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锦鲤福妃富可敌国》李平安 谢行之 > 第217章 朕的字配不配得上?

第217章 朕的字配不配得上?

2025-04-01 07:49:17

官盐失踪,众位爱卿有何想法吗?皇上坐在大殿之上,俯视下面的群臣。

下面的大臣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食盐这件事本来就千头万绪,涉猎极广,各种利益纠缠,不是那么好理清的。

这件事不是交给了谢行之了吗?下面几个大人眉飞色舞,相互交流着信息。

就算你们不说,朕也知道,无非是朝廷里又多了几个蛀虫,但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就算是忍痛割爱朕也要重振朝纲,把这群蛀虫揪出来!看来陛下是下定了决心。

皇上圣明——群臣们跪下行礼,却没有一个人能办实事的。

谢行之,你说该怎么办?皇上被这个群老油子们气得不轻,只知道下跪行礼,却一点事也不干,还要他们有何用?这件事必须彻查,盐从哪儿丢的?怎么丢的?销往了何处?臣一直在努力调查!群臣的害怕,避之不及的事让谢行之全揽了去。

陛下满意的点头,然后又怒气冲冲地看着其他人。

看看你们,只会磕头,只会阿谀奉承,你们还会点什么?皇上息怒——再次下跪。

陛下这一次真的是气得不轻,朝廷之事确实该管一管了。

不过现在却不是时机。

皇上看着站在台下意气风发的谢行之,他满意地点头。

他没看走眼呀,行之确实是一块好苗子。

临近年关,我听说有人办了一场诗会?一提到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下面的百官们都活络了起来。

是呀,陛下,全都是一些孩子们参加,既能增加感情,又能相互了解,还能展现才华,微臣认为这种活动可以推广!哼!确实可以推广。

这诗会办得都快成大型相亲会了。

虽然皇上也不反对,但今年确实是出了意外。

哼,谢行之,你认不认识西风?谢行之没想到皇上竟然会提到李平安。

他不做考虑直接回答:回陛下,认得!汾阳王呢?你认不认得?陛下看着台下的这两个人,明显指责的意味。

了解八卦的人都知道,最近坊间有传闻,说是祭酒大人和小世子卷入了一个三角关系里。

眼看着皇上都要插一脚,这关系还真是越来越乱了。

其他的大臣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听八卦的时候就要有听八卦的态度。

汾阳王此时也站出来,他开口说道:回陛下,臣认得!——哗!下面的大臣们都小声地议论起来,偷偷地看着大殿中央的两个人。

咳咳!皇上从大殿之上咳了两声,下面立马就没了动静。

皇上看了看谢行之,又看了看汾阳王。

既然你们都承认,那便好办了!陛下从座位上站起,从龙椅上拿出一个卷轴。

将这卷轴打开,再次欣赏了一下上面的字才将卷轴展示给下面的人看。

只见上面写着两行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短短的两句,道尽了悲欢离合。

你们两个人给我评评,我这字,配不配得上这首诗?台下的人惶恐了。

臣惶恐——那群只会溜须拍马的大臣,一下子就跪在地上,谢行之还没回话就开始大呼惶恐了。

皇上也是烦不胜烦。

你们给朕闭嘴,朕问你们了吗?皇上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大臣们全都跪在地上,管住嘴巴,再也不敢多说话了。

谢行之你回答!谢行之看着陛下挥斥方遒,这略显霸道的字。

怎么样?昨天晚上朕可是写了一晚上,这幅字是朕最满意的一幅!看得出陛下的高兴,他确实很喜欢将进酒这首诗。

回禀陛下,您这字,和词的意境不符,不合适!——轰隆!台下的大臣们又开始议论纷纷,瞬间炸了锅,但大多数都是指责谢行之的。

行了行了,你们给朕闭嘴!谢行之,你说!而谢行之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

这首诗前两句悲叹时间一去不复返,人会转眼就老去,而陛下您写的却相当霸道,并无伤感之意!陛下仔细地看着那两行字,他连连点头。

对对对,我说怎么看着这么别扭,原来如此!陛下欣喜的就像是个愣头小子。

朕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事了,哎,没想到有生之年……皇上看向谢行之,又看了看汾阳王。

不过我还听别人说了一件事,这个西风……似乎是一个女子?汾阳王闭口不言。

其中的缘由连他都说不清楚。

而与西风相识已久的谢行之应该知道一二。

是的,她不是别人,正是献圣公——李平安!轰隆——下面嘈杂的讨论声越来越大,大家都没想到,治好小世子病的竟然是个女人,而且还是陛下亲封的献圣公?!陛下英明!那群只会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又跪了下来,赞叹陛下的慧眼识珠。

而皇上此时却没有斤斤计较,反而拍着大腿,一脸兴奋地说:等朕六十六大寿的时候,务必要把那个李平安请过来,看来这个李平安还真是有些才学,不光能写出《论语》,还能做出像《将进酒》这样的传世名作!好好好,真是太好了!皇上的兴奋不像是作假。

众臣们也长嘘了一口气。

皇上知道谢行之和李平安之间关系匪浅。

从那个小县城,谢行之慧眼识珠,把《论语》带回来时皇上就知道,这个女人绝非池中之物。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诗会再一次印证了她的想法。

不过我还有一点疑问!皇上高兴,却还是问。

李平安不是一个女人吗?她什么时候学会的行医问诊?这句话不光在问谢行之也,是在问汾阳王。

回禀陛下!汾阳王开口说道:其实李姑娘并没有像普通大夫那样行医问诊,而直接给小义一个香囊,通过太医院的分析,这香囊里都是一些珍贵的药品,不光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根除百病,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皇上狐疑地看着汾阳王,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当初李姑娘告诉臣,这是她的传家之宝,因不忍小义受苦,只能奉献出来!这东西不是李平安亲自做的?汾阳王摇头。

那个香囊只有三个,全被小义用掉了,作为传家宝,李姑娘也只有这三个而已!将所有的问题全都推给了传家宝。

相信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找李平安的麻烦了。

谢行之感激地看了一眼汾阳王。

幸亏有他的解释。