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害怕,放学后就一直没回家。
无论崔大妞和杨善贵如何解释,阮家人就是不信,一堆女人围着他们叽叽喳喳,非说他们将闺女藏起来了,让他们将杨玉燕交出来。
闹哄哄的吵嚷了一个多小时,杨家院子里的东西被砸坏了好几样,就连那口盛水的大缸都被砸破了,也始终不见杨玉燕回来。
此时的杨玉燕,就躲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又惊又怕,浑身发抖,听着吵吵嚷嚷的声音,心里恨极了阮家!在她看来,中午的那场游戏真的只是误伤,偏偏阮家人还这样不依不饶,这是想要逼死自己吗?为什么这些人就不能放过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苦苦相逼?自己又不是故意的!为什么这些人一点都不善良!她无声地抽泣着,脸上一片冰冷,眼中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流下来。
她觉得自己的命太苦了,明明她和妹妹都是女孩,可爹娘却偏疼着妹妹,有什么脏活累活都安排给她,给妹妹杨玉珍安排的都是轻生的活计。
若是闯了点什么祸,不管是姐妹俩谁的错,挨打的也总是她。
现在更好了,不仅在外人面前都不护着自己,反倒跟着那些人一起辱骂,而且还骂的那么难听!自己真的是他们亲生的吗?明明她才比杨玉珍大了两岁而已,也是个没成年的孩子呢,凭什么就要忍让,就要承受那么多委屈!就连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也是紧着妹妹先吃,只有妹妹不喜欢的,或者吃剩了的,才是她的,妹妹活得像个小姐姐,更像是妹妹的丫鬟。
有时候她都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妹妹才是亲生的,所以才被如此区别对待!她躲在角落里,远远的听到自家老娘跟着阮家人一起骂自己,只觉得一颗心凉透了。
若不是年龄还小,现在出去了一个人无法独立生存,她恨不得现在就离家出走,永远的离开这个让人窒息的家。
在这一刻,她恨透了父亲,恨透了母亲,更恨透了那个妹妹!揉了揉饿的咕咕叫的肚子,最终还是没敢回去。
与她的惨状截然相反的是,杨春生一家五口,一边美滋滋的吃着柴火炖鱼,一边听着隔壁的争吵大戏。
刚开始的时候听的还津津有味,但听着听着,杨春生的思路就拐了个弯,想到了明天早上的签到。
今天的鱼实在是太香了,尤其是自家老娘用柴火炖的,虽然只放了几样简单的调味料但却完全没有腥味,香的不要不要的。
就连炖鱼剩下的汤,也都被众人用饼子蘸着吃到了肚子里,最后剩下了个盘底,又加了点开水,被两个哥哥和老爹咕咚咚喝进了肚子里。
至于鱼骨头,上面更是被吸吮的干干净净的了。
这条鱼虽然不小,但吃饭的毕竟是5个人,其中还有两个能吃穷老子的半大小子。
这一晚,杨玉燕是后半夜还偷偷溜进家门的,原本以为这个时间点回来不会被发觉,却没想到,刚刚到了院子里,就被杨善贵和崔大妞夫妻俩发现了。
夫妻两人今日可是委屈大了,现在打死这个大闺女的心都有了,现在看见她回来了,那两人的眼睛简直都要冒绿光了,抓起廊檐下的扫帚就打了过去。
一阵鬼哭狼嚎之后,杨玉燕再次夺门而逃,这一次一直到天亮都没有回来。
杨春生全家以及周围邻居被迫半夜又爬起来吃了一次瓜。
第2天上学,杨玉燕果然没来。
杨春生还挺失望的,她还以为今天自己又可以落井下石一次了呢,没想到当事人直接玩起了消失。
不过……她瞅了瞅储物空间里的三个苹果,觉得自己又被安慰到了,这是她今天早上签到的奖励。
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她就没吃过一个正经水果, 吃过的唯二的两次水果,还是两个哥哥去山上摘回来的野果子。
野果子:……谁说我不正经?凭什么说野生的就不正经?班主任张老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进入了教室里,将手中的教案放在讲桌上,在教室里扫视了一圈。
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同学们瞬间噤了声。
教室里有两个空座位。
张老师的目光在其中一张空座位上停留了几秒,问道:杨玉燕同学到哪里去了?班长杨小涛站起来,声音清亮的回答道:报告老师,杨玉燕今天没来上学。
