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向赵大良道,我来招待客人,你去忙你爹的后事,我很快就来。
男孩点点头,转身走回前村去了。
燕三郎则对长老道:麻烦指个方向。
长老往西南一指:偌,就在这后边儿。
穿过竹林,你们就能认出鹤壁了,沿途都是红路,但要走进去不容易。
一会儿我让大召带你们过去。
吴城主也捺不下好奇心: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要去鹤壁?从废茅屋走出来的人,都要去鹤壁。
长老道,据说从前都是这样。
以前也有人从废茅屋出来,去往鹤壁?否则赵家村人为什么会坚定执行,连大良这样的孩子都知道?有啊。
长老想了想,那是很久很久之前,得有数百年了吧。
有两人从废茅屋出来,一个活着,一个死了,都很年轻。
活下来那人带着一身的伤找到这里,要去鹤壁。
本地人给他指路,取悦了天神。
其后几十年这儿都是风调雨顺,就算别的地方大旱大灾,也波及不到这里来。
燕三郎若有所思:可知那人姓名?那可不知道。
长老笑了,几百年前的外人,哪能留下名字?吴城主点了点头:去年大旱。
是的,去年大旱,我们这里庄稼差点儿没能种出来。
长老叹了口气,不然徐家村为什么跟我们争水源争出人命?谁跟谁争不好说。
地旱引发粮荒,抢水就成了世仇之间的导火索。
吴城主这样说比较隐晦,白苓没有深想,燕三郎却已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既有祖宗先例,这位赵长老也希望今次领众人去鹤壁,能像祖先一样讨天神欢心,以保后面几年的五谷丰登。
对燕三郎等人而言,这是好事。
白苓想了想,伸手一指吴城主:你们不知道他是谁吧?赵长老看了吴城主一眼就笑了:看着就不似普通人,但我不知。
小老儿这辈子就进过一次潘涂沟,还被那里的大疫吓回来了,从此只守这青山绿水过日子。
所以,他也不认得潘涂沟的城主大人。
他甚至不关心眼前人的身份。
吴陵对此面色淡然,不愠不火。
城主又如何,僻壤的乡老不识得他,这再正常不过了。
你们该不会也恰好知道离开桃源的路罢?长老悠悠叹了口气,出不去。
我们听说,通道被堵上了。
白苓不解,桃源里这么多人,不能将它清理挖开,恢复通畅吗?不行啊。
长老摇头,这可是神明所为,人力不能逆。
神明?两人讶然,千岁则挑起了眉。
迷藏海国之行,让她对神明这两字好生厌恶。
燕三郎也忍不住问了:这里也有神明?那自然是有的,否则我们如何能找到桃源,从此安居乐业?愿闻其详。
长老端起杯子,啜了一口润嗓:据世代相传,我们祖先原本住在首铜山以南,三水交汇,土地虽然肥沃但长年战争不断,财富和人口都被劫掠,又有一年先后遇上天灾和瘟疫。
大家都快要活不下去了,于是先民苦苦祈求神明指引一条生路。
白苓好奇:神明回应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长老捋了捋粗短的胡子,神明仁慈,派出使者接引先民进入桃源境,叮嘱我们避世不出即可长得安宁。
先民听从,后面果然幸福喜乐。
有求必应,这里的神明看来可比迷藏国的好得多。
千岁怪里怪气。
吴城主不语。
这些传说,他老早就听说过了。
白苓急不可耐:那通道是怎么塌的?都说是天灾,其实这里面还有说道。
长老神秘道,多数人都不知晓,但你们运气好,今日遇到了赵家村。
这个秘密,我们村子口耳相传,已经很多很多年了。
刚刚迁入桃源,人们都安份守己,辛勤劳作,果然很快就丰衣足食;可是时日一久,尤其是几代人过后,桃源又对外界心生好奇,想要出去走动了。
这就差点儿给桃源境带来灭顶之灾!为何?人的本性是好奇、是不满足,燕三郎很明白。
桃源人走去外界,也把这里的情况传了出去,引来外界觊觎。
先是强盗劫掠,后来又有王国意图染指。
桃源人付出了惨重代价,这才打退了来犯者,可是本地的秘密也守不住了。
长老叹了口气,桃源人只好再次求助于天神。
白苓也乍舌:你们的天神也太大方了吧,几次三番出手帮忙。
他们怎么就摊不上这种好事?谁说不是呢,赞美天神!长老顺便赞了一声,才接着道,所以,天神以无上大法力截断了桃源地通往外界的道路,让这里真正变成了世外桃源!有进无出,当然桃源境从此也安全了。
问题是,天神为什么好脾气地再三帮忙呢?现在燕三郎已经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
他想了想:天神是什么模样?不知道。
长老耸了耸肩,先民只见过天神使者。
他们的样貌和人类相差无几,只是身形特别高大,并且这里——他指了指自己印堂,——还多长了一只眼睛,容易辨识。
苍吾使者。
燕三郎微微动容,到了这时,苍吾使者的线索才浮出水面啊。
这些天神使者,可曾留下什么遗产或者遗迹?至少在迷藏海国,苍吾使者留下了圣木制作的通行令——虽然非自愿。
这个倒不曾听说。
燕三郎默然,好一会儿才问他:这里既是世外桃源,为何赵大良给父亲抬棺材还会引发争斗?他看见的汉子,无论是赵家村还是对方阵营的,抡起农具斗殴都没有留手,就像双方有深仇大恨。
白苓也道:是啊,既是世外桃源,怎会发生这样的不和谐?她还想说,既是世外桃源,为何人口总数只有十多万,战争和灾害也从来躲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