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隐龙湖大雪纷飞。
湖边的青岩村,住家只有三十来户。
大雪飘扬三日,让这附近真正变成了万径人踪灭。
雪落无声,这个安静的小村庄更显遗世独立。
不过这天申时,有一男一女踩着齐膝深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靠近了村东头。
他们年纪都在二十出头,眉心写着疲惫,脸色都快和雪地一样白了。
这两人走进村头,只见挨家挨户门窗紧闭,只有灯光隐约透出。
村里有人,真是太好了,他们松了口气。
这时前头一扇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两名汉子走出来倒炭灰,一抬头恰好看见两人,不由得露齿一笑:借宿啊?这对男女嗫嚅:啊,对。
不知怎地,两个汉子的笑容总让他们想起林间一闪而过、龇牙咧嘴的野狼,女子害怕地躲去男人背后。
汉子们热情道:进来吧,我们家正好有空房。
汉子们生得壮实,这对男女犹豫了。
会不会是送羊入虎口呢?万一对方生出歹念……可他们实在又乏又困,渴望一个落脚之处,否则在大雪夜露宿荒野,第二天早晨大概醒不过来了。
就在他们两难之际,十几丈外又有一户人家开了门,有个老太婆向外张望。
她年纪在六旬开外,满头银发,后背都有些佝偻。
她看见这对男女,当即笑道:这么大雪,竟然还有人来啊?这对男女喜出望外:老、老夫人,可否在你家暂住一晚?比起那俩壮汉,这老太太看起来亲和得多,也安全得多。
老太婆眼花心不盲,看了看场景就明白大概怎么一回事了,沉思道:借宿啊?可是我家没有空房了。
女子连连摇手:无妨,我们只要有地方过夜就行,便是厨房也能睡得!老太婆沉吟不语。
男子更机灵些,看见边上两个壮汉面露不悦缩头关上了门,也知道得罪人家了,所以老太婆这里就必须说成。
他从袖里掏出五个铜板,递了过去:求老夫人通融。
果然甜言蜜语也没有钱来得好使,老太婆也不为难了,侧身笑眯眯道:进来吧。
屋里火塘子烧得很旺,两人从冰天雪地走进来,险些化在这里。
屋里还有一个老头子,干瘦干瘦地,正踞在塘边打盹。
老太婆进来后就打发他去后厨做些热食,然后问这对年轻夫妻:汤面吃吗?一碗五文钱。
五文,这么贵!要知道城里的面条一碗也才两文钱,还是熬了小半天的骨头汤底,就算再加肉加菜,也只要三四文钱。
可他们也明白奇货可居的道理。
在这种偏远地区,想吃碗热食哪那么容易?男子咽了下口水:这、这个……老太婆倒是善解人意,不待他说完就笑道:灶里埋了两个大红薯,现还是热的,一个收你两文钱可好?夫妻赶紧点头。
棉袄已经冻得像冰棍,两人费了好大力气才脱掉,蹲去塘边烤火。
这么一烤就是小半刻钟,骨头里的寒气才算是被烤出去了一点儿。
这时煨熟的红薯来了,热气腾腾。
他们饿得狠了,顾不得烫手烫嘴,连吃了几口才赞道:真香。
老太婆给他们端了两杯温水,才坐去一边的椅子上:你们可是夫妻?这两人点头:我们是梅城人。
红薯噎人,这水端得正及时。
小夫妻吃得口渴,端起来咕嘟灌了几大口。
人在饥肠辘辘时,也就顾不得形象了。
我们这村子平时罕有人至,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男子苦笑:西南打仗,打到梅城来了,死了好多人。
我们抵不过,街坊邻居一起逃。
原本有两三百人,结果路上遇到风雪,我俩走丢了,又走了大半天才进到这个、这个……青岩村。
老太太替他补完,又问,你们还有人往这里来吗?那就不知……男子话未说完,妻子扯了扯他的衣服,打断道,为什么问这个?她对这地方还有些警觉。
老太太笑眯眯道:你们要是还有同伴来,我就多备点食物,免得手忙脚乱。
这天气,唉,可是会冻死人的。
两人三口吃完了红薯,这时肚里扎实,身上暖洋洋地,之前又顶着风雪奔波了大半天,困意一阵阵翻涌上来,上下眼皮像要黏到一起去。
老太婆见状即道:困了就睡,我这没有多余的屋子,你们就睡厅里吧。
男子感激谢过。
厅里没榻,但很暖和,比起厨房可要好得多了。
我给你们拿两床褥子。
老太婆话音未落,院子外头响起了敲门声,咣咣咣,砸得很重。
来了来了。
老太婆应声而出。
过不两息,沉重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房门吱呀一声开了,寒气尾随三个人影一起进来。
头两个,正是方才被小夫妻谢绝的大汉,老太婆就跟在他们身后,一边抱怨道:急什么,这还没到时候呢。
这屋子本来就窄小,多挤进两人更显逼仄。
小夫妻脸上微微色变,看向老太婆:这、这是?这两人一走进来,他们也觉得不对,可是头脑昏钝,竟提不起警觉。
汉子一边抖雪一边笑道:吃了药就不能动弹。
早一刻晚一刻有甚关系?倒是为什么浪费食物在这两人身上?红薯也是过冬的粮食。
老太婆不满:没听过有句老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两只能是狼?其中一个大汉走过来,一把抬起女子下巴,不太水灵,但也凑合。
丈夫想打掉他的狼爪,但手才伸到一半,眼皮一翻,软倒下去。
女子浑身无力,饶是拼命睁眼,睡意也是铺天盖地袭来。
这时她怎会不明白自己二人中了圈套,鼓起最后力气向老太婆道:求、求你放……话未说完,也昏了过去。
下回有点耐心,别这么莽撞。
老太婆瞪了两名汉子一眼,取过两人的行囊摸索一番,掏出的全是不值钱的零碎,不由得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