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穿:逆袭后她成了反派白月光》淮月 江澜 > 第133章 贵妃娘娘vs偏执厂公(25)

第133章 贵妃娘娘vs偏执厂公(25)

2025-03-31 14:54:10

皇后拿着淮月给的药。

买通了御膳房的人。

偷偷加在了萧聂的饮食当中。

权当是报了他当初投毒陷害的仇。

此后,不足一年的时间。

药性渐渐渗透了萧聂的身体。

加上身体残缺带来的心理伤害。

萧聂精神越发失常。

最终因为不慎坠湖染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

这一年里。

萧聂不问政事,极少上朝。

最终大部分政务都落入了皇后的手里。

原本群臣反对,秉着后宫不得干政的原则,死活不同意皇后插手政事。

就在皇后有些着急时。

淮月给她出了主意,让她索性放了所有事情,任由那帮臣子自己去讨论和处理,然后,然后借机将反对声最大的几个朝臣逐出权利中心。

再买通一批人跪在太和殿里求皇后出面处理国事。

到那时。

才是最好执政的时机。

毕竟萧聂年轻无子嗣,而之前和皇室相关的几个王爷皇子早就死在了多年前的夺嫡之争中。

唯有让皇后代为处理国事。

否则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皇后听从淮月建议。

在次日早朝时宣布不再代为执政,主动放弃掉了手中的权利。

但萧聂病重,亦不适合上朝。

所以半推半就后,众人一致决定让当初最为反对皇后执政的卢太师监国。

皇后朝自己父亲使了个眼色。

表示自己并无异议。

自此。

卢太师监国,代为处理国事。

然而皇后下了吩咐给母家。

让自己父亲不必对政事过于上心,敷衍着让卢太师自己去处理就是。

原先一切都海顺利。

直到一场持续数十天的暴雨降临。

导致南方发了大水。

天灾人祸。

众多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各地上奏的折子在顷刻间如雪花般被纷纷递了上来。

卢太师就此事做出了一系列对应政策。

包括疏通洪水,开仓放粮,设立粥棚,收容无家可归的百姓等。

为了落实政策。

他还隔三差五派遣督查史南下巡查。

就这样过去了大概半个多月。

苏州地区却发生了很严重的暴乱。

在暴乱中,死伤了不少官兵。

卢太师听闻此事,大怒,当即派人去苏州查明真相。

可是派去的巡查怎么都查不出暴乱的原因。

而暴乱的事却在南方各地逐渐上演。

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甚至开始有人质疑卢太师的决策,更有人怀疑是卢太师私吞了赈灾的银两,他先后派去督查使南巡不过是做做样子。

流言纷纷。

迅速在高门贵族间传了个遍。

卢太师心急如焚,又派了好几批人去压制暴乱。

可他越是如此做,暴乱则越发地频繁,连同阵仗也一次比一次大。

因为这件事情。

卢太师彻底失了人心。

淮月见状。

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

于是通知楚瑜,让他带着部分朝臣去太和殿跪着,弹劾卢太师,求皇后出面解决问题。

原本皇后始终推脱,不肯执政。

楚瑜一行人接连跪了好几天。

皇后才终于出面,半推半就地接下了这个烂摊子收拾。

不同于卢太师的做法。

她没有派遣督查查明真相,也没有让官兵们压制暴民。

而是令人偷偷混在流离失所的乱民之中打探消息,掌握了暴乱的真正原因——赈灾的银两确实被私吞了,不过是被各地官服私吞的,并非卢太师。

至于之前卢太师隔三差五派遣督查使。

为什么还会发生贪污的事。

那是因为督查使南巡声势浩大,人家地方官员早在他们还未抵达时就收到了消息,提前做了准备,待督查使一到,立马开始开仓布粥,发放粮食。

等瞒过督查使,他们一走,便立马撤下了粥棚,将百姓驱逐。

如此一来。

百姓们完全没有了活路,怎能不发生暴动?当然不乏有想状告这些地方官府罪行的。

但各地官员官官相护。

百姓们的陈冤根本无处可伸张……若是被发现是何人告状,还会被抓去毒打一顿。

这便是事后卢太师派了无数人去查明真相依旧查不到任何线索的缘由。

皇后不仅得知了真相。

还获取了大部分贪污的官员名单。

她将此事昭告天下,利落处理了那一批贪污的官员,将他们悉数抄斩,家产充公。

接着从朝中派人去灾区,从头到尾地监督着,与此同时将粮价控制住不允许无良商人趁此机会提高米粮的价格。

为防止有人贿赂督查,她还颁布了一条最新的律令。

若是有百姓发现贪污受贿的情况,可将贪污受贿之人直接绑起来送往京城查办,情况属实,那么举报之人将会得到五十两银子的奖赏。

当然,倘若冤枉良忠,便是死路一条。

皇后手段雷厉风行。

很快就镇住了各地的暴乱。

没过多久。

灾情得到延缓,慢慢好转,皇后又组建了一支修建的队伍,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修缮。

通过此事。

皇后深深地笼络了南周人民的民心。

就连街头的民谣也在传颂她的丰功伟绩。

至于卢太师。

则因失职被民众所厌弃。

到底是皇后仁慈,没有因为卢太师的错误决断过多怪罪,只给了他一笔银两和田土,令他回乡养老。

寿康宫。

淮月送来了大批的珍奇珠宝。

恭喜皇后娘娘,贺喜娘娘,得偿所愿。

她笑着恭贺。

眉眼间全是真诚。

皇后大方收下贺礼,将淮月迎了进来。

她主动上前拉住淮月的手,语气诚恳,充满了感激:还得是妹妹才艺双全,多亏有妹妹替本宫出谋划策,否则本宫定是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来平定暴乱。

皇后娘娘足智多谋,您太谦虚了,臣妾也只不过是尽自己所能罢了。

淮月微微垂眸,并不居功。

皇后侧目朝窗外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树叶看去,神色前所未有地释然。

耀眼的阳光透过稀稀疏疏的斑驳树影,照耀进大殿里,熙熙攘攘落在二人身上,仿佛为她们洒下了一身金黄,将她们的影子拉得极冗长。

皇后轻吸一口气,声音缓缓:本宫已是得偿所愿了,但本宫答应过妹妹的事,也一定会遵守承诺。

妹妹,你该脱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