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子一脸鼻涕泪的哭喊:饶了我,我再也不敢说太后坏话了。
去伊犁的小路上确实有反清盟的窝点,但最大的窝点一个月前已经迁到河南,有十六舵三十七个香堂,起码两万人。
感觉齐筝下刀的手停了下来,东子知道说到了点上,赶紧继续:我不知道盟主怎么跟舵主联系,但每次分舵有事都会有明家商行的人出现在城里。
伊犁军报的事也是反清盟干的,逃跑的惠郡王大概跟盟主达成了交易,这次他去伊犁会顺利抓出一批人揽功!我就知道这些,各位大侠饶了我吧!赵菀问道:那个盟主长什么模样?你们反清盟里的曾固又在哪?东子连连摇头,我没见过盟主,不过我知道他平时大多数时候都藏在京城!哦哦,还有那个曾固,我听死了的舵主说他才是大明后裔。
曾固跟盟主最近有些不和,可能是因为他弟弟死了的缘故。
你说这些只有明家商行有点用,顶多能换个干脆的死法。
赵菀继续诈。
东子皱着眉头使劲想,片刻后喊道:还有还有······对了!盟主跟惠郡王他娘是表兄妹,你们只要抓住那个女人审肯定能问出更多消息!听说他们两个也有些说不清的暧昧关系!赵菀结合齐筝听来的消息做了个大胆的推测,所以那个曾固跟盟主不合源头还是出在推翻太后选谁当皇帝?东子赶紧点头,肯定是!盟主的呼声高过曾固,而盟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眼看大计将成曾固肯定怕盟主抢了他的位置!齐筝,给他个痛快吧!赵菀说的面无表情。
对于这种胆小怕死随便背主的人没必要说话算话,更何况她也没承诺放生。
你骗······东子话都没说完喉咙上就多了一道豁口。
赵菀把齐闯叫到一边吩咐:你立刻返回京城,把刚才的消息一字不落的传给太后。
另外,我猜测惠郡王可能不是仁宗皇帝亲子。
东家的猜测也向太后禀明吗?一并说。
齐闯领命离开。
雁荡山的反贼已经伏诛,后面的路不会有太大的阻碍,赵菀再次把剩下的人分成两拨。
一拨由齐筝带领,赶上去追裕宽从旁协助。
赵菀则带着其他人转道河南,必须把那些隐藏的人挖出来一部分,还要调查明家商行。
玉芯琦收到消息已经是十天后,她也赞同赵菀的推断,难怪当年太皇太贵妃不跟死了的太后争储君之位,没准有这个把柄在对方手里。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太皇太贵妃为了保住儿子选择安稳,之后跳出来争是觉得除了她跟那个什么盟主外没人知道绵愉的秘密。
想要拿身份做文章很难,毕竟现在没dna鉴定。
关键还是要找出那个盟主才行!映碧说道:主子,奴婢觉得您不用发愁,直接抓了太皇太贵妃审问最方便,用惠郡王的安危威胁她肯定好使,奸夫哪有亲儿子重要。
那个盟主藏的太深,而且通过种种迹象推测,他不信任任何人,估计太皇太贵妃都不知道他的藏身处。
玉芯琦不认为事情那么容易解决。
映雪建议:既然主子也猜测惠郡王身世有疑何不反推?那个盟主通过明家商行跟各个舵主联络,那商行总有人见过那个盟主。
咱们按照惠郡王的模样临描几张画像,他长的不太像太皇太贵妃,跟仁宗的模样也只有一两分相似,那推断他生父的模样应该有几成把握。
玉芯琦笑道:你说的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虽然长相这个东西也会有隔代传的可能。
映碧不甘落后,主子,再不行还能从太皇太贵妃身边的老人查起,那个苏嬷嬷跟的时间最久,说不定也见过呢?假如太皇太贵妃真的跟那个盟主私会,总要安排人手把风啊!最关键的是最近那对主仆好像发生了矛盾,太皇太贵妃出来走动有时候苏嬷嬷都不在跟前,这一点可以利用吧?玉芯琦赞许的看了看两人,那就双管齐下,映雪安排人临摹画像,映碧交代下面的人探听一下苏嬷嬷那边,找个机会把人抓起来。
这可真是一人计短三人计长。
安排好这边后玉芯琦又招来裕诚,河南那边要尽快查清反清盟的人藏哪里,两万来人可不是少数。
她怀疑地方官员可能也投靠了反清盟,只有官府出面藏这么大一拨人才不会引起大动静。
不日后就有人到通天衙门状告河南总兵焦云城贪墨军饷,还纵容下属鱼肉百姓。
玉芯琦下令命少卿舒穆禄·允慎带人前往河南彻查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