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如薇已经将做好的成品拿到最热闹的坊市去,找了当地的香膏店,问问掌柜收不收香膏。
掌柜是个蓄了胡子的四十来岁的瘦男人,姓杜,杜掌柜试用了一下苏如薇的产品,香味浓郁,十分滋润,可见用料不差。
杜掌柜看苏如薇做了二十罐,每罐不大,掌心能包住的大小,每罐定价四十文,这价格不低,杜掌柜想要压低价格,苏如薇没同意,拿着东西要走,没有一点要停留的意思。
杜掌柜赶紧追出去喊住她,你若是以后有货,都往我这里送,我便按照这个价格收你。
苏如薇笑着答应。
于是苏如薇就净挣了八百文,又拿出自己做的十只绒花簪子,杜掌柜一看,瞬间被惊艳道,这位夫人,这是你做的?自然,杜掌柜,你这里收吗?我这里不收,但是对面那家卖头面的估计收,你去问问。
好的,多谢杜掌柜了。
苏如薇去了对面。
头面铺子的掌柜姓方,人有些胖,看到苏如薇带了十支绒花簪钗,狠狠被惊艳到。
那十支簪子有荷花样式的,牡丹样式的,玫瑰样式,白玉兰样式等……缠花嵌珠掐丝,花叶相映,工艺不俗,样式又极精巧,做得栩栩如生,让人挪不开眼。
刚好一个妇人来,看上去家境不错,后面跟着两个丫鬟,她打一眼就喜欢上了,直接挑了玫瑰样式和白玉兰样式的,问掌柜怎么卖?方掌柜一时没法子定价,苏如薇直接道:一支二两银子。
这么贵?贵妇人很纠结。
她家的婢女一个月月银都没有这么多。
苏如薇笑道:可是我看夫人天生贵气,气质绝伦,一般廉价俗物怎么配得上夫人您?这里仅有十支,卖完为止哦!那妇人被苏如薇夸得心花怒放,又听仅有十支,赶紧道:那这两支我要了,掌柜的,给我包了。
女人不给自己花钱,难道让家里的男人给小妾娼j花不成?好咧!方掌柜笑眯眯将簪子包好给那贵妇人,那妇人因买到限量的玫瑰簪子和玉兰花发梳,开心得不得了。
掌柜激动地搓搓手,对苏如薇的态度比方才好上不知多少,道:这位夫人,敢问您以前是做什么的?这美娇娘一看就不凡。
得牢牢抓住才行。
苏如薇从容道:卖簪钗的,只因家乡发大水,又出了疫情,这才来了异乡,靠卖点簪子讨生活,掌柜的,您对我这簪钗可还满意?满意,有什么不满意的,你看着簪子定价……我卖您一支一两。
这定价太贵了……贵?若不是考虑到急需用钱,我才不会这么低价卖呢!苏如薇作势要收走剩下的物品,还要向掌柜的把方才卖货的银两给她,不给对方讨价还价的余地。
她有自己定价的底气。
等等,一两就一两,你这夫人可真急性。
那掌柜把十两银子当场就给了苏如薇,以后若是有这等好物,尽管拿来,我们店都收的。
苏如薇立刻换上了笑脸,合作愉快!掌柜笑着道:合作……愉快!这小娘子一看就不好糊弄,脾气也厉害得很啊!苏如薇开开心心赚了十来两银子走了。
这就是吃手艺饭的底气,去哪里都不怕饿死。
也就是淮扬府这里富庶,她才敢定这么高的价格,在小镇上开店铺的时候,她一支簪子最高也就卖一两银子,太高没人买。
若是以后能在淮扬府卖货,可以做一些材质更贵,同时卖得更贵的簪钗,那些有钱的夫人小姐想买的,保证一掷千金,不会吝啬。
苏如薇在街上买了三串糖葫芦回家给家里两个娃娃吃,自己先吃一串,然后一辆马车驶来,赶马车的武通喊了一声,薇娘……咦?苏如薇就上了车,车里坐着两位佛,她简单打了声招呼就坐下吃自己的糖葫芦,吃得嘴角微红。
酸酸甜甜,真好吃。
六皇子眼神直勾勾盯着苏如薇,好吃吗这个?苏如薇真是同情这位年轻的皇子,连糖葫芦都没吃过么?这不是京城特色?她把一串糖葫芦递给了他,六皇子美滋滋吃了起来,嗯,又酸又甜,没想到还挺好吃的。
苏如薇也递了一根给沈知晏,沈知晏摇头,表示没兴趣,但他的眼睛一直落在苏如薇沾着糖色的嘴角。
脑海中不自觉想,应该很好吃吧!苏如薇见他没兴趣,只道:我家俩孩子爱吃。
沈知晏勾起唇角。
六皇子问:薇娘,我方才看你哼着小曲蹦蹦跳跳的,何事如此开心啊?苏如薇眨眨眼,我做的香膏和簪子卖光了,你猜我赚了多少?六皇子:一百两!苏如薇:……不愧是龙子,对钱就是如此大方!苏如薇已经不想说话了,六皇子一脸天真,如果不是赚一百两,那你为何能如此开心?我……苏如薇差点翻白眼,六殿下,您知道我们升斗小民一年的开销是多少银子么?呃……六皇子想了想,二十两?错,是二两。
苏如薇自己能赚钱,平日里又追求生活品质,自然花销不止这些,可是她知道身边很多庄户人家,一年花销就是在二两左右。
沈知晏兄弟俩一阵沉默。
六皇子一脸诧异:你用这么少的钱把两个孩子养这么大?切,我本事大着呢,自然能挣钱给孩子好的生活。
所以你方才究竟赚了多少。
苏如薇骄傲道:十两加八百文。
六皇子竖了竖拇指,厉害了。
按照贫苦人一年二三两的花销,那苏如薇的确是厉害了。
而且六皇子知道,宫里普通的太监宫女,月银也不过二两而已。
苏如薇这个小寡妇在几天里却赚了人家几个月的月银,确实是有本事。
技多不压身嘛,走哪里都不怕饿死,是不是王爷?苏如薇笑着看向沉默的沈知晏。
沈知晏点了点头,脸上有些疲惫。
苏如薇看向六皇子,询问这是怎么了。
六皇子嘴里咀嚼着糖葫芦,含糊道:还不是为了筹款的事,那些个狡诈的盐商,一毛不拔,聚众抵抗,眼看着州府的存粮要见底了,若是赈灾款还没有到位,一定会发生可怕的大规模流民暴动,东南倭寇也会借机进犯……六皇子最近和沈知晏一直在协调各方,可是江南之地,关系盘根错节,官商勾结也是由来已久,人家联合抵抗你一个外来的,你又能如何?苏如薇道:那些地方官和商贾大户就是因为事不关己才会高高挂起,不痛不痒,若是有什么事能让他们感受到切肤之痛,到时候恨不得花钱消灾呢!闭着眼的沈知晏一下子睁开了眼,切肤之痛?苏如薇认真地点点头。
沈知晏有了想法。
几人回了行辕,却在门外碰见了一位金玉环绕的富家小姐,似乎在专门等沈知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