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之后,顾安然还真发现一些能干实事的学子,有寒门士子,也有士族。
她对士族有偏见,但也不会打压人才,她才将越州的士族一网打尽,算是打下重重一棍,接下来就该给个枣,这士族子弟的成绩便是枣。
有士族担心她会故意打压,门路都走到周老先生那里,不为别的,就想让周老先生劝劝女帝。
周老先生对女帝的所作所为,不说非常清楚,也算有了点认知。
女帝可不是为了打压士族,她要做的,是完全削去士族这个阶级!就像完全由女帝一手打造的新城,泰安城一样,人人平等,没有三六九等。
可惜这些士族还没看明白,只当是女帝想从他们手里抢财,抢土地。
周老先生轻叹一声:你们放心吧!女帝是一代明君,绝不会做出故意打压有才之士。
只要有真才实学,科举成绩是凭真本事的,都会被重用的。
开国初期,帝都缺人才啊!士族:……请了几个大儒猜题,算真才实学吗?这事被周明月告诉了竹光,竹光听了好笑,却没打算说给顾安然听,大姐太忙了,就不拿这等小事去添堵了。
科举的热度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每个州的会元评出,当地报纸都会大肆报道。
优秀的文章也会各方面传播,跟后世高考之后一样。
报纸和杂志的出现,更加催化了讨论力度。
高中的举人们,在准备去燕云郡燕京城,因为春闱将在那里举行,而女帝会在过年前迁都燕京。
士族举人自不必说,家族有钱,坐船坐车一路游山玩水一般。
寒门举人则要好好盘算着路费,到是有士族想资助,这是前朝一贯的风气。
寒门士子被士族资助,甚至许以贵女为妻,高中为官之后就得庇护士族。
可是这一次不灵验了,经过越州之事,寒门士子已经明白,女帝在打压士族,这是寒门崛起的机会!他们岂会让士族再来染指这份得之不易的胜利!不少寒门举人结伴同行,就为省钱。
结果没想到的是,官府给所有进京春闺的学子通行令,一路可住驿站,可坐驿站的车驾,所花费的钱财非常少。
并且驿站主事是招标的商人,对读书人非常客气。
众人大喜过望,越发不与士族往来。
秋闱的热度,直到接下来的科学院招生考试才降下来。
之前大家以为科学院的招生就是小打小闹。
一群木匠做个木工,一群铁匠打块铁这类的。
直到招生这一天,其热闹不亚于秋闱,合唱团表演,热气球撒传单。
科学院各科上阵演示本科的能力。
机械科那能取千斤的滑轮、能自已走动的纯木工艺品、扭一扭就能有音乐的八音盒、巨大的机械钟……每一样上台,都令围观百姓惊叹不已。
也令秋闱后还滞留帝都的举人们大开眼界。
若说之前他们想像的科学院就是一群匠人杂耍,而现在却感觉,自己才是井底之蛙!接着农科推出几辆板车,上面是农科培育的各种菜蔬或果树。
那结的密密麻麻的小蜜桔,又大又圆的大寒瓜,拔出来一棵秧子能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土豆……让在场的农民看开了眼,若是自家庄稼也能长成这样,那还愁啥呀!再就是织造科推出新的织造机,只要不时用脚踩一下上劲,就能一天不停歇地织布。
取棉籽机、纺线机等等新式织造机械,让女子们都看的目瞪口呆,这些机子若是能买回家,自己织布就省事了啊!传承数千年的男耕女织,织布机和重要陆度,跟农夫的犁一样。
时间太短,没办法让所有科都来演示,竹光只挑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能引人瞩目的项目过来。
最后是她这个科学院院长以及大夏长公主上台演讲,生动地阐述了科技对百姓的重要,对国家的重要。
军用机械没有展示,但热气球就是最好的证明。
未来科学院的发展需要人才,而大夏重视人才,重视科学院,在这里同样能挣到荣誉和功名。
……竹光演讲接地气,这是她在泰安学来的,百姓听不懂引经据典的大道理,越说的通俗易懂越好。
然后是周老先生来演讲,他主要是说给读书人听的,读书人千千万,而每次科举朝廷只录取三百。
有些人为了登科入仕,白发苍苍还在参考。
而现在,另一个地方给了你们实现抱负,为国效力的机会。
那就科学院,甚至在这里,远离的官场的勾心斗角,只要能干事实,就一定会得到重用。
……招生正式开始之时,出乎意料的,那些落榜的读书人几乎全部都来报名。
竹光和周老先生相视一笑,开局很好啊!不过她也没有盲目地把所有读书人都收了,因为科学院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有一技之长者。
