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月摇摇头,认真道:女儿不苦,但女儿觉得,萧聂已经对女儿起了杀心,咱们应当早做防范。
这……楚瑜顿了顿。
这应当不会吧?他有些不敢置信。
当初那个他一心扶持上位的小皇帝。
会做出这等恩将仇报的事。
父亲有所不知,在验身一事之前,萧聂就买通了宫里的李才人和皇后身边的梁女官,让李才人在女儿的膳食里投毒,然后嫁祸给皇后,好在女儿识破了诡计,才没上当。
淮月继续说道。
听闻此话。
楚瑜更震惊了: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女儿以性命担保,女儿所言句句属实!父亲,足以可见,萧聂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皇帝了,他想掌权!淮月斩钉截铁道,眸光坚韧。
不仅如此,在国安寺敬香祈福时,萧聂也使了不知道多少手段和诡计暗害女儿,若不是他将女儿逼上绝路,女儿怎会冒死偷跑出宫来见父亲?她补充道。
听她说完。
楚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半晌,他叹了口气,满身无力:在宫中,除了可调动禁卫军的令牌,父亲也没有什么能留给你,帮助你的了……不,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淮月坚定地说道。
那女儿你想怎么办?他问道。
淮月停顿半分。
随即压低嗓音,附耳道:谋反!覆了他萧聂的皇权!楚瑜吓了一跳:此事万万不可!有何不可?淮月冷声反问:是他萧聂不仁不义在先!我楚家家训就是一个忠字,谋逆之事怎么可以?愚忠才不可取啊爹爹!三年前女儿才十二岁,尚未及笄的年龄,偏他萧聂强制要求我入宫,爹爹你为了所谓的忠义牺牲了女儿一生的幸福,是否还要将楚家满门都赔进去?萧聂是有野心的人,这些年来兵权掌握在楚家手中,政权却掌握在长孙氏一族,他才不会管你和长孙氏是否忠心,他想掌权,并要将权利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便一定会将楚家和长孙一族铲除!我知道爹爹你会说若他想要这兵权,你交还虎符就是,可你想过没有,对萧聂而言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次萧聂光明正大地要验女儿的身,还叫来了六宫妃嫔和太后,他此举不仅是对女儿的羞辱,更是对楚家的羞辱!纵然被我强行推脱掉了,但下次他说不准还会使出什么手段,不论爹爹你是否相信,若是女儿妥协了让他验身,结果一定是女儿已不是清白之身,届时不仅是女儿,连同整个楚家都会覆灭。
若想保住楚家满门平安,唯有谋逆一条路可走,爹爹,你还不明白吗?淮月一字一句,清晰而明了。
这一次。
楚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没有作答。
淮月并未逼迫他,只留下一句爹爹自己好生想想。
转身离去。
回去路上。
唐见清跟在淮月身后,问道:谋反,你真的你想好了吗?淮月扭头看向他,满目清冷:我别无选择。
随着她话音落下。
唐见清毫不犹豫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淮月,不论你想做什么,我会陪你到底。
谢谢你,阿清。
淮月勾起唇,露出了一个极欣慰的笑容。
验身一事后。
淮月拿淑妃开刀,痛打她三十大板,算是杀鸡儆猴。
连同那些个太监都被杖毙。
有这批人做例子,无人敢随便外那晚在养心殿发生的事。
太后心里有气。
却是有怒不敢言。
萧聂偷鸡不成蚀把米,往后也是安分了好一段日子。
没多久,苏怜则称染上时疾,需要静养,闭了宫门谢绝见客,连每日晨昏定省也都给免了。
整个后宫,唯有淮月清楚她的下落。
她将之前萧聂安排的那名暗卫活捉。
一顿威逼利诱。
迫使那暗卫背叛了萧聂。
按照淮月吩咐,暗卫还在跟萧聂联系着,时不时给他传递一些假信息回去。
所以他压根不知道苏怜被抓。
转眼便到了百花节。
按照以往的规矩,百花节前夕都会大摆宫宴,宴请群臣。
今年也不例外。
宫宴那日。
整个京城的高门贵族,有品级的夫人小姐皆被邀请。
宴会在最大的太和殿里举行。
萧聂和皇后坐在正中的位置,侧边则是几个位分高的妃嫔。
再往下,便是客席,坐着各位臣子和夫人小姐。
宴会上歌舞升平,好不热闹。
淮月兀自品茗,冷眼看着歌舞伎们来来回回。
忽地。
她扭头。
目光落在了站在她身后的唐见清身上。
却发现,唐见清始终看着自己温柔地笑着。
她勾了勾手。
唐见清心神领会,以为她有事要吩咐自己,于是弯下身子去听。
而淮月靠在他耳边,伸手轻轻挡住嘴唇,只低声问了一句:不看歌舞,看着我做什么?娘娘风华绝代,比歌舞好看。
唐见清同样耳语答道。
听到他的回答。
淮月面上不禁浮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趁着热闹。
无人注意到他们二人。
淮月伸出舌头在他耳垂上轻轻舔舐了一下。
唐见清瞳孔一缩。
惊得她整颗心脏怦怦直跳。
这大庭广众之下……她竟然……唐见清的脸颊肉眼可见地迅速泛起红晕,转瞬间红了一大片。
不等他反应。
淮月伸手轻轻碰了碰旁边惠妃的胳膊,道:大殿里可真闷,我出去透透气,届时若陛下问起来,就说我不胜酒力,去偏殿歇息片刻。
好,你去吧。
惠妃柔声应道。
劳烦姐姐了。
淮月笑了笑,起身扶住唐见清的手,对他道:扶我出去走走。
直到这时。
唐见清才终于反应过来,连忙低下头,稳稳地扶着淮月出了大殿。
殊不知。
她前脚刚走。
萧聂后脚就叫来赵公公,低声对他道:按计划行事。
约莫过去一刻钟。
一曲舞罢,萧聂摆摆手,示意歌舞伎们先退下去。
随即站起身,提议道:朕听人说外面刚刚下雪了,朕觉得这雪景赏梅甚美,特邀诸位一同前往梅居共赏,诸位可有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