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丫头,你还知道回来啊!李恩若刚从林暖那里回来,就被自家老妈逮个正着。
你这一天天的不着家,是打算住在林知青那里了吗? 田桂英看着自家小女儿没好气地说道。
娘, 李恩若拉着自家娘的手臂撒娇, 我又不是没有家,干嘛住在别人家里啊! 你还知道你是有家的人啊! 田桂英无奈道。
小妹是不是太无聊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多在一起玩也挺好的,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也有共同话题。
一旁的高玉莲笑着说。
是啊, 正在缝鞋底的冯秀梅也开口说道, 我看那林知青,宋知青,还有叶知青都是很好的人,不像别的知青一样眼高于顶,看不起咱们乡下人,难得几个小姑娘能玩到一块去,娘,您就别操心了。
田桂英有些无奈,叹了口气, 你们啊,就宠着她吧!田桂英看着像是在责怪两人宠着李恩若,实则语气里没有一点生气,甚至是十分开心。
她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给两个儿子娶了这两个媳妇。
大儿媳妇不太会说话,脑子有些笨,但十分护短。
二儿媳妇心思细,有点小聪明,也是个护家的。
两个儿媳妇都很善良,老实,对他们两个老的孝顺,对几个小的也十分呵护,妯娌之间关系也不错,好的和姐妹一样,就没红过脸。
李家这么和睦,其实也是所有人的努力。
两个老的对待两个儿子,儿媳妇向来是一视同仁,遇事从不偏颇。
对两房的孩子也是一样看中,不因为二房生了两个丫头不喜,也没有因为大房生个儿子就过度重视,三个孩子从小开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一式三份。
兄弟之间兄友弟恭,孩子们之间也是玩得很好,两个媳妇自然关系也好。
对于李恩若这个小姑子,两个嫂子也是真心疼爱的。
外面总说大队长家的小女儿懒,上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实,李恩若不仅不懒,小姑娘还很勤快呢!冯秀梅嫁过来的时候李恩若才九岁。
她是嫁过来后将近一年的时候怀上孕的,生产的时候还正好赶上农忙,田桂英忙着上工,也没空照顾刚生完孩子的儿媳妇,不过,她也并不抱怨。
农村的人都知道,农忙的时候究竟有多么忙,外面打工的人请假回来帮忙,学校里的孩子也停课,由老师带着干活。
很多女的生产前一秒还在地里干活呢!冯秀梅是幸运的,她生产前一个月,田桂英就让她在家休息,安心待产。
生产后,虽然田桂英没有照顾她坐月子,可李恩若却是一直帮忙照顾着自己的嫂子和小侄子。
端屎端尿,从来没有抱怨过,就连侄子的尿布也都是李恩若帮忙洗的。
高玉莲就更不用说了,怀大妞的时候早产,当时要不是李恩若及时叫大夫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坐月子的时候,李恩若也是没少帮忙。
家里三个孩子也都是李恩若带着的。
小姑娘嘴馋,但还是会把好吃的留给侄子,侄女。
不上工的时候也不是赖在家里闲着。
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样样都干,一切都收拾地井井有条。
家人回家后就吃上饭,省心得很。
都说女人月子里受的恩是要记一辈子的。
李恩若又这么乖巧懂事,两个嫂子自然也待她如亲妹妹一般。
恩若,吃过饭了吗?锅里有给你留饭,这会儿应该还热着,要是还没吃,赶快去吃点。
怕小姑娘还饿着肚子,高玉莲提醒道。
嫂子,我已经吃过了,暖暖今天包的饺子,我吃了两大碗。
李恩若得意洋洋地炫耀着自己的战绩。
吃饺子,这不过年,不过节的,怎么吃上饺子了?也不怪冯秀梅这样问,白面可是好东西,像他们农村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就在过年的时候才会舍得买点肉,包顿饺子吃。
像李山家里,条件好点,一年也就能吃上三顿饺子。
宛宛说想念她妈妈做的猪肉大葱馅饺子了,暖暖就包了饺子。
回忆起林暖包的饺子,李恩若嘴里又开始分泌口水。
肉的份量足,咬一口,里面还有汁水,别提多好吃了。
不像她家以往似的,不舍得放肉,吃的一点也不过瘾。
李恩若缠着手里的毛线球,突然想到什么,眼睛一亮,对着田桂英说: 娘,下个月就是您的生日了,到时候给您做碗长寿面,咱们也包点饺子吧!田桂英瞪了小女儿一眼, 你这小馋猫,林知青的饺子没管够咋的,还惦记着。
李恩若嘿嘿一笑, 我这不是想让您生日能吃上一顿饺子吗? 什么生日不生日的,有个面条吃就不错了,像那些吃不上饭的,哪还过生日,怕是自己的生日都不记得,能填饱肚子就阿弥托福了。
往年,田桂英过生日也就那样,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一些,孩子们也孝顺,过生日也能吃上面条了。
过生日吃什么,田桂英并不在意,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见田桂英这样说,李恩若可不依, 哎呀,娘,吃嘛,吃嘛。
这件事情交给我了,反正我一定让我娘在生日的时候吃上饺子。
见女儿又开始撒娇,田桂英笑,边上的两个嫂子也跟着笑。
田桂英打趣道, 交给你,怎么你要给我画几盘子饺子出来吗?提起这事,田桂英就想笑。
以前,家里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时候,那时候李恩若还小,家里甚至填不饱肚子。
小恩若饿的没办法,在地上用小木棍画画。
然后把家人都叫了过来,说这只鸡给爹吃,这只鸭给娘吃,然后又指着地上的鱼说给哥哥吃。
然后田桂英说: 那小恩若吃什么啊?当时的小恩若是这样说的: 爹娘和哥哥给若若剩点就可以了,若若想吃鸡,想吃鸭,还想吃鱼,可若若肚肚小,每样就吃一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