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奇迹发生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有人来找自己,相当于给自己打了个广告,想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就显得刻意了。
晟故媳妇啊,你快说说,你到底买的什么药啊,我家里喂养的鸡,该喝的药都喝过了,都没啥用啊。
是啊,我们也是,每天都要死一只,我们这心里难受啊。
晟故媳妇,你快好好想想,到底买的是什么药,跟我们说说?……看大家这么着急,乔依依只好跑进房间,进入空间,让小白帮自己寻找东西。
为了减少大家的怀疑,最后她将包装纸直接拆掉,然后把里面喂养的药物,用塑料袋子拿了出来。
哦,确切的我也不知道。
不过……之前买的药,昨晚我给它们喂过,说不定,就是它起了作用。
因为乔依依试验过,以至于农户们都没犹豫,直接从乔依依手里分了点儿,就往山下赶。
在争抢中,塑料口袋都坏掉了,掉在地面的也不少。
不过好几家农户总算下了山。
耳根清净了,麦婶也舒坦了:依依啊,你这好东西拿出来,咱们的鸡鸭万一发病,那可怎么办?大不了我到时候去买。
你不是不知道是什么药么?是不知道。
乔依依套路麦婶,说,因为还没用完。
哎呀,师傅还以为你真那么笨呢。
麦婶被气笑了。
在麦婶眼里,那些药也是徒弟花钱买来的,这些农户仗着都是老林嘴的,来问依依要,也没说拿钱。
她心里挺不舒坦。
乔依依知道麦婶想什么,推着她坐在凳子上:哪,师傅,你别这么想,事实上,我们周家如今还欠着她们钱呢。
她们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都借了钱,我怎么能忘恩负义,虽说家家户户借的不多,但也是人家的一份心意嘛。
这会儿大家都在操心自己喂养的鸡,哪里有时间跟我们说那么多,对不对?你啊,就是心善的小丫头。
麦婶放下背篓,从里面提出一袋橘子,递到乔依依的手里,来,拿着,供销社里的人都买,师傅也就给你买了一袋,就算奖励依依最近辛苦照顾咱们猪场的猪,鸡,鸭了。
这是我的职责嘛。
乔依依打了一个响指,接过橘子道谢。
她体贴入微地说,师傅,你最近太累了,要不然洗一洗,先去休息下,其他的我自己来就行。
不用了,师傅看到它们好了,比什么都高兴。
麦婶坐在板凳上,开始剥橘子,来,依依啊,反正没什么事儿,咱们一起坐坐。
嗯,好。
乔依依落座,看着她。
麦婶也看着徒弟,想到下山遇到的事儿,忍不住多嘴问几句:依依啊,师傅这次下山,听到了一些事儿,想问问你……乔依依干脆:师傅,你这就客套了。
要问什么都可以,我知道的全都告诉你。
那李达达不干记分员了,你知道吧?麦婶眯着眼看过去,虽然嘴角是笑着的,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的目光透着审视,兴许是听多了流言蜚语,才会情不自禁地往别的方面想,她们都说,你跟李达达关系不清白,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乔依依手掌拍了下麦婶的胳膊,在对方问到李达达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结果,所以回复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挺心平气和的,师傅,李达达同志因为我的原因,不干记分员,是事实。
但这里面的原因,可比你看到的听到的要复杂多了。
麦婶糊涂:依依啊,你这话啥意思啊?李达达同志跟那李萍萍认识,李达达喜欢李萍萍。
不过这李萍萍不是一门心思的喜欢柳阳嘛。
本来以为柳阳喜欢白文知青,必定退婚,结果这段时间,不知怎么,两个人的关系突然改善了。
可李达达一心都在李萍萍,知道自己没机会了,心里不是滋味。
所以那些农户一造我和李达达同志的谣,李达达同志就想离开这里了。
简单来说,是因为感情问题,直接不干记分员了。
但本事还行,胡队长让他去了城里。
乔依依把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全部跟麦婶讲了一个透彻,结果师傅气得牙痒痒:呵,道歉有什么用,依依啊,他不干记分员,又不跟大家说清楚跟你无关,这不是折磨人嘛。
师傅,你放心,等时间长了,这八卦自然而言就没有了。
乔依依胸有成竹的说,再说了,李达达同志亲口跟我道歉了。
我家晟故都没因为这个生气,更别提那些陌生人了,你说,是吧?麦婶反应敏捷,大拇指指着自己:那师傅也有点儿多管闲事哦。
乔依依扬起下巴:这话可是师傅你自己说的啊。
呵呵,你这小丫头,还真是聪明又机灵,师傅都拿你没办法。
麦婶看着徒弟笑,笑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依依啊,那……你跟晟故那小子结婚这么长时间,这都快要入冬了,你们俩怎么还没动静?乔依依不太懂师傅话里的意思:什么动静啊?那个啊?哪个?麦婶重重地拍在膝盖上,气呼呼的解释:两个人关系那么好,这孩子怎么还没有?孩子啊?乔依依听到这个,脸都红了大半,师傅,这也不是说有就有的啊。
麦婶一脸的纠结:哎,你是不知道,这次师傅下山,看到了什么。
这老林嘴的社员,凡是家里生了二胎的,都要去医院。
她手掌晃了晃,贴耳说,就是去医院,打个东西。
以后再发生关系,就不会怀孕了。
乔依依理智的回应:那东西是点儿作用,但对我们女人身体不好。
可不是嘛,好多都不肯去,架不住这上面要求啊。
麦婶忧心忡忡的说,你师傅要不是没家人,没男人,估计也得打那东西。
乔依依替麦婶揪着心:那我师傅也太可怜了?师傅当时听到这事儿,手都在哆嗦。
麦婶表示,好多刚刚生了孩子的,都要去做,根本逃不过,你说现在不准生孩子,是不是过一两年,就放宽了啊?乔依依答得坚定:不会,只会更严。
毕竟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是最严格的。
现在,还是早期,不会到那种,生两个孩子都要交罚款的地步,交不起罚款,就带着孩子到处跑。
孩子家长甚至为了躲避,还会给孩子找一两个干爹和干妈。
麦婶看徒弟那坚定不移的眼神,愣住了:依依啊,这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乔依依随口来了句高深莫测的答案:那什么,大势所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