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回乡探亲

2025-04-01 07:39:45

大家见聂彩凤用不到他们帮着卖衣服,就又心思活络起来,想再次南下,攒些资本。

他们这些人,本钱有了,就是怕路上不安全,所以还是想寻求保护。

我的裙装店刚开张,还有点儿事处理,要去,最快也要明天晚上走,白天处理一些事。

大家见目的达到了,留晚饭她们都不吃了,要回家,心里都藏着大秘密,那就是回家跟老爹老妈说今天的事,见到聂彩凤的真面目了,太特么的漂亮了。

送走各怀心事的人,张秀玉看着聂彩凤发笑凤丫头,你是真能装啊,不过你这没爹没娘的孩子,没人撑腰就应该这样。

晚上,聂彩凤坐在书桌前,画了要订做的手提袋图形。

对一旁寸步不离身的吴桐说你明天去找找制作文件袋的厂子,订做五百个这样的手提袋。

吴桐看了看桌上的图纸纸袋子能行吗?放心吧,装衣服,完全没问题。

接下来,熬啊熬,终于熬到三个崽儿睡着了。

吴桐拉着媳妇儿回屋,做他白天想了一天都没做的事。

谁让媳妇儿穿那么美给别人看了呢,他想要福利。

总觉得自己的权益被损害了,今天一定要让媳妇儿补偿。

享用大餐前,先殷勤的给媳妇儿揉脚,捏腿。

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聂彩凤暗骂自己没出息,对方手法太高,不然,让她面对这张被揍的脸,她是提不起兴致的。

第二天一早,吴桐推出平板三轮车,将装衣服的麻包放上,又请媳妇儿坐上去。

聂彩凤看看自己的高跟鞋,真是怕了穿这鞋走路,就坐了上去。

帮媳妇儿摆好店铺,吴桐去办事,聂彩凤一人看店。

就在她要睡着时,来客人了,聂彩凤急忙起身迎接。

50块钱的标价在那外面摆着呢,手里没钱和没意向的自然就不会进来。

来了就是想卖也打算买的,豪无例外,看种了聂彩凤身上穿的裙子,聂彩凤今天穿的是一件浅绿色裙子。

一番试穿下来,顾客满意的掏钱结账走了。

聂彩凤聂着五张大团结,三十元到手,不用付房租,聂彩凤就这样算。

心道,开店铺就是和摆地摊不一样,摆地摊太辛苦了。

一直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只卖了这一件衣服。

午饭时间了,吴桐还没回来,聂彩凤悄悄从空间拿一个炸蝉蛹吃,这可是当年下乡时,她保留下来的,现在都是数着吃。

孩子和男人都没份,不敢拿出来啊。

吃完还想吃,又拿一个,一会儿又吃一个炸蝎子。

再喝一盒纯牛奶,吃块巧克力,饱了。

现在的中午,太阳特别毒,大街上连个人毛都没有。

街角的一头,一个如画的男人提着饭盒急奔。

今天有点儿晚了,担心饿到娇妻,跑的更加快了。

进屋后,饭盒放桌子上,媳妇儿,快吃饭,饿坏了吧?聂彩凤摸摸肚子,在思量她还能吃下多少,不吃肯定不行。

眼珠一转办好了?一起吃。

找半天,又协商半天,咱们要出远门不在家,钱我就全付了,让他们到时候直接送过货来。

下午,师娘们哥哥弟弟们,抱着三孩子,跟着张秀玉来到服装店。

聂彩凤又是引来师娘们一番问候,这丫头真是俊,昨天儿子们没夸张,只能说没夸到位。

几人商量了一下,店和孩子们,由师娘们分工看着。

看店好看,50元不讲价。

聂彩凤抱着球球,嘱咐很久,又亲了亲俩个小的,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次,聂彩凤选了秋装,接下来再上的款式,她想在当地自己建小作坊,直销,这样样式和品质都有保障。

