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生活,买鱼

2025-04-01 07:38:10

黑省,政府大院。

孟之然今天早上跑步回来,就看到自己父亲坐在客厅。

拿着报纸心不在焉的,看见孟之然回来就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自从孟之然母亲去世,孟家国不满一年就娶寡妇何云。

父子俩的关系直接降到冰点,这次要不是因为自己去参加比赛回来。

局长那边要求自己回家看看,不然自己怎么可能回到这个虚伪的家。

刚刚在厨房做饭的何云见孟之然跑步回来了,赶忙对还在看报纸的孟副省长说:老孟,别看报纸了,洗手吃饭。

又扬起笑脸对孟之然温柔的说道:小然跑步回来了,快去洗把脸,下来吃饭。

今天做了你最喜欢的韭菜盒子。

这何云也是个精明的女人,自己嫁过来的时候,孟之然都已经成年。

知道自己在他那边讨不到什么好,就做一个温柔的继母。

在立人设这事。

不得不说,何云做的很高明。

不管对外还是对里,她都能很好的保持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孟之然看到女人这副挂着笑的脸,好像不管什么事都不能让她感到难堪。

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母亲最好的玩伴,会在自己死后不到一年,自己恩爱的丈夫就和自己最信任的姐妹结婚。

孟之然撇了一眼桌子上热气腾腾的米粥和散发着香气的韭菜盒子。

扯着嘴角,冰冷的目光看着何云。

不用了,你们吃。

就转身上楼,这时坐在沙发上的孟家国还是没有忍住。

勃然大怒,将手里的报纸揉成一团砸向孟之然。

混账东西,不知好歹。

你何姨是担心你,谁教你这么没有礼貌的。

你妈就是这样教育你的。

你的教养了?孟家国,双眼瞪大,嘴里的唾液都喷出来了,一只手指着孟之然,一只手狠狠拍着,好像下一秒就要喘不过气来。

孟之然听见他说自己的母亲,内心的火就像要爆炸的炸弹,终于被人点燃了引子。

大声的冷笑,孟家国,你居然还有脸提我母亲。

谁给你的脸。

不要以为你今天功成名就,就没人敢动你。

你还真会自欺欺人啊。

不知道外面的人怎么说你的吗?来,今天我就给你仔细地说说。

这大院的人无论是搬走的还是后面进来的,有哪个不知道你孟副省长的光荣事迹。

原配一走,就迫不及待地把外面的女人带回家。

你今天的位置是怎么来的,自己心里应该有数。

不要逼我做些什么对大家都不好的事。

对了,还有你的好妻子,一些见不得人的小把戏也不用使。

我眼睛还没有瞎。

孟家国本来对自己的发妻就有愧疚,或者说是心虚。

但是一直以来,他走在外面,哪个不是对他恭恭敬敬的,直到今天自己的亲生儿子赤裸裸的讲出这个事实。

把他的遮羞布亲手撕下来。

恼羞成怒的说:好,你这个逆子,有本事不要靠老子的影响。

你以为自己在警局交的两个狐朋狗友是真的和你相交。

今天我就把话放这,你没有我,你走出去。

什么都不是。

父子两多年积攒下来的矛盾总算是在这个五月爆发。

何云在旁边漠视,对于两父子的争吵。

她心里冷笑。

要是以前,自己就上前去劝架。

但是今天,看着父子争吵,何云直接去厨房做饭。

吵得越狠越好。

等以后九届自己儿子回来,凭什么都是他孟家国的儿子,一个在厂里做工人,一个却在警察局当干部,这不公平。

凭什么她舒锦的儿子就能堂堂正正的活在阳光下。

她的儿子就只能从小当没有父亲的野孩子。

明明是她先和孟家国相识相恋的。

还有孟家国这个老东西,真以为自己的心多硬,到最后还不是他自己服软。

她就知道他还是爱着舒锦,为了舒锦,他就可以爱屋及乌。

孟之然讥笑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说来可笑。

自从母亲去世。

和自己这个亲生父亲第一次说这么多话,居然是吵架,决裂。

清冷的嗓音说着最不中听的话,好,今天我就搬去警局宿舍。

这个地方我不会再踏进一步,我母亲的那个房间,我希望你们都不要动,谁擅自去动她的东西,小心你们的爪子。

孟之然去楼上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提着一个包就走出这个生活二十几年的家。

出门坐公交去警局分配的宿舍。

晏溪最近因为不写稿子,就是在画各种七十年代的生活景象,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她的素材。

今天晏溪下班就去接天天,然后母子俩手拉手,去农贸市场买菜。

今天运气好,遇见一个乡下的汉子卖鲫鱼。

鲫鱼这东西肉没有还刺多,这个时代看中油水。

还真没有人稀罕。

一般除了给坐月子的妇人下奶,很少有人买来吃。

晏溪看到鲫鱼就眼睛放光,虽说自己怀孕了,但是现在居然看到鱼,胃里都是想吃的感觉。

拉着天天就跑过去问价钱,卖鱼的本来就是想碰碰运气,这玩意儿没有人会买。

但是家里的小孩儿生病了,需要钱买药,就想着提过来试试。

大哥,你这鲫鱼怎么卖,晏溪看到木桶里还在游动的鲫鱼。

妹子,我不瞒你。

这就是河里面捞的鲫鱼。

这种鱼刺多是给坐月子的妇女下奶的。

晏溪见这乡下大哥诚实,心里还是一阵心酸。

这世上就是有人明明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却还是见不得别人受苦。

不知道为什么,晏溪脑海里忽然浮现现代网友的一句心酸评论。

这个年代的乡下真的就是靠天吃饭,政策上面的集体制度。

也在某些程度上大大阻碍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不是晏溪自己杜撰的。

是后来有学者对此研究得出的结果。

大哥,我就拿这个鱼熬汤,就两条我全部要了。

你说个价。

农民汉子本打算试试运气,要是自己卖不出去。

就带回家给孩子们开开荤,虽说这鲫鱼刺多没有肉,但多少也算荤菜。

现在听见晏溪全部买。

真是热泪盈眶。

大妹子,一条鱼就就给八毛钱。

你回家熬汤加上一块生姜,不会腥。

看晏溪没有装鱼的,又从隔壁卖菜的老乡那里用稻草给晏溪把鱼捆好。

晏溪看着大哥细心的动作,也没有打断他。

一条鱼八毛,良心价。

递给他两块钱的毛票就带着天天走了。

等到晚上回家的男人回家数钱发现多了四毛。

对于晏溪只是随手的一件小事,但是对于乡下的汉子来说,就是半天的工分。

晚上,晏溪回家就熬鱼汤。

等到陈楚辞下班回家就闻到鱼汤的味道。

晏溪晚上就把今天下午买鱼的一幕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