并且有些书生只是一时冲动,来了发现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后悔了,反生事端。
所以她很全面地考核,还带入围者到各科实际去看,让他们知道以后做的是什么工作。
最终招生一万名,读书人招收了五百。
竹光很满意,她相信明年会招的更多。
因为明年朝廷没科举,而科学院则年年招生。
接着就是护理学院的招生,七岁以上的女孩就能报名,入院考核也简单,认识简单的草药者、识字者优先录取。
不过来报名全都是底层女孩,或是被父母送来,或是孤儿自己寻来的。
有些父母还喜滋滋地说:想着不能卖几两银子去做婢,到有了更好的去处,多养几个赔钱货也不错!也有父母是真心疼女儿,安慰道:别怕,里面都是女孩儿,有事找老师,缺钱使就托人给家里写信。
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啊!等结业成了护士,我家囡囡就出息了!来应征的女孩没有一个士族或官家女,甚至连商家女都很少,九成九是底层百姓。
竹光知道这个局面还得几年才能改变,这年头女孩及笄就要嫁人,但凡家里过得去的,就不会送女儿过来受几年苦。
像织纺工坊这样的地方,倒是有许多女子去做工,不过多是已婚女子。
未婚女子想出门做工是很难的,更别说读书了。
竹光知道大姐已经在准备,等大夏的局势更好一些,国库更充足一些。
全国各地都能建学堂,到时候女孩就能跟男孩子一样去读书了。
想到这里竹光暗暗握拳,还等时间啊!大姐需要时间,大夏需要时间,全国的女孩儿们,也需要时间!她相信总有一天,大夏国会变的和神仙爷爷的国度一样,女孩不光能和男孩一样读书,还能一样工作,甚至能当官。
现在大夏国除了杨芳华,还没有第二个女官,一是官员反对,二是,也没有第二个如杨芳华这样,时势造就的女相。
科学院织造科还招收了一些女学生,别的方面,女子就很难出头了。
哪怕有大姐这个千古第一个女帝,想做到神仙爷爷国度那样的‘男女平等’也难啊!想到这里竹光一声轻叹,转念又有了干劲,正因为难,所以她才要配合大姐将它实现!明年就用科学院造出来的东西赚钱之后,一部分给大姐私库用,一部份就投到护理学院扩大招生。
竹光这边忙的充实,顾安然则在和杨芳华统计夏粮收成状况。
因为春天的时候全国各地还有战乱,严重影响了春播,所以夏粮收成不高。
而顾安然又将粮税降到最低,朝廷收税的粮食连粮仓的十分之一都没装满。
大麦、燕麦、荞麦都减产,豆类收成与去年齐平,收成最好的是蚕豆和豌豆。
唯一大丰收的就是泰安、楚州、丰州、献州,玉米和土豆的产量高的惊人!陛下,现在咱们有了推广全国的玉米、土豆种子了。
顾安然沉思道:岭南呢?早稻的情况怎么样?比起玉米、土豆,她更想将水稻全面推广,让那些以豆菽为主食的百姓,尝一尝白米白面的滋味。
杨芳华轻轻摇头:今年早稻减产,粮税勉强够大军的军粮。
夏粮粮税这么低,连军粮都不够,朝臣明日早朝又该叫苦了。
叶文朗和张浩往海外收粮估计要等到明年,今年秋收肯定也不理想。
这样好了,朝廷拿钱,跟百姓买粮。
粮税低,百姓家肯定存粮多,只是百姓的习惯,粮食越囤多越好,除非有急用钱的情况,谁也不舍得卖粮。
毕竟今年有的吃,谁知道明年是什么光景?靠天吃饭的农人,把粮食看的比命还重!在这个底层人还存在以物易物的时代,底层百姓对钱并没有那么热衷,他们更喜欢粮食。
把粮食卖了换成钱,万一自家没得吃的时候,拿钱买不到粮,或是买到高价粮呢?所以杨芳华对收粮一事不看好,并且朝廷也没富余的银子。
幸好建燕京城弄去了一波大户,否则朝廷这点银子还不够建新城了。
顾安然看出了杨芳华的为难,轻声道:先在泰安、楚州一代收,那里的百姓对朝廷最为信任。
大多家里的青壮都在军中,若是知晓军粮都不够,他们定是愿意卖粮的。
并且土豆储存不易,一个不好就发芽有毒,百姓定会愿意卖出去。
杨芳华不禁问:可朝廷收来了,如何储存?土豆重,运费高,不易运输到太远的地方。
顾安然神秘一笑,带她到一宫殿,这里本该是皇帝妃子住的地方,但现在都被顾安然改成各种试验室、储藏室、工作室之类的地方。
杨芳华进来一看,只见院子里的宫女正在清洗一些没见过的工具。
院子里密密麻麻的晒衣绳,晒的却是细细长长白色半透明的东西,像是食物,可又从未见过。
杨芳华上前闻了闻,确定是食物:这是什么东西做的?土豆不易储存不易运输,但它变成土豆粉就好了!这是科学院打造的土豆粉制作流陆,朕让她们试验了一番,非常好用。
