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旧案重提老滑头

2025-03-31 14:28:37

映碧跑过去看了一眼,挑挑拣拣的念道:道光四年六月,四川总督沈怀玉贪墨赈灾粮饷一百二十万两,被人揭穿后还没押入京问审就畏罪自尽了。

沈怀玉死后家人还是受到牵连被斩,抄家后收缴的赃物折合白银一百三十四万两。

她眼睛一亮,主子真厉害,这都让您翻到了!玉芯琦捂着嘴打了个哈欠,说说你看出什么问题?主子又要考奴婢。

映碧撇撇嘴,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四川总督沈怀玉这个人奴婢也听过一嘴,据说清正廉洁的不得了!但问题就在这儿了,既然清廉为何家产能折出上百万两银子,还不偏不巧的只比赈灾粮饷多那么一点点。

奴婢猜测真正贪下大笔银子的另有人在,沈怀玉就是个替罪羊!玉芯琦欣慰的笑了笑,分析的不错,不过还不全。

映碧看向映雪,后者无奈的叹了口气补充:奴婢以为沈家可能有人逃脱了,手里捏着不大不小的把柄投靠了瑞亲王。

嗯,我也是这样猜。

玉芯琦笑道:传信给赵菀,安排人去查沈家遗孤这条线。

另一条还是要从朝臣这边入手,假设穆彰阿瞒天过海的弄了这一出,总会有人配合。

玉芯琦没有在早朝的时候把这桩旧案提出来,而是令人传召已经辞官告老的原刑部左江。

不知太后传召有何吩咐?六十多岁就已经头发胡子花白的左江垂立在殿内,身形消瘦的就像一阵风都能吹倒。

有桩案子哀家看过后有些疑虑,想请左大人解惑。

玉芯琦朝李秉忠吩咐:秉忠,搬一把椅子给左大人。

左江谢过后侧着身子坐下,颤巍巍的问道:不知太后说的是哪件案子?玉芯琦温和的说道:左大人不用紧张,只是例行询问。

大人可还记得道光四年六月里发生的四川总督沈怀玉贪墨案?左江浑身一震,差点从椅子上滑到地下,右手抓着扶手才稳住。

他低头看着锃亮的青石板地面,声音干涩,臣年事已高,记性越来越差,不记得太后说的这个案子了。

玉芯琦也不恼,指着桌上摊开的卷宗,秉忠,你捧过去给左大人仔细看看。

是。

李秉忠又搬了一张稍高一些的小几放在左江身前,这才把卷宗放上去,打开首页说道:左大人身子虚的话奴才替您翻页。

左江目光飘忽,又找借口搪塞,太后恕罪,臣老眼昏花这大半年就看不清东西了,还别说这些蝇头小字。

无妨,正巧哀家收藏着一副老花镜。

玉芯琦勾了勾嘴角,映雪,去把那副眼镜拿来给左大人戴上。

这是西洋人传过来的,对于民间是稀罕物。

左江退无可退,又是心虚又是害怕,囫囵着翻看一遍后额头上冒了一层冷汗。

他想了想说道:太后,这件案子虽然是由刑部审核定罪,但当时先帝雷霆震怒,抄家斩首也是先帝一锤定音。

玉芯琦冷笑,如此大的贪墨案从发现到定罪斩首前后不到一月时间,沈怀玉当真是畏罪自尽?她身子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左大人经手的案子也不少,堂堂刑部断案都如此潦草,地方官员岂不是有样学样?太后,臣有罪!左江这次是真的从椅子滑到地上跪下。

玉芯琦冷声问道:左大人要认什么罪?包庇他人贪墨赈灾粮饷还是伙同他人胡乱定案?左江浑身发颤,臣无能,微末之言劝不动先帝也压不过朝堂上某些声音。

臣有愧,是以此案了结后便请旨辞官了。

到了这时候他没法再推脱,也顾不上子孙仕途会不会被那个人使些手段栽赃陷害。

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太后彻查此案,惩治真凶!玉芯琦叹道:左大人明哲保身哀家也不好多说,便说说你知道的吧!是。

左江捋了捋思绪,要说沈怀玉有多清廉臣不赞同,他就任四川总督近十年,每年都会奏请朝廷划拨赈灾粮饷,每次都不下几十上百万两。

天灾人力无法抗衡,但四川历来富饶,总有大灾小灾地方留下的税银就算不足以救济,也不至于每年都如此。

臣有一位旧友便在四川,书信里隐晦提醒臣赈灾粮饷恐有贪墨之嫌。

但臣人微言轻,当时郭佳大人甚得先帝重用,推荐了时任督察巡检使的曹参亲至四川明察暗访,回报说沈怀玉管制有方,赈灾账目也并无疏漏之处。

沈怀玉被检举贪墨后实地巡查的曹参也在其中,而查出实证坐实沈怀玉贪墨的则是大理寺卿周礼。

玉芯琦面上难辨喜怒,这些案卷上都有罗列,左大人还是说点实际的吧!这些人就喜欢兜圈子,她就不信为官多年的老狐狸手里没半点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