张老师的目光在同学们中又扫视了一圈,问道:有谁知道杨玉燕同学今天为什么没来上学吗?见没人回答,杨春生站起来告状,声音清脆响亮,不仅是班里的这些同学,声音大的恐怕隔壁班级都能听得到:报告老师,我知道她为什么没来上学。
这操作她熟啊!不就是打小报告吗?她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没回家睡觉,她娘昨天晚上骂了半晚上,半夜又起来骂了好久,今天早上还是她娘的骂声把我吵醒的。
明目张胆的上眼药。
明目张胆的帮她做宣传。
虽然杨玉燕只有13岁,但背上一个夜不归宿的名声也绝不是什么好事。
就算是以她的年龄,还理解不了夜不归宿所带来的后果,但杨善贵和崔大妞却不可能不知道,因此等这夫妻俩冷静下来,必定会想方设法的遮掩。
所以此时很有必要将事情的真相说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到时候就算这夫妻俩想遮掩都没人相信。
果然此话一出,原本安静的教室里顿时如同一滴水滴进了热油锅里,众小朋友们开始嗡嗡嗡的议论起来,尽管都压低了声音,但全班同学都在这间狭小的教室里说话,这间小小的教室里就立刻嘈杂起来。
都猜测着一整晚不回家,杨玉燕是去哪里了,甚至有人的思维发散到说她死了,要不然怎么会不回家呢?张老师的脸色难看起来,很快便联想到了昨天中午发生的事情,他猜测着,杨玉燕不回家,很可能与昨天中午伤了阮玲玲的事有关。
第13章 60年代小炮灰13:打小报告的快乐阮玲玲今天也没来上学。
教室里空着的两个空座位,一个是杨玉燕的,另一个就是阮玲玲的。
昨天扔沙包的时候,那沙包上沾了尘土和沙子,杨玉燕打的又狠,沙子和尘土就进到了眼睛里,昨天在卫生室里的时候,阮玲玲连眼睛都不敢睁。
卫生员给开了眼药水,原本还觉得没什么事,但见她的眼睛红肿的厉害,说什么也不肯睁开,又总是哭哭啼啼的喊疼,怕真的耽误了病情,就建议家长带她去卫生院再检查一下。
卫生室只有一些简单的设备,有些检查根本没法做,卫生员也怕她的眼睛真的被打坏了。
昨天他已经给阮玲玲批了假,让家长带着她去卫生院再做一下检查。
所以今天阮玲玲没来是正常的。
但杨玉燕又没有受伤,却不该不来上学。
张老师看着杨春生,温和的问道:你知道昨天杨玉燕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吗?杨春生点头,声音清脆响亮的科普:昨天杨玉燕没回家,后来她家里来了一群人,跟她爹娘打起来了,我们村里的人都去看热闹了。
说到这里,她抿了抿唇,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但声音依旧洪亮,甚至还特意带上了几分骄傲,似乎看热闹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让张老师的心情异常复杂,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这也是她为了符合原主的人设故意为之,讲真是挺幼稚的,但也真的是挺爽的。
我也去看热闹了,来了好多女人,杨玉燕她娘就跟人打起来了,她娘还边哭边骂,骂杨玉燕没有良心,净给家里惹祸,是个扫把星,赔钱货。
后来那些人把她家的东西都砸了,还让她娘赔了钱才离开的,不过杨玉燕一直没有回来。
后来那些人走了,我就回家了,半夜的时候她家里又传来了打骂声,她娘骂人的声音可大了,骂的又凶,吵得我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
今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娘又起来骂了,我从家里出来上学的时候,她娘还在家里骂呢,我听见她娘骂杨玉燕一整晚都没回家,骂她是丧门星,还让她有本事就死在外面,别回家了。
似乎是怕老师不相信,杨春生又补充道:我家就住她隔壁,隔了一堵墙,所以听得特别清楚,她昨天一晚上都没有回家睡觉,她娘还骂她不知道到哪里去鬼混了!众人……你一口一个她娘,我们怀疑你在说脏话,而且貌似还有证据……张老师的目光也有些复杂,虽然杨春生因为这具身体的年龄还小,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被家里人宠坏了,平时讲话的时候逻辑性并不强,杨春生觉得自己已经超常发挥了,所以讲述的时候故意说的有点颠倒不清,但张老师还是听明白了事情的过程。
不过对于这个学生一口一个她娘,总觉得似乎哪里不太对,听起来似乎是在骂人,但真要挑刺,又挑不出毛病。