大家都知道,聂彩凤能跟着来两次就是极限了。

这次,大家都加倍上了货。

这次拿完货,没有提前下车,直接回帝都,然后就是分散卖货。

聂彩凤回店里卖她的女装。

手提袋来了,衣服的档次看着更高了。

袋子也简单直接,正面时尚丽人,反面精品女装,下面印着店的地址。

吴桐每天出门去摆摊卖货,早出晚归,聂彩凤总是给他备下足够的水。

明明是白开水,吴桐觉得喝出了糖的味道。

有聂彩凤做模特,加上口碑相传,在暑假开学前卖完了。

吴桐的货卖完了,聂彩凤想找一个卖货的小丫头。

店既然开起来了,就打算一直开下去,且不能关门,不管有没有人光临。

这天,聂彩凤一家提着礼品,去火车站坐车,目的地,靠山村。

张秀玉跟她们出来好几年了,也有点儿想家了,师娘给看店,卖秋装,她们回乡探亲。

到小县城,下火车站,聂彩凤领着大家直奔钱家。

钱家的宅子要了回来,现在搬了回去,钱家大门是关着的。

敲了几下,开门的是聂彩凤不认识的人,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

找谁?钱伟。

聂彩凤直接报了一个名字。

女人看了几人一眼你们是什么人?这是钱家吧?是,你是谁?找谁?钱母听到外面的说话声赶了出来,看到聂彩凤一行人,先是一愣。

小凤?快来,你怎么来了?钱母还是习惯叫聂彩凤当初报的假名字。

奶奶,您的气色看着不错啊。

聂彩凤几人进了钱家大门,开门的女人一直在后面跟着,看着她们。

钱母脸色难看很是心烦你去给客人烧水。

等她不情愿走后,钱母才说这是我那前儿媳妇,家里出事就带孙子走了,还不许我们看,找了下家,这不,她男人出事了,又回来了,赶都赶不走。

聂彩凤知道,这样的事情应该不少,就她的师娘,有的可劲讨好她。

也是因为当时做了错误决定,挽回师父的心呢,这些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

聂彩凤掏出金镯子这可是我下南方给您带回来的。

都有。

张秀玉抬手让她看了看,自己也带着一个。

本不想收的钱母一看,这相当于组织给发的。

都有,她要没有不显得特别吗,这也算是一个标志性的物件。

证明是凤丫头最重视的人。

97章妈妈,我们是从哪来的钱伟前妻,再次回到屋里,看到的就是前婆婆手中多了个金镯子。

这些以前钱家有的是,哪会像现在,为个破镯子,看死老婆子笑的那个样子。

自己要不是因为没地方住了,怎么会回来受这窝囊气。

给大家沏好茶,还没喘口气。

去饭店订餐,中午去饭店。

只能出门去订餐。

钱父出门溜弯回来,先稀罕了一会儿孩子们,然后考教一下聂彩凤一些知识。

钱伟上午去学校值班。

中午回来吃饭。

聂彩凤第一次见到了钱伟的儿子,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了。

有那其中十来年的离开,与钱家并不亲,跟着那样的后爸,别的没学会,坏的学的不少。

钱伟一天天上课都上不好,糟心,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每天愁的不行。

钱小勇见家里有客人,招呼也不打一下,见他们要出门吃饭,他不想一起去,伸手跟钱伟要钱。

碍于有外人在,钱伟只好给他钱,把他打发走。

钱老看向聂彩凤丫头,你说怎么办?这孩子再这样下去就毁了。

一旁钱小勇的妈脸色很难看,她就不爱听别人说她儿子的不是,但是自己有错在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敢怒也不敢言。

