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晏溪一家人早早的吃完饭就去苏市的汽车站买票。
晏家老家在苏市下面的一个小镇子的一村里面。
离苏市就几百公里。
但这个时代的交通不发达,所以晏家人才要一大早上就来买票坐车。
一家人除了晏聪手里没有拿东西,其他四人手里都拿着一些结婚要用的东西。
到达苏市汽车站后,晏溪仔细观察这个市里面的汽车站。
汽车站不大,就大概十几辆破旧的汽车分成整整齐齐的两排。
可能因为晏家人来得早的缘故,这个点汽车站里面没有什么人。
晏溪一家人都没有排队就直接去售票处买票。
售票员睡眼蒙蒙的看着这一大家人,动作利索的看了几人的介绍信。
这才把到票递给他们。
一家人拿着票上了到老家的汽车,不一会。
老旧的汽车就上来了几个人。
司机看人差不多了就开车启程。
晏溪从小到大就没有坐过这么破旧的汽车。
汽车里面充斥着一股难闻的汽油味。
还有一些人吃早餐的味道。
顿时晏溪就一阵反胃。
坐在旁边的晏云发现了,赶忙递给晏溪一块生姜。
含在嘴里能好点。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这一上车就晕车的习惯还是没有好。
温柔的摸了摸晏溪的头。
闭上眼睛休息一会,这么坐车过去也就三个小时左右。
到了我叫你,把你手上的东西给我i拿着。
晏溪一脸难受的说道:姐,你怎么这么贤惠哇。
以后不知道便宜哪个外人。
就你嘴滑,都这个时候了还想这些。
睡吧你。
汽车一路上颠簸的行驶着,中途上下了几个人晏溪都不知道。
迷迷糊糊的就听到晏云在耳边叫她下车了。
晏溪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姐,到了呀。
一边嘟囔道一边揉眼睛。
到了,你这个小迷糊睡了一路都不知道。
快下车,我们要在镇上去吃午饭。
还要看有没有顺路的拖拉机带我们回村里面。
不然就要自己走路回去了。
说着就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下了车。
晏溪一下车就被这个镇子的汽车站给吓住了。
如果说市里面的汽车站还有十几辆汽车的话,那么这个汽车站可就是空荡荡的站了。
几辆破破烂烂的汽车停在一处荒凉又空旷的土地上。
一阵风吹来带起了地上的黄沙。
见晏溪还呆在原地,晏云赶忙喊道:小溪,干嘛了?走了呀,汽车站有什么好看的。
一家人在晏父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个镇子唯一的国营饭店。
店门前面立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供应,主食:桃花面,饺子。
汤:鸡蛋汤,小菜:炒青菜。
晏溪第一次见有饭店把菜单立在门外。
还有点新奇。
到了饭店,只见饭店里面摆着六张长方形的木制的桌子。
只有最角落的桌子有人吃饭。
晏溪猜测可能是饭店的弓足总人员之类的。
毕竟现在到了中午饭点。
晏父给每人点了一份面条,加了一份饺子。
一家人快速的吃完午饭就到镇子的大门口碰运气等车。
这时晏溪才看到巍巍古老的城墙上刻着清河镇三个大字。
原来这个镇子叫清河镇啊。
听起来很古韵的样子,看城墙就知道这个镇子有着古老的历史。
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晏溪她们运气很好的遇见了同村里到镇子里面接知青的牛车。
这次分到柳河村的知青就两个,所以晏溪她们还能顺便坐个牛车回去。
一路上,晏父和来接知青的大队长聊今年的庄稼收成。
大队长姓柳,是村子的老人了。
一家几代祖祖辈辈都在柳河村生活。
晏家人还是后来逃荒逃过来的,在村子里没有什么根基。
要不是有晏父这个在市里当工人的亲人。
凭着晏家现在的行为一家人在村里面的日子不好过。
晏溪一路听着晏父和大队长聊天。
顺便看看七十年代的乡下风景。
看了看旁边坐着的两个女知青,两人应该都是从县城的火车站下车。
脸色苍白,一副虚弱的样子。
这时晏溪才庆幸自己没有下乡,否则以自己的身板指不定在乡下怎么受苦。
一路上牛车摇摇晃晃的走着。
如果忽略几人的狼狈。
还以为是在现代体验农家风景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牛车在村子里面的一棵大树下的几间青砖房子停了下来。
晏溪自从到了这个时代也没有手表。
每天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看时间的东西。
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
牛车一停下来,就有在村口玩耍的小孩子和在大树下歇凉的老人看见了。
一群小孩子挂着鼻涕完全不怕生,都围过来看热闹似的把晏溪她们围住。
只有老人聪刚开始的知青下乡的惊奇道后来的平静。
毕竟先来的知青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可是看在眼里的,一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孩子干活不怎么样,还要来分粮食。
现在她们对于知青可不喜欢了。
在这个年代,城里人有城镇户口可以凭着粮食本领粮食。
而在乡下的农村人就只能挣工分吃大锅饭到年底一起分粮食了。
这也是晏溪到了这个年代才知道的。
晏家人下车后,晏父地给大队长一根烟说了几句感谢的客套话就带着晏溪像晏家老宅走去。
晏溪全程都是什么不知道的样子。
跟着晏父走。
晏溪一路上都在四处打量这个村子。
村子里面除了刚下车见到的一处青砖房子,其他多是泥巴房子配上的茅草顶,只有少数的人家用的瓦片。
晏溪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原始村落了。
实在是太平穷了。
在现代晏溪也去过农村旅游。
那时候的农家乐,已经见不到这张原始的泥巴房屋了。
一路七拐八拐的,总算到了,晏父在一所用竹子围成的泥巴小院停了下来。
在乡下,基本不怎么锁门,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的。
晏父一推就开了。
屋里没有人,算算时间。
应该大家还在上工,晏父把东西放好,就自己去了田间。
晏溪看着这个小院子。
院子总共有四间房,西边的房间最大,晏溪想应该是晏家老太太的。
东边有三间房子连在一起。
还有用茅草搭的棚子放的柴火。
院子里还种着各种蔬菜。
不一会晏父就回来了。
后面还跟着一位身材矮小,身穿粗布衣裳的满头白发的小老太。
脸上表情严肃,看起来像一位刻板的老人,加上脸上堆砌的皱纹更让她看起来不好相处了。
后面还有两个个子高大的年轻人。
晏溪暂时还没有看出来哪个是大堂哥。
最后面就是一对中年夫妻了,应该就是晏家小叔和小婶了。
好家伙,这是一家人都回来的节奏啊。
一下子看见晏家小叔的家人,晏溪还没有反应过来。
只见晏家小婶满脸堆笑的握着晏母的手,一副姐妹亲热的场面。
可把晏溪这个有轻微社恐的给糊弄住了。
晏溪在晏父喊完晏家老太太后,赶忙跟着晏云给家里的长辈问好。
一大家人这才到客厅里面坐着。
晏家小婶去厨房做饭,晏母见此也跟着帮忙去了。
吃完了晚饭,晏父就把这次从苏市带来 的礼品交给了晏家老太太。
这时晏溪才看见晏家老太太脸上露出了今天见面以来的第一个笑容。
一家人在一起聊天之后就各自休息了。
由于后天就要办婚礼的原因。
因此屋子里打扫的格外干净。
晏小婶还贴心的点上了艾草。
晏溪问着艾草想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