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军果然定在原地,不再前进。
韩昭奔回军中主帐,立刻布置巡守以防廷军突袭。
石从翼走来,有些不忿:侯爷,时间宝贵啊。
何必要给他们两个时辰准备?有这时间,那帮人必定越跑越远了。
韩昭摆了摆手:盛邑承平已久,百姓不似中南部那般受苦,我现在发兵攻打,他们定会记恨;现在让给涂庆重两个时辰,届时王上并不出现,那么百姓的怨恨自然就转移到王上头上。
倘若盛邑遭遇兵祸,百姓也会牢牢记得起因是卫王私自逃走,将他们留下来当挡箭牌。
毕竟镇北侯言而有信,给了卫王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露面。
他不来,大半过错就由他来背。
他拍了拍石从翼肩膀,对众人道:知道你们着急,但这两个时辰很值得,不白费。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就在这时,有个瘦高个儿走了过来,手中握过十几张字条:侯爷,城里新到的情报。
他肩膀上停着一只鸟儿,比游隼略大,却像孔雀一般拖着长尾,脑门儿上还有小簇羽冠。
其羽色灿烂如火,并且流光溢彩,仿佛整只鸟儿就是燃烧的一团火焰。
丹凤果真神鸟是也。
这鸟儿太吸睛,韩昭也忍不住赞叹一声才打开字条。
哪是丹凤了?也就是得到一点点血脉,也不知道是不是神鸟的。
这瘦高个儿异士苦笑,红鸟一拍翅膀,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啪,很响亮。
好好,你是大爷,我只是个饲主。
他只能摸着脸对众人道,还好我跟它定下的契约快要到期了。
丹凤天生就能号令群鸟。
这人操纵鸟群在盛邑空投情报,虽然用上自己的神通,丹凤也是功不可没。
有赖于他的本事,韩昭才能持续从盛邑里面获取情报。
镇北军的探子比燕三郎两人还早一步潜回盛邑,如今将城里情报陆续送出,最便给的渠道就是利用城里起落的鸟儿。
虽然廷军严控全城,虽然已快入冬,但盛邑面积太大了,平时就有无数鸟类栖在城中安家。
这个季节,大胖喜鹊依旧随处可见,卫王绝无可能命人将它们全部轰出国都、一只不留。
所以,王廷也管不住情报外流至镇北侯手里。
这些情报涵盖了两天内盛邑发生的大小事件,从鸡毛蒜皮到王侯异动。
韩昭一目十行看完,才沉声道:可以确定卫王的确是逃走了。
麻烦在于,昨儿出城的权贵至少分出四、五路,虽然都向西边、西北而行,但路线不同,出发时间不同。
他环顾众人:卫王藏在哪一路人马逃走,尚不明确。
石从翼咧了咧嘴:都追,我们分兵追!韩昭走到沙盘前伸手一指:盛邑太大,我们要绕过国都不易,那就已经耽误许多时间,并且盛邑里的守兵恐怕还会设法阻挠;再说,随王撤离的各支队伍必定选精锐随行,都不是好啃的骨头。
他冷静道,当下之急,先把盛邑拿下,助裕王殿下入主天耀宫,才有后话。
他也着急拿下卫王,以绝后患。
可是路总要一步一步走。
韩昭手里捏着的字条里,有一张就是贺小鸢通过探子留给他的消息,上头说道她和燕三混进了姚府的车队,往西偏北方向而去。
很好。
镇北军兵临城下,他早就揣测过卫王的反应,无非是走和留两个选择。
以他对卫王的了解来看,选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卫王出逃,于我方大是有利。
韩昭轻声道,他走了,军心民心不稳,我们拿下盛邑就容易得多。
众将都笑了。
盛邑的防御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顾吉山忍不住问:盛邑的城墙里面,真有那什么战无不胜的足坦巨人?镇北军里头有不少武将都像他一样出身世家名门,从小就听着这些传说长大。
有的,那叫坦足巨人。
从前的靖国和如今的大卫,每三年都要拨专款维修这些巨人,金额惊人。
据说靖国后期同样也出不起这笔钱了。
韩昭指正他,至于是不是战无不胜,谁也不晓得。
盛邑城墙里的六具坦足巨人从造好至今,从未投入战场使用,现在都已经坏掉一具。
靖国也是从某个秘境中得到了巨型傀儡的图纸,才能着手修建。
据说这东西在许久之前曾是滨海某国的国战利器。
彼时靖国饱受北患侵扰,都城都差点被打下来,因此靖王听信异人之言,修造了这几个护卫国都的坦足巨人。
不过事有凑巧,坦足巨人刚刚造好,北患就因外力而解决,这些巨型傀儡就用不上了。
韩昭笑道,从那之后,盛邑几度事变,居然都没用上它们。
当然,希望今回我们也莫要见到它们才好。
像姚府那样仓猝逃离盛邑的车队,就他接到的消息有八支了。
卫王肯定想走得悄无声息,怎奈王廷不是个保密的地方,他想逃命,其他知情者也不愿留下来被宰割啊。
这么一来二去走漏风声,许多高门大阀都要出逃,整个盛邑里面到处都是蛛丝马迹,收集情报不难。
难的是,怎样从这当中找出卫王所在的队伍。
他们需要更详实的、并非捕风捉影的情报。
卫王必定也留下后手。
……无视盛邑军心焦,日头终是慢慢走到天穹正中。
午时了。
镇北侯给出的两个时辰期限已经到了。
得胜门前一片寂静,镇北军军容整肃。
韩昭重新策马立于盛邑城下,仰头喝道:请卫王出来一见!话音刚落,他身后数万大军同时大呼:请卫王出来一见!整齐划一,声震云霄。
周围林地的雀鸟惊起,盘旋上天。
大军余音袅袅,经久不歇。
可是对面的盛邑墙头,一片安静。
韩昭重复一回,大军再跟喊一遍。
如是,一共三次。
众人翘首以盼,可是得胜门的城头并没有出现卫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