,这时候我应该还在梁国南部清剿得胜王余孽。
刀枪无眼。
数月未见,赵丰早将矜持扔开,上下打量她不停,可有受伤?风灵昭笑道:好得很,危险都让旁人顶了。
除了风尘仆仆,她看起来的确很好,赵丰也就放下了心,目光灼灼看着她。
比起四个月前,她瘦了,好像还黑了一点。
追剿得胜王的日子一定很辛苦。
风灵昭被他盯得脸皮莫名发烫,下意识坐正,轻咳一声道:我饿得厉害,有东西吃么?啊有。
赵丰不假思索先应了,然后才想起自己店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吃食,我去隔壁铺子买。
不用,你这里有什么我就吃什么。
风灵昭说罢站了起来,我要洗洗脸。
骑马赶路,脸上全是灰,还有汗,也不知道这家伙干什么盯她盯得那么专注。
她顺手从缸里掬一捧清水泼在脸上。
即便在昏黄的灯光下,赵丰也能看见透明的水珠沿着面庞流下,滑过纤细的脖颈,再一路往下……他转头不敢看了,匆匆进了后厨。
一刻钟后,两碗炒饭,一大盆胡辣丸子汤端上桌,热气腾腾。
风灵昭才坐下,赵丰立刻将大碗推到她面前去,自己拿了小碗炒饭。
听说异士的饭量都大。
风灵昭瞪了他一眼,才举起羹匙。
那炒饭卖相极好,饭粒雪白,腊肠油红,葱花青绿,金黄的蛋丝儿细如丝线,缠绕在饭粒上。
风灵昭舀一口,细嚼两下,不禁赞叹:美味,你竟有这一手功夫?这是我师父最拿手的,我还不到他五成功力。
据说师娘当年就是尝过了师父的炒饭,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