毕竟对方只是在讲述事情的经过。
谢谢杨同学,既然你们两家离得这么近,那老师想请你去她家里看看,顺便告诉她的爹娘一声,她今天没来上学。
杨春生瞪圆了双眼,露出一副吃惊的样子,拒绝道:老师,我不能去!张老师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心里有些不高兴,但还是耐心的问了一句: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杨春生点点头,小嘴巴拉巴拉讲述了一遍那天原主被推下水的事情,重点讲了她的动机和自己差点被淹死的事实。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大队长从他们家划了200个工分给自家,讹她的两块钱也到手了,但是在杨春生心里,这事始终没过去!锦上添花她不会,但落井下石她能行!所以,张老师你看,我不能去她家了,我爹和我娘都说了,为了保住小命,让我离得他们一家远一点,免得一不小心被害死了。
张老师……完全没想到自己班上的这个学生竟然是这样的人,这已经不能用道德败坏来形容了,小小年纪就敢行凶,这分明是恶毒!他愧疚的看着杨春生:是老师考虑不周了,老师在这里给你道歉,我再找其他人去看,你坐下吧,好好念书。
随后又看向了班长:我出去一趟,你先组织大家自习吧,等我回来再上课。
杨春生明目张胆地告完了状,神清气爽,目送着张老师离开了教室。
而她没说的是,杨玉燕半夜回来之所以被发现后又被打跑,还离不开她在旁边煽风点火。
㖿!打小报告使我开心!㖿!打小报告使我快乐!ʱªʱªʱª (ᕑᗢᓫ∗)˒打伤了阮玲玲,让杨玉燕开始惶恐不安。
阮家的凶悍,她也是有所耳闻的,因此这会就更加害怕了,而且是越想越怕,一整个下午都过的浑浑噩噩,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她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下午放学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回家,而是躲在村口的晒麦场上。
晒麦场上有几个草垛,正好可以隐藏住身影。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抱着侥幸心理,也在心里暗暗祈祷着,希望阮家人不会找过来。
她在心里暗暗的发誓,只要让自己躲过这一劫,以后再也不会去惹阮玲玲了,以后永远都会离得她远远的。
终究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只有13岁的孩子,哪怕是再早熟,她的许多想法还是有些太过于幼稚了。
其实她若是回家,最多就是被打一顿,难不成爹娘还能杀了她不成?但事实却是,杨玉燕的心里实在太害怕了,这次自己闯了弥天大祸,她真的害怕自己会被打死。
上次将杨春生推下河里,母亲就曾经说过,若是再闯祸,就直接打死她。
崔大妞说的是气话,但杨玉燕却当了真。
杨玉燕躲在草垛后,看着浩浩荡荡的来了十几口人,径直冲进了村子里一路上还不停的骂骂咧咧,从那些叫骂声中,她还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第14章 60年代小炮灰14:男女混合双打虽然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但她却并不傻,就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一群人就是阮家来找自己算账的。
如此一来,躲在草垛后的杨玉燕就更不敢回家了。
其实杨家这一群人是看到了草垛后有一个小姑娘的,不过却没人想到对方,就是他们要找的罪魁祸首。
原本若是阮玲玲在,杨玉燕就会第一时间被认出来,但偏偏阮玲玲因为伤了眼睛,这次来杨家讨公道,她并没有跟着来。
而阮家其他人又不认识哪个是杨玉燕,这才错过了抓住她的机会。
杨玉燕一路躲躲藏藏,跟在这十几人身后,果然就见他们一路询问着找到了自家。
躲在角落里,听着那十几个人在家里又骂又打,非要让爹娘教出自己,而爹娘则是不断的哭扰哀嚎,杨玉燕吓得更是不敢出来了。
她甚至没有等到这十几人离开,就匆匆的跑回了晒麦场,找了最里面的一个柴火垛,挖了个坑就钻了进去。
怕被人发现,还抱了两捆玉米秸秆遮挡住了入口。
瑟瑟发抖的将整个身体都蜷缩在里面,似乎只有这样才会感觉到安全。
