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借问酒家何处有

2025-03-31 23:43:41

炎热渐渐散去京城正午街的一家铺子开业了。

听说叫什么沈家卤肉。

那味道香的哟,隔了一条街还能闻见。

皇城根儿下的百姓不缺钱,沈家卤肉开业这一天,人山人海。

唔,太好吃了。

好香,给我来二斤别忘了我的猪蹄。

不出一日,正午街沈家卤肉就出名了。

实在是那滋味太好,京城的百姓不爱在家做饭。

买上卤肉配上米饭馒头,回家一吃,美得很。

沈家卤肉铺子有条不紊的进行,以沈大成为首林秀才福生赵翠果一行人,京城分铺。

打了个胜仗。

给了众人极大的信心。

想起秦兰兰临行前的话,众人只觉得打了鸡血一样,势必要把沈家卤肉开遍整个大晋!而擅长给别人打鸡血的秦兰兰此刻正在忙着酿酒。

空间里有许多酒方。

秦兰兰实验了一二,觉得真是太厉害了。

配合上空间出品的药材灵泉,给贾神医喝了一口之后,他立马抱着罐子不肯撒手了。

秦兰兰更有信心了。

不仅如此还在后山种植了大量的葡萄。

葡萄在大晋少见,主要是种不活,可秦兰兰的后山就不一样了。

各种植物生机勃勃。

如今后山还盖起了几间小木屋,给刘老爷子还有田地丰他们歇脚用。

沈家的工程多,刘来的建筑队已经扩展到快六十人了。

饶是这么多人加班加点,还是不太够。

又要盖学校旁边的员工房,还要盖酒坊。

不过众人忙并开心着。

如今沈家在整个连云县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

光是杏花村人们就有的说。

杏花村如今不仅家家都钱了,房子也越来越大,村里好几个大作坊,如今连学校也有了。

杏花村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有不少村子学着杏花村一样盖作坊,还真有不少人把日子折腾好了的。

秦兰兰倒觉得这样挺好的,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思想的转变。

只有思想转变了,才有改变的能力和机会。

如今沈家工人就有接近二百名。

如今作坊盖起来,又需要不少人。

不过很多在沈家表现好的老员工,秦兰兰还是很欣赏的。

比如土坑村的李飞他们。

在沈家干活的时候认真努力,后面秦兰兰给他们派了一些其他的任务,竟然也完成的很优秀。

如此一来,李飞他们就在沈家长期工作下来了。

石头他们六人经过一段日子的训练身体素质提升一大截。

倒是那个罗十三,太过聪明了。

无论是体能还是脑力,完胜所有人。

秦兰兰觉得,这人说不定是她老乡罗十三经常无意识的冒出许多现代词汇。

秦兰兰也在观察中。

不过自从拜师宴之后,大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所有人都好奇这个杏花村,到底是何方神圣。

怎么会让大半个文坛的诗人都写诗赞美。

就连皇上都听闻了此事。

不过秦兰兰很是上道。

早就打包好了几罐状元红,和羽茶一起送入京城了。

皇上身体渐好,品尝过后果然大喜。

当然对杏花村也越来越好奇。

日子如风中细云初秋的时候,沈家的酒坊终于完工了。

方鹤童老爷子亲笔题字:杏花村酒坊全村人喜不自胜如今他们的孩子在学院读书,一家人都在作坊忙活。

家里的地也没闲着,种些大米,谷物,还能卖给作坊。

日子越过越美啦~如今他们村的小伙子说媳妇都比别村好说。

用秦兰兰的话来说,那就是掌握了优先择偶权。

杏花村酒坊开工大吉。

秦兰兰对酒坊的要求极高,用的也都是熟悉的老员工。

酿酒的每一步都极为重要。

选料,水源,发酵等等酿酒的招牌种好了,那就是长久的生意。

子孙后代都受益的。

秦兰兰也没有藏私,全心全意交给手底下的人。

搞的村里的人感动的不得了秦兰兰倒是觉得,成就都是互相的。

没有她们可能沈家的生意可能也不会这么顺利发展这么快。

京城里沈家卤肉已经成为一种美味的代表。

人们吃到好吃的总是会说:有多好吃?比沈家卤肉还好吃?如今天气没有那么热,冰工厂的生意也不像之前那么盈利。

不过宁国公府在盘点这一夏的收入时,还是惊了一跳。

一个季节的收入,比他们宁国公府两年的进项都多!也是,冰工厂遍布大半个大晋朝。

如今上至八十岁老者,下至三岁垂髫小儿,谁人不知道冰工厂?没在夏天吃一根便宜又好吃的老冰棍?而这一切的推动者,幕后的操纵者,居然是杏花村的一名妇人。

咳咳,虽然这妇人也不是什么寻常妇人。

七月底,八月初空气中带着舒爽的气息没有人注意到,京城里的一家铺子悄悄竖起了一块叫杏花村的牌坊。

没错,杏花村酒坊终于验收完第一批酒。

准备开业售卖啦!根据古方中的记载,秦兰兰又结合了现代酿酒的一些知识。

杏花村酿出来的酒,闻了就让人沉醉。

这一批有三种: 状元红 女儿红 杏花村状元红就是第一批那种度数在三十多度。

女儿红是最烈的。

杏花村则是秦兰兰费了许多心思研究出来的招牌。

杏花村味道香醇,色泽晶莹,闻着似有杏花清香,但喝下去之后才知道,这酒多霸道。

但回味绵长,实在是妙不可言。

如果杏花村卖的好,那以后的销量就不愁了。

很多年以后,杏花村酒已经变成一种历史,一种文明。

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时间紧急,秦兰兰还准备做一些女子喝的酒的。

但时间不够,还需要几天。

没办法只好等下次新品再上架。

八月初三这一天杏花村开张了。

这时人们才反应过来,什么时候这么大的招牌近在眼前,他们却没注意?当初秦兰兰买下的那间铺子,经过改造装修。

如今也焕然一新。

如是杏花村酒坊开业第一天,京城的人都疯了。

文人墨客们视若珍宝的杏花村酒坊的酒空前受欢迎。

宁国公府里 宁国公抱着沈家给的专属药酒,美滋滋的喝了一杯又一杯。

哼,外面抢又怎么样,真正的宝贝在他这里呢 。

谁也抢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