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探望

2025-03-31 23:44:29

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吃,他每天上工更是无精打采,手里握着锄头好大会儿才能耧一下地。

队长看到了,免不了要批评教育一番。

陈光明饿得很,实在不行,就去摘树上刚长出的叶子吃。

恰好,季安乐也在找机会背着她娘偷偷接近陈光明。

陈光明可是个大金山,要是就这么丢了,那她才是大傻子。

比她上辈子嫁的那个城里傻子还傻。

季安乐故意不跟季家那三口在一起干活,当她看到陈光明在吃树叶子时,可把她给心疼坏了。

不过,这对她来说也是个好时机。

如果能在一个人十分困难的时候帮助他,做到雪中送炭,那么他就会加倍的感激你,记住你一辈子,感激你一辈子,或者对你好一辈子。

陈光明吃了几把树叶子,又苦又涩,吃着吃着,想着自己艰难的生活,慢慢流出了眼泪。

这时候,季安乐走了过去,叫了声:光明哥。

陈光明蹲在地上,红着眼睛抬起头,仰视着季安乐,之前只是被他抱着玩玩心理相好的女人,此时却显得那么的高高在上。

他擦了擦嘴,站起身,安乐,你不去干活,跑这里来做什么?季安乐道:光明哥,你的事我听说了,你为了能吃上粮食去勾搭别的小姑娘。

安乐,我是有苦衷的,我不那么做,难道要活活饿死。

光明哥,这么说,你并不喜欢那个陈三妮是不是?安乐,你是了解我的,我只对一个姑娘好过。

可是,她娘看不上我,嫌我没力气不能干活,还没有钱。

季安乐听出来她说的是自己,一时无比感动。

她四下看了看,发现周围没人,立即抱住了陈光明。

光明哥,我知道你心里一直都是有我的,是我娘不让我们在一起。

她太无知,不知道你以后会有大出息。

安乐,可是你还是要听你娘的,不能因为我破坏了你们母女之间的关系。

放手吧,就让我自生自灭。

你是个好女孩,可惜,我没那个福气。

光明哥。

他这么一说,季安乐更感动了,把陈光明抱得更紧了。

忽然,她听到咕噜咕噜的几声,是从陈光明肚子里发出的声音。

光明哥,你一定很饿很饿。

嗯,刚吃了点树叶子,不咋能解决问题。

光明哥,你能等我一会儿吗?陈光明心里雀跃,明知故问:你要干什么?我回家给你拿俩鸡蛋。

陈光明一把拉着她:安乐,被你娘知道就不好了,你娘还说我再跟你在一起,就让你哥打我。

季安乐想了想:光明哥,我会小心的,不会被他们发现。

就算他们知道鸡蛋少了,我就说是自己吃的。

以后,我也会偷偷给你拿一些粮食接济你。

陈光明几乎要感激涕零了:安乐,你真是太好了,你对我的好我永生难忘。

光明哥,我喜欢你,为你做这些我心甘情愿,只希望你能快点有出息,这样,我娘就不会挡着我们不让我们在一起了。

嗯嗯。

陈光明重重点头。

季安乐立即跑回了家,趁家里没人,煮了两个鸡蛋,要给陈光明带过来。

顺便,还从家里拿了两块地瓜,三个苞米穗子,给了陈光明。

光明哥,一点一点来,我要是从家里拿的东西多就会被他们知道了。

我明白。

陈光明如同恶狼一样,吃下了那两个鸡蛋。

因为吃的太快,还有些噎嗓子。

季安乐临走前,他又拉住季安乐:安乐,你每天尽量多干点活,挣了工分分给我点,比你从家里偷粮食强。

季安乐不假思索:行,光明哥。

由此,季安乐干活更加带劲儿了,就算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说什么。

但她毕竟娇养惯了,一天下来撑死了也就挣六个工分,分给陈光明两个,自己还剩四个,也算对张翠兰有个交代。

谢家谢之桥和季安好开始忙活成亲的事情。

白天,谢之桥没去上工,两个人准备一起去县城采办物资。

头一天,他们就一起上山了,季安好在山上挖到了好几棵百年人参。

他们去县城卖掉后,再置办东西。

季安好把上一次在药店被压价的事情跟谢之桥说了,谢之桥决定把人参拿到黑市上去卖。

一直和他做猪肉交易的陈岚,帮他联系了买家,每株人参八百,和之前药店一样的价格。

他们卖完人参,又在黑市买了一些票证,就去了供销社。

要挑选新娘新郎穿的衣服。

毕竟是自己一辈子的大事,季安好对那些衣服都不喜欢。

之桥,干脆扯了布,我自己做。

我们一人一套。

谢之桥惊喜道:你还会做衣服。

他找的到底是个怎样的宝藏媳妇?跟着秀英婶子学过一点。

乔秀英是村子里的能人,有一双巧手。

平时谁家娶媳妇,嫁闺女,都让她剪几朵大红花,还会给新娘梳头,也有人找她做衣服。

虽然姜翠莲的手艺也不赖,但姜翠莲是个寡妇,大喜的日子用寡妇做的东西多晦气。

所以,她手再巧,谁家有喜事也不用她帮忙。

他们在供销社扯了两米半大红布,可以给季安好做一套大红嫁衣。

又给谢之桥扯了三米灰黑色的棉绸面料,够做一套新衣裳了。

买完布,又买了衣服上用的扣子,做衣服用的针线,又买了奶糖水果糖瓜子,还有一些零嘴。

买的东西全都放在背篓里,让谢之桥背着。

出了供销社,季安好像是突然想起来一样:之桥,我想吃肉了,我再去买点肉。

你在这里等着我就行。

那好。

季安好进到供销社,并没有买肉,而是在一个角落里停留片刻,从空间里拿出一块肉,便出了供销社。

那时候的供销社不像现代的超市,如果是现代的超市,没有打码的东西是绝不会让带出去的。

回家后,季安好向姜翠莲借了做衣服用的尺子,画粉。

姜翠莲家还有缝纫机呢,是她结婚的时候买的。

当时,她的丈夫柳成安是煤矿工人,在村里也算是富有一点的。

她手巧,喜欢做裁缝活,她丈夫便给她买了一台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