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事不能让他娘知道,他娘这个人最是胆小怕事,如果是让她知道自己还惦记着纪晓彤,恐怕她会出手阻拦。
杨招财移开视线,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
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动作了,嗓子实在疼的厉害,他不想开口说话,虽然点头也会牵动头上的伤口,但比起说话时所要承受的疼痛,却轻了很多。
见儿子答应了,杨冬梅顿时喜出望外:好孩子,娘就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你在这儿好好躺着,娘去给你煮两个荷包蛋吃。
杨冬梅起身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又给杨招财掖了掖被角,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杨招财全程阴沉脸。
一进院子,就看到了坐在灶房门口的杨进宝,连忙吩咐道:进宝,你去外面拿几根柴火进来,我给你大哥卧两个荷包蛋,让他好好补补身子。
杨进宝面无表情,看向自家老娘的眼神满是冷漠:只给大哥吃吗?我的呢?杨冬梅一脸懵:什么你的?你好手好脚的哪里用得着吃鸡蛋?老娘我是哪顿饭没让你吃饱,让你在这里跟我讨价还价,还不赶紧的拿柴火去,没看你大哥伤的那么严重吗?跟个病号你也这么能计较,平日里怎么教你的都忘了!你怎么这么不明事理?杨进宝眯了眯眼,眉头也皱紧了:干活的就只能吃野菜窝窝头,一天到晚什么活也不干,就知道惹是生非的人倒要吃鸡蛋,这是什么道理?合着我大哥是你的亲生儿子,我就是你捡来的呗?你真的是我亲娘吗?杨冬梅顿时满脸愤怒:你这个孩子瞎说什么呢?我怎么就不是你亲娘了,合着我怀胎10月的罪白受了?我给你大哥煮鸡蛋,是因为他受了伤,你好端端的身强力壮的吃什么鸡蛋,少在这里给我胡搅蛮缠,赶紧干活去!杨进宝依旧坐在灶房门口不动,将房门堵了个严严实实,怕杨冬梅从旁边挤过去,他还伸出两只手分别扶着两边的门框:我不管,都姓杨,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凭什么他能吃我不能吃!今天我要是吃不到,他也休想吃到!杨莲从门缝里看着外面发生的一切,只觉得一颗心扑通扑通跳的厉害。
她可太赞成杨进宝的话了,都是姓杨的,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凭什么她就不能吃?她精神紧张的看着两人的争执,只等到杨进宝一旦赢了,她立刻就跳出去争取自己的那一份福利。
杨冬梅和杨进宝你来我往的争论了几句,最终杨冬梅退了一步,答应给杨进宝煮一颗蛋,给杨招财两颗。
但杨进宝依然不肯善罢甘休,甚至还有些恼羞成怒,扬言从今日开始他也不下地干活了!要知道杨招财被拘役的这三个月,哪怕是做再苦再累的活,都是没有工分拿的,所以凭什么杨招财能只吃不挣工分,他就不能?最后杨冬梅无法,只能答应给他两人每人两颗荷包蛋。
杨冬梅答应的话刚一落地,杨莲房间的门一下子打开了:娘,你可不能偏心!凭什么他们都有我就没有?难道我不属于这个家吗?我不姓杨吗?我不管,我也要吃荷包蛋!看到闺女也掺和进来,杨冬梅的火气噌噌的向上冒: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咋不吃死你们!一个丫头片子也想吃荷包蛋,给老娘滚一边去!杨莲顿时不干了!凭什么我就不能吃,家里的鸡都是我在喂,衣服都是我在洗,我还得每天跟你一起做饭,我干了这么多活,也不耽误我下地挣工分!凭什么我要干最多的活,却什么好东西都轮不到我?现在可是新社会了,男女都一样,你们凭什么把我当丫鬟使唤!从今天开始,家里三个孩子,他们两个吃什么,我也要吃什么,不给我吃,我就什么活也不干了!杨冬梅简直快要被气疯了。