聂彩凤幽幽来句冬季征兵快到了吧?您管不了,部队管的了,把他交给我师父,保管治的服服帖帖的。

钱家三口都是眼前一亮,当兵这主意好啊。

孩子妈一听不干了,立刻哭着说,她就这一个儿子,怎么能去吃那个苦,她不同意。

钱伟都烦死这个前妻了,从她离开家的那一刻起,钱伟就没想着复合。

本来他早就说了,旁媳妇儿带着儿子回娘家。

他也同意离婚,不想拖累她。

哪知道她前脚离婚,后脚就带着人来翻了钱家,带走的东西不少。

那时起,钱伟就对这女人死了心,现在容忍她住,纯粹是看儿子的面子上。

出去哭,把我儿子都教废了,你还有脸哭?一句话,让这女人认清了自己的现实状况,闭了嘴。

吃过饭,考虑到张秀玉思乡心切,聂彩凤她们没多待。

就坐钱老安排的车回了靠山村。

随着大山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进村了,张秀玉心情越来越激动。

回到张秀玉家,大队长家儿媳妇一家在这儿住,见张秀玉她们回来了,放下手里正洗着的衣服。

二婶回来了?我去告诉我妈。

又和聂彩凤她们打了招呼。

彩凤,后院有西瓜,自己挑着大的摘,泡水里,一会儿我们就回来了。

去吧,去吧。

聂彩凤让她去。

张秀玉去后院摘来西瓜,泡到了水里。

聂彩凤拉着小丫头,给她讲,她和小哥俩个哥哥就是在这个院里出生的。

小丫头抬起头,眨着大眼睛,好奇的问妈妈,神奇了,我们是从哪里出生的?聂彩凤摸摸自己的肚子,笑着告诉她当然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球球插言道我见过,我见过,妈妈的肚子可大了,像个大锅。

小儿子也凑过来大哥,我怎么没看见过?废话,你和忧忧在妈妈肚子里面,当然看不见。

跟孩子们说什么呢,孩子还小,怎么能说这些,彩凤,你这可不对啊。

大队长媳妇儿跟着她大儿媳妇儿一起走了进来。

伯娘,不这么说怎么说?你应该说是从河边捡来的,村里都这么说。

聂彩凤扶额……这个年代的孩子好像都从一个地方来的。

村里就说田间地头,白菜地,河边。

城里就说垃圾桶。

伯娘。

这可就不对了,如果孩子当了真,跑河里找他妈去了怎么办?那可是会出人命的。

队长媳妇儿一听,不自觉出一身冷汗,这说法还真有点危险。

那你说,他们应该从哪捡的?从炕头捡也行啊,总比河边安全,不过,最好还是实话实说,有的小孩儿信实,觉得没妈,会自卑的。

队长家儿媳妇儿一捂脸说实话多难为情,他们会越问越多的。

张秀玉拉着她大嫂去聊天,聂彩凤跟她儿媳妇说话。

彩凤,先吃瓜,这瓜籽儿还是你们留下的,在窗台上放着来,我就试着种上了,没想到,还真出来了,种了有两年了。

聂彩凤给闺女拨拉籽儿,吴桐给小儿子去籽儿,球球直接吃,还说弟弟妹妹矫情,他都是连籽二吃。

聂彩凤了解到,村里去年才分田到户,比邻村晚一年,第一年,村里就吃饱饭了,今更是有白面吃了。

虽然不能天天吃,一个月也能吃几次纯白面了。

嫂子,只要跟着领导走,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是啊,这日子啊,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晚饭,比较丰盛,有孩子们抓来的知了猴,有从水里捞的虾,还有自家养的鸡。

青菜自家种的,酒是聂彩凤她们从帝都带来的。

饭桌上,聂彩凤说出要找一个小姑娘,去给她卖衣服,让队长给看着人品好,人老实的样貌端正就可。

大队长指指自家大孙女,今年十六岁,跟当初聂彩凤下乡时一样的年纪。

她不上学了吗?女孩见聂彩凤这样问,恐怕聂彩凤不要她,忙自己解释自己不让学有俩年了,村里只有小学没初中,上初中要去公社,太远,村里没伴,不安全。

什么?队长,村里连个上初中的都没有吗?队长有些尴尬的摸摸鼻子,不自在的说那什么,这不是分田到户了吗,十几岁的孩子就当用了,上学不一定能上出什么来,都是拉帮结派去打架。

这样啊,干农活只是眼前一时得利,可是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找份轻松工作,挣更多钱。

聂彩凤对村里的孩子未来有些担忧。

大队长喝口酒,品着聂彩凤的话,明天我就把你这话,在村里大喇叭上去广播一下。

能不能起作用,就不是我说了算的了,毕竟上学是烧钱的勾当,还不能帮家里干活。

估计能同意去上学的应该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