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勋贵跑了,土地充公

2025-04-01 07:48:03

顾安然心下吐槽,你就直接说别让青鹰常来就行了!接下来几天,顾安然几乎都是泡在新城的,指导建设、规划城区、统计流民工分、粮食分配等等问题。

还好钉子已经把盐泥那边全权交给部下,他能去做探哨的活。

不然她都想把高铁莫鱼等人调来了。

人手怎么着都不够用!这才忙完,杨芳华焦急地进来:姑娘,有一事我想与您商量。

什么事?是流民的问题吗?正是,这些流民刚来的时候见能拿麻换到粮食,都很老实地割野麻。

现在他们似乎有点不满足于只换粮,想换田地房舍,可咱们的新城还没规划好。

并且城郊许多田地都是有主的,也没法分配给他们耕种……顾安然没等她说完就打断:田地有主是什么意思?泰安城的人不是都逃完了吗?可是田地还是他们的啊,待泰安城安全了,那些地主定会回来,再请佃户,或是买卖田产。

顾安然听的像笑话,可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国情,田地是勋贵、士族、地主的,不是百姓的。

普通百姓就是有二亩田,也因苛捐杂税太高,不得不卖了,然后自己去跟仕族当佃户。

导致有不少田地荒芜,可百姓宁愿当佃户也不愿意耕种。

这个问题是千年顽积,各朝各代不管怎么改革土地制,好像都没啥成效。

农民,依旧是天底下最辛苦的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顾安然托腮顾思:明天我告诉你怎么做。

杨芳华小心地提醒:姑娘,如果你把有主的田地分给流民,只怕那些南逃的勋贵回来,不会善罢甘休。

现在咱们势单力薄,已树敌北蛮子,蕃人也不可靠,朝廷更视我们为反贼,若再彻底得罪勋贵,就是四处树敌了。

顾安然冷笑一声:北蛮子、蕃人、朝廷、勋贵,跟他们关系好若有用。

那皇帝老儿也不会被打的南逃,弃下一半疆土结交北蛮子!芳华啊,你聪慧,只是眼界还有局限性,想事情别还按你读孔孟之道那一套来。

这是乱世,哪一套已经没用了!姑娘是说,勋贵不重要?顾安然笑着摇头:不重要!甚至那个决定南逃的皇室,在我这里,也不重要。

那什么重要?呵呵,人最重要!流民重要,士兵重要,百姓最重!我觉得也不必等明天了,我来说你来写,现在就颁布一条铁令,凡泰安城境内,所有已逃的勋贵地主。

名下的田地、山矿、园林、河道,皆归于泰安城现任城主,我,顾安然所有!一句话,这些东西充公了!给他们留个房子就不错了。

杨芳华有点反应不过来:姑娘,这样你真的会被全天下的勋贵攻击的!攻击什么?武力攻击吗?他们连北蛮子都不敢打,还能打到泰安城来?文来攻击?顶多就说我是魔女呗,反正我也不需要什么好名声,又不是以前做县令千金的时候,有个好名声要嫁人。

现在,不需要了!那,那姑娘是要把这些田地、园林分给流民吗?直接分是不行的!这样白给,流民的心会变得更大。

这一季能收多少粮食,都充公,尔后让流民拿工分换土地。

你对泰安城熟,明天和寒夏一起,把泰安城所有田地给丈量了,一部份做为官田,我要大规模种土豆和玉米。

其它的都分给百姓,凡是拿工分换到田地的百姓,都以家为单位上册子,算是泰安城正式居民。

更重要的是,田税不按人头收,而是按亩地收。

头三年,已开垦好的田地收三成税,流民自己开垦出来的荒地,只收一成税。

顾安然说一句,杨芳华倒吸一口凉气,此举简直是在抽天下仕族的筋,敲勋贵的骨啊!幸好姑娘只是在泰安城这小地方实施,而此时西北消息流通又不便,待朝廷知晓,怕是几个月后了。

而那时,姑娘兵强马壮,新城建好,治下百姓多且富足,又得人心。

即便天下勋贵群起而攻之,也伤不到姑娘分毫……杨芳华很快就理清其中关键,眼下最重要的是将泰安之地的百姓留住,并且要吸纳更多的流民百姓来安家。

而不是担忧惹怒仕族的后果,很快杨芳华就将顾安然所言,拟定而册,跟工分制一样,张贴到处各宣传。

陆谂知晓后,对杨芳华道:将此新策抄录一份,我要带回丰州新城,照此实施。

杨芳华心中大动,旁人不知陆谂和若宇辰的真正身份,她却是知道的。

连西北王世子都认同顾姑娘的新策,这天下,真的要变了啊!不,天下早就变了,北蛮子长驱直下,西北生灵涂炭,勋贵携家而逃,连皇帝都准备南渡。

就像姑娘说的,以前的那一套,保不住国地,守不住山河。

所以就不用学了,得用新规!什么好,就用什么!再不许说什么从前就是如此历来如此……之类的话。

历来如此,就是对的吗?历来百姓田地税收重,勋贵圈地,赋税轻,百姓要么流离失所,要么被迫去做佃户。

对吗?对顾安然来说,搞笑的吧!与其让天下良田沃土都归勋贵,不如学后世,都是公家的!分给百姓,按人头分,谁也别想再搞土地私有制!让她没想到的是,工分制的再度完善,能以工分来换取田地。

泰安流民彻底由在此混口饭吃变成在此安家置业!先是钉子等流民所组成的军队观念改变,再到流民百姓的观念改变,顾安然觉得政委得快点安排出来。

得在北蛮子大军还没打来前,把人心很聚拢来,别到时候敌人一来,百姓又逃了。

演讲稿是顾安然亲自写的,就按后世激励人心那一套,由杨芳华这个泰安城先州牧之女来当众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