跟外人相比起来,当然是更疼自己闺女,可跟儿子比起来,闺女又算得了什么?杨进宝因为亲娘答应了也给他煮荷包蛋,已经让开了灶房门口,所以这会儿杨冬梅被气的直接冲进了灶房里,在土灶旁捡起那个用惯了的烧火棍,骂骂咧咧的就冲着院子里的杨莲去了。
我打死你这个死丫头,我让你一天到晚就惦记着吃,还敢威胁老娘不干活,看老娘今天不打死你。
杨冬梅手中的烧火棍挥舞的虎虎生风,杨莲一边上蹿下跳,嘴里一边不停的争辩,誓要将自己的权益争取到手。
纪晓彤站在杨家院墙外,听着里面的鸡飞狗跳,唇角露出了一个得逞的笑容。
果然不出她所料,杨家人果然闹起来了。
ʱªʱªʱª (ᕑᗢᓫ∗)˒听到他们狗咬狗,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畅快,犹如三伏天吃了一根老冰棍!纪晓彤面带笑容,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杨招财在床上躺了几日,就下地活动了。
原本他是想多躺几天的,但实在是受不了每日的鸡飞狗跳了,尤其是杨进宝,自从那天成功吃到了两个荷包蛋之后,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每日里不是冷嘲热讽,就是阴阳怪气。
原本娇憨可爱的弟弟妹妹,现在变得是那么面目可憎,若不是他现在身体伤着,不是这两人的对手,他早就动手了。
而且杨进宝事事都要跟杨招财比,杨招财躺着,他也要躺着,杨招财吃鸡蛋,他也要吃鸡蛋,杨招财喝红枣小米粥,他也要喝红枣小米粥。
杨冬梅虽然不情愿,但为了不被气得肝疼,就只能忍着肉疼,给大儿子做好吃的时,也给小儿子做一份,就连杨莲,也在不懈的努力下,能从杨冬梅手里抠点吃的出来。
杨莲那天虽然挨了一顿打,但也成功吃到了一颗荷包蛋,高兴得她连身上的疼痛都不计较了。
为了以后有好事也不被落下,她果断联合了杨进宝,给他出谋划策,兄妹两人密切合作,让杨冬梅想背地里给大儿子开个小灶都做不到。
第180章 重生狂踹前夫哥15:薅羊毛式的金手指几天下来,只觉得心力交瘁,感叹自己命苦的同时,又觉得三个孩子没一个省心的。
相比较于杨家众人,纪晓彤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自从突如其来的有了这一身大力气,做起农活来再也不觉得吃力了,反而还很是得心应手。
而且她还发现,自从那次打了杨招财以后,她的运气似乎是变好了。
遥想前一世,无论是上山挖野菜,还是下地,可从来没捡到过东西。
但这一世却不同。
那天去山上挖野菜,竟然捡到了一枚金戒指!走在路上,一弯腰竟然捡了一块钱。
到山里去捡柴,在草丛里捡了三颗野鸡蛋。
今天到河边去洗衣服,一条鱼竟然自己从河里跃到了岸上,而且恰巧就落到了她的脚边……纪晓彤连忙看看左右,见没人注意自己,眼疾手快的将那条鱼扔进了盆子里,将衣服盖在上面,也顾不得继续洗了,端着盆子就回了知青院。
纪晓彤心里隐隐有个猜测,她的运气变好了似乎跟杨招财有关~~~杨招财越是倒霉,她的运气就越好。
这一点有点像后世里那些小说里写的运气掠夺。
只不过不知道是现在的自己掠夺了杨招财的运气,才变得事事顺心起来,还是前一世的杨招财掠夺了自己的运气,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倒霉。
也或者~~~只是巧合?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杨招财伤好开始挑粪之后,她又准备了小石子,暗中偷袭了他,让他一下子摔在了粪坑边,摔了一身污物,气得杨招财趴在地上破口大骂。
