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晏溪把用稿费和自己的存款抢到的布料带回家。
果然受到了晏母的追问。
不过年不过节的,你买布干什么。
还买一个深蓝色的。
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一天天老穿这些老气的颜色,也不知道买粉色的,小碎花的。
你哪里来的补票。
我不使劲得家里这个月的补票已经用完了。
妈,你别急呀。
国庆节后几天小叔家的大堂哥要结婚了。
我们今年一家人都要回去参加婚礼。
这些年来,你和爸把钱寄过去了。
没有带我们几个小的回去,指不定老家那些人咋说我们了。
晏母听到这话,停下来手里的动作。
哎,也行。
今年我们一家人都整整齐齐的回去。
你奶奶那人,可是个混不吝的。
这么些年来,只管跟我们一家人要钱要物的。
一大家子住在农村。
从来不寄一点东西。
哪怕野菜也好。
回吧,让村里人看看我们是怎么对你奶奶一家的。
说完,把脸扭向一边,快速地抹了一把眼泪。
对了,妈我姐了。
今天这个时候咋不见她回家啊?还有爸了,他怎么也不在家?你爸今天车间有事,你姐去她同事家去了。
也不知道神神秘秘的干什么去了,今天就我们娘三吃晚饭。
那行,我帮你做饭。
晚上就吃杂粮面条吧。
打个鸡蛋卤子。
今天我们三加个餐。
说着晏溪就和晏母一起去了厨房。
晚上,晏溪主厨做了晚饭。
吃晚饭时,晏母还在感叹。
一眨眼,你和你姐就长大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现在做饭都比妈做的好了。
妈,我做的怎么赶得上你了。
我今天是沾了鸡蛋的光。
油放得多,你刚刚还不是再说我油倒得多嘛。
再说了,我和姐姐长大了。
我们两做饭,你不是要轻松一些嘛。
晚饭过后,晏溪洗碗。
晏母坐在客厅纳鞋底子。
这个时代的油由于技术和种植的原因。
简直珍贵的不得了。
晏母这些家庭主妇平时做饭都是把油倒在一块纱布上,用的时候就在锅边抹一圈,就当放油了。
一开始,晏溪见到这种操作还是被惊讶到了。
毕竟在现代,晏溪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放油的方式。
这就导致了,如今洗碗都不需要像现代一样,用洗碗精啥的。
玩随便用水一冲就行了。
然后用干净的帕子擦一下就好了。
晏溪洗完了碗,就拿着原主高中的语文书看。
虽说晏溪已经读过一次高中了。
但这中间毕竟隔了大几十年的差距。
各种课本早就改革了。
如今晏溪读的这本语文书,要不是还有原主的记忆。
晏溪可能都没办法一时理解弄懂。
母女俩各做各的事情,偶尔搭一两句话,氛围格外温馨。
晏母突然停下纳鞋底子,问道:小溪啊,你天天和你姐睡一个屋子里。
妈问你个事,你知道你姐谈对象没有啊。
啊?这个问题把晏溪给问到了。
到还真是认真回想一下,没有吧。
我姐处对象了不是要给你说的嘛。
我和她一个屋子也没有发现啊。
晏溪话虽这样说。
但还是认真的回想了一下这半个多月。
晏云的举动。
还别说,晏云的工资和晏溪一样都是要上交一半的。
因而晏云用钱和这个时代多数女孩子一样,节约。
有钱都是花在家人身上。
上次一向节俭的晏云突然给了晏溪一大把大白兔奶糖。
这点让晏溪很疑惑,大白兔奶糖是该节点心,不要票,但是价格高。
在晏家,这种糖果是不会出现的。
那这个糖果的来源就很可疑了。
想到这里,晏溪只是飞快地笑了一下。
连坐在她对面的晏母都没有发现。
听到二女儿这样说,晏母就放下心了。
大女儿虽说看着温温柔柔的其实骨子里倔得很。
当妈的就怕自己的女儿在外面吃亏。
大概晚上九点半左右。
晏父和晏云一前一后就到家了。
晏云洗漱后,看到已经睡着的妹妹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子里,关灯上床睡觉。
躺在床上,回想今天付野的约会,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呆子,这才相处几天,就想结婚了。
虽然想到和他的以后就脸红。
但晏云还是忍不住去畅想和他以后的日子。
想着想着,还是抵不住困意,睡觉了。
第二天,晏溪难得的没有让晏云喊她,就自己起床了。
梳洗完后,就一脸八卦的凑向她姐小声的问道:老实交代,昨天是不是偷偷见情郎去了。
我保证做好保密工作。
说完还做了一个捂嘴的动作。
晏云没想到这才刚刚开始没几天,就让小妹发现了。
连忙捂住了晏溪的嘴,有些气急败坏的说到:你看到了转过头一想,自己昨天和家里人说的可是和小姐妹一起出去有事。
可没有走露消息。
晏云马上反应过来,这是晏溪在诈她。
这时没办法,只能承认。
带着无奈道:就你一天天聪明。
先别给妈说。
就我们两知道。
下班了给你带好吃的。
说着就端着早饭进了客厅。
知道了,晚上回来给我从头说说啊。
看着晏云连背影都好像带着羞涩。
晏溪有点不理解,不就是谈个对象,咋还偷偷摸摸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个年代的婚姻。
大都是父母包办婚姻。
虽说新中国成立后,对妇女的婚姻更加保护了。
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怎可能是这短短几十年就改变的。
不说现在这七十年代,就说现代二十一世纪。
不也照样对女性有歧视的。
想到这里,晏溪庆幸自己穿越过来的家庭不是重男轻女的。
不然,以晏溪在工会见到的一些女孩子的处境,可真是一言难尽。
出嫁前为娘家勤勤恳恳的劳作。
嫁人后,又为婆家人。
真是没有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父母虽说没有大本事,确实让晏溪几姊妹吃饱穿暖。
还都上了学。
就上学这一点,是这个年代很多父母不会做的。
在他们看来,读书不能考大学,还不如早点上班挣钱养活自己。
晏父就不一样了,自己从小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从小就对自己的儿女在读书上呀严格要求。
要不是晏云赶上了纺织厂内部的招工,肯定和晏溪一样要读到高中的。
一家人吃完早饭就上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