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艾琳成绩好,艾家便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让她去上学。
但也跟她说好了,先上半年试试,如果不行的话,还是要回来继续种地,艾琳答应了。
有空间里的物资,艾琳根本不担心,隔三岔五的就去黑市里转转,每次回家,也会带东西,或钱票。
艾老太太算了一笔账,发现艾琳每月带回来的东西,价值都能抵一个工人每月1/3的工资了,比她一个半大的孩子每天去上工挣的要多多了。
看在这些东西的份上,尽管心里还是觉得丫头片子,不用上那么多学,但也不再强迫她退学。
艾琳如愿上完了两年高中。
此时,已是76年夏,还有一年多就恢复高考了,艾琳回到了艾家,一边务农,一边也不忘学习。
此时,她已经年满16岁,有说亲的也陆续登门了。
按艾老太太和周小翠的意思,就是先相看着,若是遇到合适的先定亲,等到了年龄再结婚。
但艾琳不愿意。
先不说她年龄还小,就是到结婚年龄了也不想找,她还想到明年高考恢复之后考大学呢,根本不想分心。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含金量可比后世要高的多,而且只要考上了,毕业之后就是铁饭碗!在抗争了几天后,周小翠终于答应等她满十八周岁之后再相看。
第二年初冬,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沸腾,复习资料和课本一下子都成了抢手货。
艾琳早有准备,她高中毕业之后,所有的书都收在了空间里,上学期间,还趁着空闲的时候去废品站收集了不少复习资料和往年的试卷。
甚至还在废品站里淘到了几样看起来比较陈旧的东西,具体年代不详,价值也不详。
反正空间里都可以放得开,等到以后升值了再卖掉。
原本她还想跟艾长庭一块复习,想着他就算是。
考不上大学,考个中专也行啊,毕业后好歹也是一个铁饭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
但艾长庭此时正谈了个小女朋友,两人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备考?就算艾琳逮住了他,说不了个三两句就又溜走了,次数多了,艾琳也就放弃了劝说,把精力都用到了学习上。
虽说他前世也是大学毕业,但有好多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幸好她这一世高中毕业这一年多来,一直没有放下学习。
在开考前夕,提前几天她就到县招待所里开了一间房,是个单间在这里住了下来,用的当然是她自己的钱。
跟家里人说的是,到同学那里去借住几天,她同学也要参加高考,正好两人可以一块复习。
家里人也没有反对。
艾琳之所以提前了几天,是因为若不早来,临到考试不要说单间了,就是大通铺都不一定有床位。
单间的好处就是没人打扰,可以再做一下最后的冲刺。
这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各方面的条件都放得很宽。
这也就导致了参加考试的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有的人看起来像是30多岁了,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像艾王林这样的年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大多数都是往届毕业生和知青。
艾琳叹了口气,高考过后,面临的就是许多家庭各奔东西了,结了婚的,有了孩子的,没有几个人会甘愿为了家庭留在农村。
毕竟没人对以后的政策了解,在他们看来,不趁着这次机会回城,很可能就永远也回不去了。
不过这是大势所趋,艾琳也只是在心里暗叹罢了。
试卷发下来,艾琳先是从头至尾大体浏览了一遍,这才开始答题,先挑简单的做,难一点的留在最后。
全部答完之后,看看还有空闲时间,又挨着检查了一遍,特别是那些简单的,越是简单的越容易出错,就怕一个疏忽,明明会的给写错了。
考完了试,她个人感觉这一次考得还不错,回到艾家时,周小翠是最积极的那一个。
小琳,考得咋样?有把握吗?艾琳点点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所有的题我都答上了,感觉还可以,应该能考上。
周小翠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虽然当初闺女上高中的时候,她也是属于不同意,拖后腿的其中之一,但若是这次闺女能考上大学,那他们老艾家可就有个大学生了。
想想都觉得脸上有光,感觉腰杆都挺直了几分,仿佛闺女已经考上了一样。
而且她还听小闺女说了,考上大学之后,不但不用交学费,学校里还会给学生发生活费。
若是她在学校里节约一点,说不定还能再贴补贴补家里,这样的好事儿到哪里找去?眼看着艾长庭也是个大小伙子了,用不了多久就要结婚了,若是小闺女帮忙给弄回张自行车票,缝纫机票什么的,那儿子结婚也是倍有面的。
艾老太太在旁边听了也非常高兴,见小孙女说的言之凿凿,赶紧双手合十,对着天空拜年了拜,希望天上的菩萨和文曲星保佑自家小孙女能考上。
高考过后不久,通知书就陆续开始派送了。
知青里已经有人收到了通知书。
急得艾老太太天天伸长了脖子,不是站在家门口,就是到村口去,眼巴巴的望着通往村外的那条路,就盼望着哪天邮差送来的是孙女的通知书。
这一天,艾老太太正站在门口,向村口的地方张望,远远的就看着一个人,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骑着自行车往村里过来了。
她顿时支楞起了精神,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邮递员,看他去哪一家。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看到有一户人家门前站了个大娘,就骑到她跟前问道:大娘,你知道艾琳的家怎么走吗?艾老太太双眼放光:艾琳是我的孙女,她是不是考上了?是不是有录取通知书?邮递员点了点头,脸上都是笑意,看的艾老太太心情格外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