回去的路上,绕道到了山脚下,竟然在最不可能有人参的山脚下挖到了一株人参!这已经不能用运气好来形容了!简直是诡异!纪晓彤~~~貌似找到了发财致富的捷径!后来她去了一趟县里的黑市,用那支年份不算太久的人参换了一百多块钱……今天这条鱼自己蹦到脚边,纪晓彤已经很淡定了~~~一定是杨招财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倒霉了,而且倒霉的原因多多少少跟自己有点间接关系。
她还要在这里待近4年时间,时间有点仓促啊,得抓紧时间从杨招财身上薅羊毛了,等回了城,再回来当面折腾他就要费点功夫了。
等将鱼拿回知青院里,交给院子里正在劈柴的唐江涛:小唐同志,我在河边抓了条鱼,你赶紧收拾一下,今天晚上咱们做了吃,我得赶紧回去继续洗衣服了,要不然恐怕这衣服上都沾染上鱼腥味了。
唐江涛的双眼亮晶晶的,迸发着惊喜:哇塞,小纪同志你好厉害,今天晚上有鱼吃了,我这就去收拾。
唐江涛柴也不劈了,喜滋滋的拎着鱼去水缸边收拾去了。
这条鱼太大,若是拿到外面去收拾,被人看到了,恐怕会惹人眼红,因此,唐江涛自觉的在院子里收拾。
纪晓彤端着盆子里的衣服又回河边去了。
不远处,正蹲在河边洗衣服的赵嫂子见纪晓彤去而复返,不由奇怪的道:纪知青,你刚才不是回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纪晓彤笑了笑:刚才忽然想起还有两件衣服也需要洗,又回去拿了。
赵嫂子并没有怀疑什么,反而关心的道:那你可要洗快些了,这天马上就要黑了。
纪晓彤点点头:嗯,我这就洗。
她手上的力气大,再加上那些衣服原本就洗的差不多了,只不过因为鱼沾染上了些许腥味,只要多涮几遍就没什么问题了。
她洗好衣服的时候,刚好赵嫂子也洗完了,两人便端着各自的盆子一起往村里走,在到了村口分别的时候,赵嫂子压低了声音道:纪知青,我那天听见杨招财他娘在背地里骂你呢,你是个外来的娃子,还是得小心一些,平常别落了单,免得被人算计了去。
我在这里看着,你快些回知青院去吧。
纪晓彤连忙道了声谢,虽然她自觉力气大并不害怕,但赵嫂子也是一片好心,她自然不会不领情。
赵嫂子装作是累了的样子,走到一棵大树下,将手里端着的盆子放下,一只手扶着大树歇息,目送着纪晓彤走进了知青院,才端起盆子离开。
只把躲在不远处大树后的杨招财气得面色阴沉。
知青院虽然在村外二三十米远的地方,但却并不在村口这条主路上,而是要沿着主路向北一段距离。
刚踏进知青院里,就闻到了空气中的鲜香味。
也幸亏知青院离着村子有点距离,再加上这边又不是主路,除了知青们,很少有人往这边走,炖鱼的味道也没有肉那么香那么大,若不然这味道早就被人发觉了。
这条鱼挺大,今天轮到赵永正和杨桃做饭,两人的厨艺都不是特别好的那种,因此这条被炖出来的鱼就不那么完整了,但好在味道鲜美,众人吃得很开心。
作为最大的功臣,纪晓彤自然是吃的最多。
第二天一早,纪晓彤算计着又该薅一波羊毛了,口袋里揣着小石子,借口晨跑就溜出了知青院。
一路小跑,很快就来到了杨招财家附近,看看四下里无人,悄悄的靠近了他家院墙,踮起脚尖看向院子里。
杨招财正拿着一把扫帚在清扫院子,纪晓彤一眼就看到了他那颗头在院子里晃动。
再次确认了四周无人,手上捏了一把石子,隔着院墙就朝着人头晃动的地方扔过去。
等到里面传来惨叫声的同时,纪晓彤已经拔腿跑了,而跑的方向正是山脚下。
一边跑一边在心里呐喊:漏啊!我来了!果然还没等她跑到山脚下,鞋子就踢到了一件东西,那东西咕噜噜滚向了一边的草丛。
纪晓彤立刻停下脚步,朝着东西滚落的地方找过去。
竟是一颗透明的淡绿色小圆球,很圆,像是人工打磨成的,上面还沾了不少尘土,看上去脏兮兮的。
纪晓彤不认识,但并不妨碍她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