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苏艳受伤

2025-04-01 07:38:30

王婶,不要太担心了,你家苏艳肯定会吉人自有天相的。

旁边的人开口安慰道,拍打着王婶的后背,将人给扶起来。

沈母见天色太晚了,拉着还想要看看后续事态发展的沈筱筱回了家。

沈筱筱一步三回头,还想要再看看那些进山的人,有没有把苏艳给带回来。

快回去,明天就知道消息了。

倒不是沈母对于苏艳漠不关心,只不过这么晚了,家里人还等着她回去做饭呢。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夜色苍茫,沈母摸黑打开了院门,院子里沈父关切的询问道。

沈父一整天都待在院子里,自然没有听到几个孩子进了大山的消息。

苏艳那个妮带着几个孩子跑去大山里采蘑菇,到现在其他几个孩子找回来了,苏艳还在找。

沈母三言两语的交代了一些事情,在厨房点起煤油灯,又往里面加了点灯油,跳跃的烛火变得更加明亮了一些。

三个哥哥跟着沈母一起忙前忙后准备晚饭,沈筱筱也在旁边帮忙,洗个菜叶什么的。

沈父腿脚不便,坐在椅子上,将碗筷摆放的整整齐齐。

家里的米只剩下小半缸,地窖里面的红薯跟白菜还有一些。

沈母小心翼翼的挑了一点猪油,就着这点油炒了个青菜,炒点青豆盛好放在桌子上。

洗手吃饭啦。

沈母将米饭添好,沈筱筱他们洗了手进来,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就着桌上的煤油灯吃着晚饭。

他们这边已经吃起了晚饭,山脚下漆黑一片,王婶还在那里焦急的等待着。

太晚了,已经有不少人离开回家做晚饭去了,只剩下王婶一家人等在那里。

进去的几个青壮年已经出来了好几个,全都是无功而返。

还有最后一个半天都没有出来,他们只能寄希望在最后一人身上。

王婶走的来回直跺脚,时不时抬头看一眼进山的小道。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听到了山里传来的动静。

王婶,你家苏艳找到了,快过来她腿摔倒了!哎哟,这作孽的啊!王婶一听,立刻拍着大腿迎了上去,趁着夜色看到了苏艳此刻已经昏迷不醒的模样。

王婶,快送到卫生所去,我找到苏艳的时候,她就已经昏迷了。

真是太谢谢你了。

王婶一边感谢,一边着急忙慌的从他背上将苏艳接了过来。

李二哥,明天再去你家感谢。

王婶扯着嗓子吼了一声,一家人立刻带着苏艳朝着村子里的卫生所跑去。

一家人赶到卫生所的时候,里面还有人值班。

医生,医生快来啊,我家艳儿昏迷了!医生!还没进门,他们就喊起来,里面的医生举着煤油灯走出来。

医生,看看我们家苏艳。

哎哟,这是怎么一回事,快放到台子上来。

医生举着煤油灯看起了苏艳,苏艳已经进入昏迷当中,脸色惨白,嘴唇都没有血色。

一路从上面看下来,医生注意到了苏艳裤子的颜色很深,猜测就是大腿受了伤。

把她裤子脱下来。

王婶一听,当即就把苏艳的裤子脱下来,立刻露出了大腿上面一道狰狞的疤痕。

哎呀,这怎么刮了那么长一道大口子啊。

苏艳大腿上的伤口足足有一指那么长,虽然已经停止流血了,但是伤口很深,这样肯定是要缝合的。

王婶,你家这孩子要缝针啊,但是缝好了会留疤。

留个疤没事,把孩子救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苏艳他爸开口,当务之急还是要紧着救孩子要紧。

医生,可不可以不留疤啊。

王婶是个女人,当然知道女孩子留了疤,就算是在大腿上,那也影响很不好。

快点做决定啊,再不缝合输液,孩子昏迷久了,很可能会有危险。

医生下了最后通知,卫生所条件本来就简陋,要是再这么拖下去,她也指不定能把人救回来。

就听医生,快点缝合,女孩子留个疤没事。

王婶哭哭啼啼的被带出了房间,里面正在进行缝合。

就算是苏艳陷入了昏迷当中,也能够感觉到针扎进皮肤里的痛楚。

她的眉头紧锁,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冷汗,随着狰狞的伤口被黑线缝合成一道扭曲的伤疤,苏艳的头发也被冷汗给汗湿了。

又在卫生所打了几瓶消炎药,等到王婶带着苏艳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二点了。

第二天早上,沈筱筱揉着眼睛坐了起来,慵懒的伸了个懒腰。

自己穿好衣服跟布鞋走出来,三个哥哥早就已经带着干粮出发去上学了。

筱筱,等会跟我一起去提粮食回来。

好。

沈筱筱脆生生的应了一句,吃了早饭以后,就跟着沈母还有沈父一起出了门。

沈父的腿已经可以慢慢的走起来,这才几天,不仅伤口结痂了,现在还能试着走路,不用再一瘸一拐的。

沈母将院门上了锁,一手扶着沈父慢慢的走,只要有的不急,他就跟个平常人没什么两样。

今天是兑换工分的日子,家里的米快要没了,去兑换点粮食回来。

一路上,沈母都在细细盘算着要兑换些什么东西。

往这条路上走的人,脸上都带着喜色,今天当然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

沈老哥,脚这是好了吗,好几天没见着你了。

是啊,脚结痂了,已经可以下地走走了。

因为沈父为人正直热心,能帮忙的地方都会帮一帮,在村子里的人缘很是不错。

这一路走过来,不少人跟他打招呼,沈父都一一的回应了过去。

来到公信社以后,前面已经排起了两条长龙一样的队伍。

他们找了个人少的队伍就排了起来,随着前面的人一点一点的挪动,每个人都抱着一大包粮食出来。

沈筱筱有些好奇的看着这些,她还没有经历过这种工分兑换粮食。

排了一上午,终于轮到了他们,沈筱筱听着沈母兑换了百斤大米,还换了些种子跟蔬菜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