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最后的机会

2025-03-31 23:43:41

六月初雨水至,带来初夏的艳阳,和田地里泥土的芬芳。

北州北雁县的县令汪海洋,此刻在乡间田埂上与农民抱在一起痛哭。

不为别的,北州那贫瘠的土地上此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田….初春时,朝廷送过来的农作物活了!不管是稻子还是土豆全部成活!并且长势喜人!尤其是那番薯,不过几个月,已经郁郁葱葱串联成片,看样子绝对是大丰收。

北州的农民世世代代都耕种着这些土地,从他们祖辈开始,他们的庄稼一直都是难以成活,产量极低。

虽然朝廷体恤他们,征收的税很少,可那些粮食根本就不够吃。

像现在这种满地都是庄稼的场景他们做梦都没梦到过。

所以当看见稻米已经快要成熟,土豆和番薯已经长得要露出地面的时候。

农民们有些慌乱了,他们叫来了县令,县令也有些不敢置信。

确认了真的是成熟了的时候 ,农民们忍不住哭了起来。

汪海洋也忍不住。

这是他这么多年以来第二次哭,第一次,还是他上任北州的时候。

那时候他就觉得,自己恐怕这辈子都回不去京城了…没想到….北州这贫瘠了百年不到土地,居然真的可以种出东西。

还长的这么好。

一时之间丰收的喜悦席卷着所有人。

京城今日早朝,各地来报的奏折上都了同一件事。

那就是水泥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的完工了。

皇上龙心大悦,下令赏赐了参与此次修路的所有相关人员。

朝野上下无人阻拦。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水泥路对于大晋是什么样的存在。

水泥路修成之后,所有参与了此次修路的人员都被载入了大晋史册。

贡献较大的,比如出资的世家和商户们,朝廷在当地的城门处都立了功德碑,以供后世瞻仰。

这一举动令所有人都十分满意。

朝廷不用付出过多的金钱,就能让参与了修路的世家和商户赞不绝口。

毕竟这个时代,声誉大过一切。

水泥路完工之后,接着便是建立统一的休息站和收费站。

秦兰兰效仿现代的高速收费,在一些州郡之间设置收费站。

金额不是很多,但日积月累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休息站的利润就更大了….朝廷将驿站与休息站合并,建立了新的交通制度。

大晋不知不觉间已经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这一项项新的变化,也改变着许许多多人的人生。

而水泥路的建成也给各地修建学堂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大晋的各个地方,无论是府城、县城还是乡里都有朝廷修建的学堂。

哪怕是最遥远的南州和北州都有朝廷的建筑队与当地的衙门一起合作。

起初,百姓们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官差们说是要建学堂,以后大晋的孩子都要读书。

百姓们是不相信的,所有人都读书,这怎么可能?!读书是精贵人家才能做的事情,他们这种泥腿子读不起,也不敢想。

就是这学堂是真好啊,又高又大,在这里上学的束宥肯定很多。

但随着学堂逐渐完工,人们都传说上学这件事可能是真的。

这下子哪里还坐得住?如果朝廷真的支持他们的话,是不是真的有可能他们的孩子也能拿起书本?心里的期盼,直到有一天,村里的村长召集全村开会,要求将每家每户符合年龄的孩子报上名。

他们还有些恍惚,知道又过了几天,县里来人送来了什么入学通知书。

告诉他们九月初一要去新学堂报到的时候,他们才敢相信….居然真的是免费读书?!有一些老人家甚至当场朝着京城的方向磕头膜拜。

京城里也正准备着一场大事那就是,教师考试马上就要到了。

从六月初五开始考试的人员就可以在衙门领取准考证了。

只等待六月底的考试。

这是第一次教师考试,对所有人来说无疑都是考验。

明光郡主也被皇上委派此次考试的指挥官。

嘉文圣人和左相担任总考官。

此次考试的所有细节都有吏部官员在一旁监察记录,以备以后参考录用。

伍秀才这几个月与书屋的一众好友全心的准备着教师考试,朝廷发行的备考书籍已经被他背的滚瓜烂熟。

所有人都打起十万分的精神对待此次的教师考试。

除了是有明光郡主和嘉文圣人做担保之外,他们明白,这恐怕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然而朝廷虽然大兴公办教育,对于那些私塾也并没有采取什么打压的手段,而是鼓励和积极。

并且著名的比如白杨书院,高远书院等颁发了奖杯。

来赞扬他们为国培养人才的行为。

早在教师资格报名之前,朝廷就已经下发了所有在职的夫子都要参加此次考试,只有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才可以继续教书育人。

否则无证教书的夫子要受到处罚,学院也不例外。

因此现在才六月初可京城大大小小的客栈都已经预定出去了,所有人都知道此次考试将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而在众人不知道的时候,京城里有一项工程正在悄悄建设。

从外形来看,赫然是一座高大宏伟的书院建筑,与国子监的规模不相上下。

而主张修建这所学校的人,正是当今圣上。

国子监不能一枝独秀,京城还需要一所与之抗衡的学府,这所学府一定要在名声和人才各个方面与国子监齐名,如此才能达到良性竞争,互相鞭策的结果。

这是皇上的原话。

而这所学校的委托人正是明光郡主。

当时国子监祭酒也在场。

皇上,可明光郡主已经是国子监的监事了….无妨,嘉文圣人还是你们的名誉校长呢。

朕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哈哈哈哈。

皇上说道。

秦兰兰: 我怀疑我舅舅耍坏心眼,但我不敢说。

于是秦兰兰就成了这新学府的校长。

秦兰兰心想,这不就是相当于北大和清华吗?想当初她也是北大的人,上学的时候没少和清华的学生打口水战。

没想到,世事变化,有一天她居然也会当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