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话也成功挑起了沈母的怒火,也就真的不再管这个闺女了。
她觉得自家男人说的对,不回来拉倒,不回来就饿死在外面,还给家里省粮食了呢!但心里又隐隐觉得不对。
半夜起来上茅厕,沈母特意点着煤油灯去女儿房里看了看。
没错,在村里70%通电的情况下,沈家还点煤油灯。
摇曳的灯光照亮了不大的房间,女儿果然还是没有回来。
沈母只觉得心莫名的很慌,似乎有什么不可控的事情发生了,她匆匆回到房里,推了推熟睡中的沈父:当家的,云丫头还没回来,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咱们要不要去找找?沈父睡的正香,被喊醒很是不耐烦:找什么找!三更半夜的到哪里去找?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可是这孩子一直没回来,会不会出事了?就得出事了,现在去找也晚了,等明天天亮了再说,老子得先睡了!说完也不再搭理沈母,翻了个身又睡了。
沈母心里不舒服。
那种突然失去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到了弄的她心神不宁。
大小小自家男人说的也对。
现在三更半夜的要出事早就出了,就算现在去找也于事无补了,而且深更半夜的到哪里去找,不如等明天再说。
心里做的决断,勉强压下心底的那种感觉,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沈母正在做早饭,媒人就上门了。
一进门,那张老脸就笑得跟朵菊花似的了,一把拉住沈母的手:妹子大喜了!那李家同意了!沈母沉郁的心情顿时开朗,脸上瞬间堆满了笑:那敢情好!这一次多亏嫂子你从中撮合了,快进屋里来坐着说话。
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媒人的手,就把她往屋里请。
两人在院子里说话的声音不小,沈书恒当然也听到了,知道对方同意了,原本还迷迷糊糊的,一下子就清醒了。
只觉得一颗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周身的血液都往头上涌,竖起耳朵想要听的更多更详细。
屋子里,媒人满面笑容的坐着,手里还捧着沈母给倒的水:大妹子,对方同意了,他家姑娘啊,就是看上你家儿子了,说你儿子长得玉树临风,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媒人端起碗,轻轻抿了一口水,又继续道:不过对方提了一个条件,他们啊,不想要彩礼,就想给他家儿子换个媳妇,我这不是想着你们家还有个书云,这不是正好吗?反正女孩子大了也都是要嫁出去的,你说是不是?其实按理说沈书云早就应该找婆家了,毕竟农村人哪怕不够结婚年龄,也都会早早的定亲。
但是无奈沈家的名声太不好了,谁也不愿意跟这样的人家做亲家。
再加上沈家人心里惦记的都是儿子,或者说其实他们原本也打着将原主嫁出去换彩礼,或者是给儿子换媳妇的主意。
只不过没有机会实施罢了。
沈母听到媒人这样说,一下子想到女儿昨晚没回来,心忍不住往下沉了沉,脸色就变了变。
媒人一见,还以为她不同意,连忙又劝道:大妹子,我跟你说,这李家可是个顶顶好的人家,他家的后生长得人高马大的,一看就是个做庄稼活的好手,你闺女嫁过去,绝对亏不着。
李家那姑娘长得个子高,屁股大,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只要进了年啊,保证三年抱俩,到时候你们两口子就等着享儿孙福吧!大妹子,你可要想明白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那个店了,这么好的人家错过了真是可惜。
沈母忙不迭的点头:我看这事行,嫂子先在这里坐坐,我去问问我们家那口子。
一边说着,她就站起来冲进了房里。
外面的声音已经吵醒了沈父,他睁大睁着双眼在炕上听的认真,见自个老婆进来了,还不等她开口就点了头。
这事我同意了,你去跟媒人说,就这么办,一个丫头片子不值什么钱,能给她哥哥换个媳妇,也是她的福气。
女孩子嘛,迟早到时候是要嫁人的,嫁给谁不是嫁?我看这李家就挺好,这还能亲上加亲!沈母迟疑了一瞬,还是说道:可是那丫头昨晚一晚都没回来,该不会是在外面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吧?若是被李家知道了,这事还能成吗?沈父一听,差点就要大叫出声,幸好及时止住了:你不用管了,先去答应了再说,我这就起床,把书恒也叫起来,等媒人走了,咱们就去找找这个死丫头。
找到就把她绑起来,就是用绑,也得把他送到李家去,书恒的婚事绝对不能让她破坏了,我还等着抱孙子呢。
沈母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回复媒人了。
媒人一听,脸上顿时笑成了一朵花。
这婚事成了,她的谢媒礼跑不了了!那行,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再去李家跑一趟,到时候你们两家商量个日子,尽快给这4个孩子完婚。
我这边就提前恭喜大妹子了,这可是亲上加亲的好事!好!麻烦嫂子费心了,将来孩子们也忘不了你的好。
媒人摆摆手,笑眯眯的走了,自去回复李家。
这边沈家人都起来了,沈母做好了早饭,一家人吃了早饭,就商量着到哪里去找沈书云。
沈书恒懒洋洋的道:娘,你和爹出去找吧,我在家里看家,万一书云那个死丫头回来了,我也好立刻抓住她,也省得她再跑了。
沈母自然是知道,这是儿子想偷懒找的理由,但她心疼儿子早已成习惯了,也没有拒绝。
沈父更是没有意见。
两口子出门了,沈书恒一个人在家,在炕上躺了一会,就爬起来溜达到了沈书云的房间,很快就发现了沈书云留在桌子上的那张纸条。
沈书恒是上过几年学的,虽然学的没多好,但纸上的字磕磕绊绊,他也能认出大半,草草看完了,顿时大惊。
妹妹跑了,那他的媳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