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嬷嬷是什么人?季枫渊曾经的管事嬷嬷,现在的慎刑所总管!上至太妃下至县主及名门望族的贵女,到了她手里,马上服服帖帖的老实交代。
她掌管的慎刑所是季枫渊坐上摄政王那年建的。
那一年,先帝驾崩,太子年幼,朝局不稳,各大王爷、藩王、外戚都想在朝政上插一嘴。
眼见权利要被瓜分,季枫渊被临危推上摄政王的位置,才断了各路王的念想。
念想是断了,可到手的权利和利益却不肯撒手。
那可是能变成鬼胎的权利和利益!季枫渊自然不会放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铁拳伸到这些人的前厅和后院,用力量告诉他们;拿来吧你!这其中,前厅的事物由季枫渊负责,后院的女眷部分就是董嬷嬷分担。
据原文介绍,这个董嬷嬷不仅毒辣还火爆,对付各种牙尖嘴利的小娘们,那叫一个稳准狠,从这些不听话王们的后院获取了不少的情报。
在摄政王巩固权威的初期,历下了汗马功劳。
.大风大浪走过来的人,眼下对于她来说也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对于知道原文剧情的辛寻音来说,那简直是平地一声雷!要知道,原文中摄政王的结局就是谋反夺位时惨死!难不成就算是辛寻音改变了故事的大纲,也无力改变变炮灰的结局?即便如此,她也必须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见董嬷嬷完全没有被辛寻音的话吓到,她气急败坏的站起身来就要往外冲。
王妃这是想死在老奴前面吗?董嬷嬷的声音不咸不淡的追到辛寻音的耳朵里,你若真心想救王爷,可否告知老奴你的计划?行吧,看在你坏事干的又多又漂亮的份上,我就简单的告诉你!其实无非就是原文中的男三该出现了啦。
此人姓白,名展翔,是十大辅助大臣中最不起眼的一位,是将来六皇子登基后的首辅大臣,此时他还没有站队,或许从他身上能找到突破口。
董嬷嬷一听,职业病就犯了,双眼冒光的问:姓白的家眷现在何处?这个……嬷嬷稍安勿躁。
辛寻音倒吸一口凉气,我得先混出去,找到他探探口风再说。
你有把握吗?董嬷嬷还是不放心,老奴和王妃一起去吧,他若不听话,老奴就收拾他的家眷。
嘶……真敬业!敬业的辛寻音不得不用一颗签到抽的药丸将她稳住,才从她说的密道中出了摄政王府。
按照原文中对京都的描述,辛寻音一路摸索着来到了白家。
此时的白家大门紧闭,符合白展翔没看清方向,就绝不站队的谨慎性格,也是因为这个性格,他谁也不敢得罪,故而辛寻音笃定他会见她。
报了大将军府的名号,白家的门生才将辛寻音一路带到外书房。
未曾听说辛家将军府有成年公子。
白展翔上下打量着一身男子装扮的辛寻音,敢问阁下是?我这么平吗?我是摄政王妃,来跟你打探一下他的情况。
辛寻音将董嬷嬷给的腰牌递上去,您也可以选择什么也不说,但我不会什么都不做。
或许是辛寻音的话管用,更或许是董嬷嬷的腰牌管用,又或者,他本已经拿定主意站队了。
所以,白展翔很快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个明白,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利弊。
男三果然是男三,办事牢靠还不求回报。
事情的起因便是摄政王利州查贪腐赈灾粮一案。
这个过程,辛寻音知道,结果她也知道方向。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在季枫渊离京的几天,太后哭了几场,居然哭到了让太子开始学习批奏折的机会。
太后更是抓着这次机会,将十个辅佐大臣中的大半拉到自己的坐下,将摄政王的权利一一瓜分了。
等摄政王拿着查案的证据,正准备严惩幕后之人,却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处置别人的权利了,还很有可能被处置。
因为他回京的第三天,利州就有灾民反了。
这些灾民一口咬定是摄政王贪污了赈灾粮,为的就是拿这些粮食养他藏在正规军中的私家军。
私家军?辛寻音有些不明白,怎么还养在正规军中的?贪污的赈灾粮的流向就是驻守在利州的军队,那里不缺粮草,细细查来,原来是藏匿了私家军。
白展翔皱眉道:王爷自小在利州历练,对利州军队像是对家一样了解,这做起文章来就方便了。
也就是说,季枫渊此次去利州,其实就是上了他们早就设好的套。
只要他出现在利州城内,便是为了查看自己的私家军,而后回京,理应外和准备谋反。
季枫渊现在在哪里,他没事儿吧?辛寻音急的忘记了名讳。
所有的证据都已经指向了王爷,但也要走正常的查案程序。
白展翔看着书桌上的卷宗,今早利州来报,摄政王的私家军镇压了暴民……镇压?那就是全部射杀了?辛寻音拿过卷宗,果见上面写着‘将暴民尽数射杀。
’射杀?辛寻音想起去利州路上,一路紧追不舍的弓箭。
原文中,那是太后派出去的弓箭,那么射杀暴民的是不是也是他们?好一个不要脸的老娘们!辛寻音忍住怒火,继续看着卷宗。
舍得一身剐,敢把摄政王拉下马?这是暴民们的口号,他们说摄政王为了王位,不顾百姓死活,那他们也豁出去了!白展翔解释道:他们要把摄政王拉下马!这……辛寻音想起季枫渊捂住她的嘴巴前,她就是说了类似的话。
难道……本以为自己逃出来能来个美救英雄,多换几套铺子,没想到居然查到了英雄受罪皆因美的口无遮拦……啊,苍天啊,大地啊,我美我有罪!王妃不必过于忧心。
白展翔见辛寻音一脸的悲痛,赶紧安慰道:王爷此时还在议事厅处理朝政,在没有坐视罪名前,谁都不敢动他。
没有坐实罪名前是不敢动他,那如果罪名坐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