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自书圣旨

2025-03-31 13:33:18

姑侄商量一番后,朝阳公主思定便转身想往殿外走去,不成想临出门前被不是太子殿的宫人出手阻拦。

公主殿下,有事可吩咐奴婢们,不必亲自走动......此话无异于是将她和姑姑变相监禁,太子哥哥病逝,父皇重病在床,此时京城内有这个本事和权力的人,不就是二哥吗?大胆!朝阳怒喝一声,斥责道:本宫乃是公主,回自己宫殿还需要向你一个奴婢禀报吗?这声怒喝还是有用的,毕竟是公主的身份,就算忠王殿下再怎么吩咐监视姑侄她二人,可公主要回自己的宫殿,这无可厚非。

奴婢不敢。

宫人小心翼翼道。

朝阳恶狠狠瞪他一眼,随即气冲冲出了太子殿。

一路上她留意了四周的动静,似乎走到哪儿都多多少少有双眼睛在盯着,像辛卿姑姑说的那样,真想向宫外传递消息,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待回到自己殿中,她思来想去如何传递消息,禁卫军可疑,整个皇宫几乎被二哥控制,看来只有通过父皇那边了。

打定主意后,朝阳速速赶父皇寝殿,不料走到殿门就被门口的禁卫军给拦住。

公主,我等奉命守护皇上安全,任何人不能进殿。

奉命?父皇尚在昏迷,奉谁的命?本宫是公主,是父皇的亲女儿,进去看看也不行吗?不想禁卫军根本不吃这一套,摆明强硬态度,还望公主恕罪,您确实不能进去,如若公主非要硬闯,臣等只能送公主回宫了。

忠王呢?我要见他!朝阳道明指示他的背后之人。

禁卫军一点也不遮拦,默认其背后之人是忠王,只是重复先前的话,请公主回宫!此时跟在朝阳身边的婢女听出这话的含义,怕是她们再不走,就要被拖回公主殿了。

便拉着朝阳公主离开,回去的路上,朝阳有些急躁,想不到平日里默不作声的二哥,竟然有在关键时刻封宫的本领,以前真是小看他了......既然如此,想必他平时定是处心积虑培养自己的势力,如此关头太子出事,很难不让人与他联想是他所为。

主仆二人走到靠近宫门口的一处宫墙时,朝阳忽然想起上次钻洞偷跑出宫的事,也就是戚风说的那次庙会。

她记得那个洞是在苦役司的院子角落处,那地方不常有人打理,时间长了有半米高的杂草掩盖住了那个洞。

苦役司的后院处,一小宫女鬼鬼祟祟从后院宫墙处的狗洞溜了出去,而在公主殿内,伺候公主的女婢兰儿,穿着主子的衣服在寝宫坐立难安。

京师营。

谢明悦同这位不速之客正在商讨着什么,忽听见门外有士兵禀报:副统领,门外有人求见!门外话音落,屋内的神秘男子显示几分谨慎之色,小声说道:昭勇将军,不出意外他应该很快就会动手,否则等三皇子赶回来,他的局面会很被动,所以,以武鸣箭为信号,京师营要紧盯皇宫方向的动静。

您放心吧,京师营定会护主安全。

谢明悦表明忠心。

随即,来人又隐到幕帘后,待谢明悦出去见人,他又扮作小兵的模样走出京师营。

朝阳跟着谢明悦走进京师营,与迎面而来的一个小兵擦肩而过,只是奇怪的是,那小兵在路过她时,特意以手挡面。

公主您坐下慢慢说。

谢明悦递了一杯茶给朝阳公主,同时安慰道。

这事慢不得,姑姑还被禁在宫中,我二哥,也就是忠王殿下,他想夺位,封了整个皇宫,连禁卫军都被买通了。

闻此言,谢明悦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关于禁卫军的叛变,她也是才知道的,先前还去提醒过他们保护皇上,万万没想到,禁卫军竟敢背叛皇上。

她已经知道赵仲君的目的了,但是眼下还不能将此事告诉公主,否则多一个人知道就是多一份危险。

想到这儿,谢明悦问道:公主既已出来,就别回去了,先去顾府躲避,臣怕您回去会有危险。

朝阳听罢摇了摇头,道:我得回去,殿中有宫女替我撑着,我不能让她因此丢了性命,何况不知道二哥此刻要做到何种境地,难保辛卿姑姑不会有危险,我若回去,兴许他还没发现有人出宫传递消息,能为你们争取时间。

可是,公主,这太冒险了。

谢明悦劝阻道。

你应该能理解我的心,那里有我父皇和刚刚离世的太子哥哥,我不能舍他们而不顾。

话已至此,谢明悦知道自己再说什么已是无用的,只能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可跟赵仲君正面对抗,一定要以自己的安全为考虑。

话已带到,朝阳不敢多做停留,便又急匆匆原路返回宫中。

老皇帝寝殿中,殿中央的香炉袅袅轻烟飘散,昔日威严的帝王,此时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众人皆知时日无多,只是都在观察眼前的时局,以便临阵倒戈,谋条生路。

赵仲君推开正殿的门,步子缓慢走向皇帝的榻前,记忆中,父皇的宫殿他没进过几次,只觉得每次进到这儿都是受训,无论几位皇子中是不是他的错。

他步子停在榻前,看着双目紧闭的老皇帝,脑海中的记忆一一涌现。

父皇应该不知道,儿臣幼时有多羡慕太子可以随意进出您的宫殿,与儿臣进来的愁苦相比,太子脸上时常挂着的笑容可真是刺眼......说着话,他走到皇帝平时处理奏折的桌案前,动作不慌不忙的开始查找起来。

一番查找过后,总算是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一道空白的圣旨。

他又看向病床上毫无动静的老人,拿起桌上的狼毫书写着什么,此刻像诉说委屈一般,喃喃道:父皇您平时总是关注哥哥弟弟们的学业,未曾留意过儿臣写的字最像您的字迹,儿臣最喜欢父皇写的字,温和不失力道,所以自小便照着您的样子写,现在......算是小有成就吧,还望日后您看到了,不要责怪儿臣照猫画虎才是。

话毕,他笔下空白的圣旨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只差......一个玺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