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期间,地保笑道:燕公子若是喜欢这里不妨买下,小人可以作个中间人,价格包您满意。
他是个买办,当然要好好巴结眼前这位邀景园的主人。
燕三郎微讶:周家大宅要出售?周家也是撞邪了,周大户死得莫名其妙,这两天生意突然又坏了。
哎,周家看起来是家大业大,哪知转眼就风雨飘摇。
生意?燕三郎来了兴趣,他家生意怎么了?周家主做远洋生意,在西海有一支船队,听说船只过百,从外海购入各种奢贵,再贩到陆地出售。
这买卖原本风险极大,外海风浪无常,动辄船毁人亡。
但周家一直做得顺风顺水,鲜有听说赔钱。
结果……地保耸了耸肩,前天海上的消息传来,周家船队全军覆没。
一艘也没回来?遇到风暴了,一艘都没能幸存。
地保笑了笑,百多条船上的货物都沉进海底了。
周家还借了贷,这部分的损失难以估量,更何况安恤船员家属又是一大笔钱。
小船抵御不了大风大浪,能出外海远洋的船只都大,一条船上至少三十人,百多条船就有船员几千人。
几千人的抚恤费可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是燕三郎也很难一下子拿出来——最近的钱银都拿出去置办产业了,而周家的买卖规模比他还大得多。
生意人总是缺钱的,手里哪有这么多现金流?更何况十个商人九个贷,血本无归最可怕,还要连本带利还钱!他家最近还有倒霉事儿……说到这里,马车也驶到周家大门,地保就不提了,请燕三郎下车。
周家的门面当然气派,黑檀木大门高达两丈,昭示着主人的地位和身份。
不过现在只坐着一个老门房,无精打彩。
地保带着燕三郎通行周宅的理由很直接:看房。
什么时候挂售的?就是昨天。
地保陪笑道,您也是腿长,消息都还没几个知道呢,不然来看周家这宅子的人铁定多!多少钱?两万七。
地保竖起两根手指,他家缺钱缺得紧,您要是看中了,我有把握给您再砍到两万二。
说起买卖房产这事儿,燕三郎很熟啊,当下只是微微一笑,也不接话。
此时迎面走来一个中年妇人,衣饰华贵,面貌姣好,可惜脸色憔悴。
地保介绍,这位就是周大户的遗孀杜夫人。
杜夫人早听说今天过来看房的是邀景园的主人,那是有钱又有势的主儿,这才打起精神过来。
燕三郎让地保留在大厅吃茶,他和杜夫人去走一走。
平心而论,周家大宅的确不错。
花园廊桥、阁塔亭榭,处处可见匠心巧运。
那种精心打理的雅气和韵味,绝非爆发户临时装修可比。
燕三郎一边细看,一边也不由得赞道:这宅子修整了多年啊。
可不是么?杜夫人叹了口气,周家大宅已经二百余年。
起先从富商手里买下,后经周家三代人整葺,历时三十五年方才完工。
您看到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一点一点精工巧磨的结果啊。
这种豪门大宅,一修几十年,祖孙几代接力都不稀奇。
燕三郎自己所住的邀景园,修缮期同样长达百年。
豪宅嘛,养护起来就是烧钱费力。
穷人莫说买了,就是连修都修不起。
听了这话,燕三郎就明白,周大户是世袭的富贵。
一边游宅,少年一边评点。
他的点评都很到位,绝非空洞夸赞。
杜夫人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听他这么不着痕迹地雅捧,心里也舒服许多。
这是周家几代人的心血,她也希望交托到有眼光、懂爱护的买家手里。
燕三郎待她眉头都舒展开来,才择机问起:杜夫人,冒昧多问几句。
周家也是家大业大,怎么手头突然就着急了呢?杜夫人抿了抿唇。
过去几天她为这事儿饱受折磨,吃不香也睡不好,实在不想再提。
可是金主既然问起,她也不好拒答。
我家的船队在西海上出事了。
该运回的货物,一艘都没能靠岸。
杜夫人幽幽道,二十几万两银子的货,一下就打了水漂。
燕三郎微惊:周先生胆量过人,一次就敢走这么多货物。
那条航道周家船队走得太熟练了,船长都有经验,就算闭着眼也不会走错。
杜夫人答道,并且一月的西海平静,少见恶劣天气。
周家过去三十年在一月走西海都没遇过任何问题。
外子笃定今年也不会出事,这才叮嘱船只满载。
您也知道,我王大婚在即,盛邑至少会热闹大半年时间,百业兴隆,货品也能好卖。
杜夫人眼睛又红了,哪、哪知道他突然胸痹,船、船队也沉了!明明那个季节,西海上风平浪静才是!哪怕对于周家这样的大户,一下二十多万两白银的损失也难以承受。
何况百余船只本身也是大额资产,还有上面的几千条人命……燕三郎叹道:怕是家属那里都不好安顿。
可不是么!杜夫人一下子激动起来,我家都按照行规双倍的抚恤赔付,他们还不满足。
昨日有个婆子上门,要我们给她儿子赔八百两!八百两,她怎么不去大街上明抢?我们给不出,她就拿污物泼我家大门。
她一边冷笑,一边眼泪就摘了下来,又不只有她家死了人!周家本不在意这点小钱,可是周转上突然困难,现在就缺救急的银子。
杜夫人开启疯狂吐槽模式,燕三郎只好默默听着。
他耳边传来千岁的取笑:起这话引子作甚?捅马蜂窝了吧?的确。
他无比赞同千岁的话,捅马蜂窝了。
这一关必定能过的。
燕三郎咳了几下,声音干巴巴地,吉人自有天相。
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杜夫人想都不想就苦笑:这一关?唉,若只有这一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