正准备送到泰安等城大规模生产,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朝廷自己开土豆粉工坊,从百姓手中收土豆,更合适。
杨芳华大喜道:如此一来,百姓的存粮也能卖出好价钱,朝廷就不缺粮了。
她急急地看了土豆粉的制作流陆,当天就去找竹光订制工具,因为这个极易学去,所以得保密。
土豆粉还没大规模做出来,顾安然为了让大夏有钱人喜欢上吃这个,先来一波宴请群臣。
不光只有土豆粉,还有各地的特产粮食,像滇州的蚕豆、荆州的糯米等等。
然后重头就是土豆粉,一人一砂锅,后世不到十块钱一锅的粉,在这里让百官吃的鲜香无比。
最后顾安然当场打广告:这是泰安土豆粉,现在只有贡品,再过一个月才有售卖的。
百官惋惜不止,真想天天啜一锅啊!也想让家人尝尝,又不敢问女帝要贡品,只能等一个月后了。
杨芳华心下偷笑,一个月后就推出少量的粉,卖高价!等赚完这些大户的银子,再卖成平民价。
这个宴度让她很是有想法,以后各地再有新食材不好推广卖出去的,就让陛下设宴,当这些官员爱吃了,这食材定卖到脱销!不过这样一来,女帝就成了公主说的‘代言人’了,太有失一国之君的威严了!可是一想想如此一来能赚多少银子,充盈国库。
咱们杨相充满歉意地看女帝一眼,陛下,只能委屈你继续做‘代言人’了。
说来也是巧合,杨芳华才有这个思路,土豆粉宴后没多久,岭南的叶文朗就送贡品来了。
其中有一样食材叫海白菜,生在海里,多的跟草一样。
晒干之后非常轻,泡一泡就恢复原样。
当地百姓多捞来喂牲口,但叶文朗觉得此物天生带盐,对于缺盐的内地百姓来说,绝对是一道美味。
并且还能给岭南财政增加一笔收入,他送了一些给女帝尝尝,希望能大卖,这是贫穷的岭南最多的东西。
顾安然一瞧,好家伙,这不是海带嘛!她这才想到,后世便宜至极家常至极的海带,在这个时代除了海边根本就没人吃。
她忙写了几道海带菜谱让御厨试做,又叫来杨芳华:这回再用什么理由宴请百官?杨芳华沉思道:若是大规模卖海带,就得宣传的更广一些。
不如这样,陛下宴请在京举人,一为鼓励举人,二嘛,宴席就是海带、土豆宴,专为推广这两样,可好?顾安然一拍桌子笑道:太可了!宴就设在鹿鸣园。
杨芳华摇头道:不如设在和园,鹿鸣园是天子宴请新科进士的地方。
和园更大,就是没鹿鸣园景致美,顾安然这个抠门女帝头一回大规模请客。
决定再请大一点,把科学院和护理学院的老师,还有之前投标中标的商人都请上。
反正是吃土豆和海带,便宜!但对收到邀请的举人和商人来说,就是吃稀粥,能赴女帝的宴席也是一件大喜事啊!特别是商人,无比激动,泪水横流,立即焚香祭祖。
从古至今商人的地位都低,有些朝代为了打压商人,提出各种苛刻政策。
他们以为大夏女帝重商只是为了他们的财,可这次宴请举人却也请他们同席,那就真的是要抬举商人了啊!以后,他们就能跟读书人平起平坐了!不行,不能骄傲!女帝缺钱,咱就多送礼,真金白银地送!头两天宫中御厨就进了和园,买了百头猪宰杀分解,这煮海带和土豆,当然是配猪肉好。
当天午后就有人携请柬赶到,还带了礼物,一箱子一箱子的真金或白银。
宫人匆匆报到杨芳华处,杨芳华也愣了,怎么会有人送礼呢?从来皇帝请客,哪有送礼的?待她赶到才发现来的都是商人,并且人人携带了礼物,还说的名正言顺,做客哪有不带礼物的?商人送的情真意切,杨芳华顿时误会了,以为他们是在害怕。
害怕这场宴席是对富商的计谋,一个不妥当,就抄他们的家。
所以才先送重礼。
这样的话为了让他们安心,就不能不收。
但是收了商人的礼,一会举人来了怎么办?他们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
幸好知晓情况的顾安然亲自给出意见,让人送了几百张上等宣纸和笔墨。
凡是来做客的举人都留下墨宝做为礼物送给女帝,这些‘墨宝’的用处顾安然都想好了。
开办一回画展,将它们高价卖出去。
诸位看官不要觉得堂堂一国之君这么小家子气,为了一点碎银想方设法的。
没有一点女帝的威严。
实在是现在的大夏朝廷太穷了!而她又严厉禁止向民索财,就是勒商人的腰带,几年战乱,商人也不富啊!战后千疮百孔的大夏国哪哪都要用钱,偏偏她这个女帝事又多,又是要开渠将南北利贯通。
又是要修路,让燕京四通八达。
又是想所有州城都建军区医院,还想兴建学堂,推广科学院,给边军置重械……顾安然就是有海尔帮助,外加开银行,也顶不住她这个花钱法。
并且现在银行还没开起来,只能和杨相一起想方设法地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