等到天都黑透了,她依旧不敢回家。
一直到月亮高高的挂上天空,周围的环境都安静下来,就连在外面乘凉八卦的人也都回了家,她才从草垛里钻出来,踏着月光往家走。
现在爹娘应该都睡了吧?她悄咪咪的摸回去,不会有人发现吧?杨玉燕揉了揉肚子,她好饿啊,不知道到灶房里还有没有饭。
从两扇木门中间,看到自家的屋里的灯火已经熄灭了,犹豫了许久这才敢悄悄摸摸地翻过了低矮的土墙,伸出手轻轻的推开了屋门。
却没想到杨善贵两口子今天被气的狠了,哪怕是灯熄了许久,两人躺在床上,依旧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因此屋门被推动时发出吱嘎的响声,这两人就立刻听到了。
小闺女住在镇子上,现在又是三更半夜,那回来的必定是大闺女。
想到今日遭到的辱骂,被讹走的30块钱,还有家里那些被砸坏的东西,两口子就觉得心火噌噌的往上窜,攒了一肚子火气无处发。
因此听到门响,连鞋都来不及穿,冲出来就抓杨玉燕。
崔大妞甚至在路过灶台时,顺手捡起了烧火棍。
惨淡的月光下,杨玉燕来不及躲,接连被烧火棍打了几下,胳膊上,肩上,腿上,屁股上都挨了打。
杨玉燕在院子里跑,一边跑一边求饶:娘,别打了,呜呜呜……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啊……饶了我这一次吧,求你了!爹,你不要过来……不要打我,我已经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然而这两口子心中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又怎么肯停手?自然是不顾杨玉燕的哭求,继续追打,杨善贵还抄起了廊檐下的扫帚,一边抡起来抽打杨玉燕,嘴里还一边骂着:我打死你这个不孝的小杂种,我让你天天闯祸,你这个丧门星,哪一天也不能消停,我今天一定得打死你,免得你这个死孩子再出去给我闯祸!与其让你天天给家里招祸,还不如我今天打死了你,一了百了!崔大妞也一边抡着烧火棍抽打杨玉燕,嘴里还一边喊着:我打死你,我打死你!杨玉燕是翻墙进来的,大门又锁着,这夫妻俩又紧追不舍的抽打,竟让她一时无法跑掉,这才有了周围邻居们听到的半夜鬼哭狼嚎。
原本杨家两口子也就是打闺女一段出出气,这件事情也就算是过了。
然而就在他们看着闺女瑟瑟发抖,正准备停手的时候,却不想隔壁墙头上传来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声音。
哟,这不是杨家的大功臣回来了吗?你爹娘这是造了什么孽呀,生了你这么个搅家精,你家里都被打了个稀巴烂的时候,也不见你回来!现在打人的走了,你倒是回来了,可怜啊,你爹娘不仅赔了人家一大笔钱,家里的东西也都被砸烂了,还被全村都看了笑话!你说你怎么这么恶毒呢?前段时间把我推进河里想淹死我,现在又打坏了人家阮玲玲的眼睛,你爹娘累死累活的挣的那点家当,还不够你败的呢,你说你怎么这么不省心呢?惹了祸自己躲了,把你爹娘推出来给你挡灾,你也真是够孝顺的!杨善贵和崔大妞原本已经有些消散的火气,被杨春生这一番阴阳怪气的话又挑了起来,心头的怒火那是蹭蹭的往上窜,于是两口子又骂骂咧咧的追着杨玉燕打。
杨春生家里的人也都被吵醒了,杨宗文和杨宗武也都跟着妹妹一起趴在墙头上看热闹,说风凉话,让杨善贵和崔大妞两人越打越上火,烧火棍和笤帚招呼在她身上,一副恨不得将她打死的架势。
杨玉燕只觉得万分绝望!她恨爹娘下手没个轻重,更恨杨春生火上浇油,挑拨离间!她害怕继续打下去,自己就会被打死了,忍着棍子敲在身上的疼痛,勉强爬过了土墙跑了出去,脚上的鞋也跑丢了一只。
她怕被这夫妻俩追上,爬过墙后连头都不敢回,拼命的往远处跑。
见闺女又跑了,杨家两口子打开门,手里拿着烧火棍和笤帚就去追,还一边嚷嚷着要打死她。
天上虽然有月亮,但周围也有许多树木,树影投在地上影影绰绰,人在阴影里跑,身影就有些看不真切了,也给了杨玉燕逃走的机会。
夫妻俩追了半天,终究还是追丢了她,只能骂骂咧咧的回了家。
杨家三兄妹心满意足的从墙头上跳下来,乐颠颠的回去睡觉了。
杨家旺和王翠芬虽然没出来,但也都醒了,扒在窗户上听墙根,一直到见自家儿子闺女都进屋睡觉了,两口子这才重新躺下。
杨玉燕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跑回了晒麦场,慌不择路的在晒麦场转了两圈,才终于找到了先前栖身的草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